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合同诈骗罪,指在劳动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劳动者财物。个人诈骗数额在5000元-2万元以上,单位以名义实施诈骗数额在5万元-20万元以上,公安机关应追究刑责。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诈骗罪属于合同诈骗罪的一种类型,在签订或者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劳动者财物,如果个人诈骗劳动者财物,数额在5000元-2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进行立案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来的钱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20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进行立案追究。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欺诈的手段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适用
劳动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适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使用虚假欺诈手段,使他人误信虚假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骗取财物。其次,法律适用上,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诈骗罪属于非暴力犯罪,构成要件明确,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法院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意、犯罪手段、数额大小等因素,对犯罪行为进行定性和量刑。总体而言,劳动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适用是保护劳动关系稳定和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规定。
结语
劳动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合同诈骗罪,涉及签订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个人诈骗劳动者财物达到一定数额,公安机关将立案追究;单位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骗取的钱归单位所有,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公安机关也将立案追究。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适用明确,是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的无效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