关于抗生素使用调查报告——
20__年寒假实践报告
关于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我们最为关心的是健康什么的
然而,我却发现,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各种疾病如同幽灵般,潜伏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于是就上演了一幕大量的药物对抗疾病的大战。不管你得了什么病,有一种药物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抗生素。那么,什么是抗生素呢
抗生素是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命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生命活动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正常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现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的抗生素类药物已不下万种。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抗生素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的药物。
我从生物学这一课程了解到,重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可能会使致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实践目的:
由于我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各种药物接连不断。家中这样的一个环境让我从小就对药物的了解比较深一点,像什么病症对应什么药物,我知道的也挺多的。后来我发现,不管是什么病症,药物中总
有一些药物貌似有些多余。比如:阿、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麦迪霉素、诺氟沙星胶囊、氧氟沙星胶囊等等。
于是,我对于这一类药物,很是感兴趣。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20__年2月2日星期四。
实践内容:
几乎所有的人接触过抗生素,但真正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的人却不多。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某患者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为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在剂量的抗生素,引起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认为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专家认为,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感染,起不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于给细菌打预防针,诱导细菌的耐药性产生。
误区之二:抗生素可以外用。不少外科医生经常把抗生素配成液体冲洗伤口,有的在术后向伤口内撒抗生素粉剂这都是很不正确的。教科书对使用抗生素规定得非常明确,所有生物合成类抗生素、沙星类抗生素以及用于治疗重症感染的抗生素,是不可以外用的。利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品,国外对利
的使用控制非常严格,严禁外用。而我国不少医生用利给患者点眼。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我国结核菌耐药率高达46%,不能说与利的滥用毫无关系。
误区之三: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专家认为,抗感染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不少病人急于求成,使用1天后感到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要求医生用其它抗生素或增加使用其它抗生素,逐渐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1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2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误区之四: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不少人喜欢跟着广告用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常看到的患者到医院后点名要广告上的药。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却对这些病没有什么疗效。
误区之五:抗生素是消炎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
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尽管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产生耐药菌,但至少可以延缓耐药菌的发展速度。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查,住院患者中应用抗生素药物的约占30%,抗生素药费占全部药品支出的15%~30%。我国某医院20__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一是医生的原因。每个医生对抗生素都有处方权,并不是每一个医生都懂得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的医生对使用抗生素适应证掌握不严,在临床上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仅凭经验使用抗生素;有的不了解各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等方面很不规范。个别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给患者开许多根本不需要的高档抗生素,加速了耐药菌的产生。二是患者的原因。我国许多人缺乏医学知识,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知之甚少,门诊时经常有患者点名要抗生素,而且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这也是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
三是社会原因。在国外,抗生素药品是不允许作广告的。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大众媒体大量刊播抗生素广告,夸大其治疗作用,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对滥用抗生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工商局
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处方药广告审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封杀铺天盖地的抗生素广告,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
四是食品的原因。个别地方在鸡、鸭等饲料中掺杂抗生素,有的养鱼户为了减少鱼病发生,建鱼塘时在塘底撒上层喹诺酮类抗生素。一方面动物、禽类体内残留的抗生素会转移到人体;另一方面,动物、禽类产生的耐药菌也会传播给人类。实践感悟: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感染的预防放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上。因为绝大多数患者的感染是内源性的,与患者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在我国,中医讲究“祛邪扶正”,二者不可偏废。抗生素主要起的是祛邪的作用,但必须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还应该有其它的措施来扶正,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长期以来,我们陷入了“感染-用抗生素-培养出耐药菌株-造成新的感染-再用抗生素”恶性循环的怪圈。20世纪90年代初,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熊德鑫教授提出了“用微生态疗法防治疾病”的观点。同抗生素的不同点在于,抗生素是通过抑制和杀灭致病微生物达到治病的作用。而微生态疗法则是通过扶持生理性微生物,调整和改善人体微生态系的内环境,促进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和抵抗力而获得防治疾病的效果。有人曾预言,20世纪是抗生素的辉煌时期,21世纪将成为微生态治疗的黄金时代。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观念将由“健
康由国家负责”向“个人健康自我负责”转变,消费者应将注意力和消费转向对自我保健的投入。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核心出发,为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应建立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