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未生效引起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抗辩应在一审提出,二审不予支持,除非有新证据证明对方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合同未生效与合同无效的区别在于效力、认定前提和法律后果不同。合同未生效的民事纠纷可通过司法途径处理,但需在三年内提起诉讼,否则对方可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法律分析
一、合同未生效最高人民法院对诉讼时效抗辩规定是什么?
合同未生效引起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抗辩应该在一审期间提出,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第四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合同未生效和合同无效的区别有哪些?
1、效力不同。未生效的合同是处于效力待定状态,将来可能生效也可能不生效。而合同被确认无效后,除解决争议的程序性条款有效外,其他条款自始无效,缔约双方回到订立合同之前的状态。
2、认定的前提不同。认定合同未生效的前提是合同已经成立,未生效可能是约定的生效条件没有成就,或者合同应当经过批准才能生效,而审批机关没有予以批准。而合同无效是因为不存在合法成立的前提,自签订之日起就因主体或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3、法律后果不同。合同未生效,客观上没有继续履行的条件,合同双方一般来说均不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无效的后果是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
三、合同未生效向法院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合同未生效跟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合同未生效引起的民事纠纷也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处理,但合同未生效造成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如果当事人在三年内没有任何维权行为,诉讼时效届满后,另一方是可以提出抗辩的。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合同未生效引起的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处理。诉讼时效抗辩应在一审期间提出,二审期间提出的不予支持,除非基于新的证据能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合同未生效与合同无效的区别在于效力、认定前提和法律后果。合同未生效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若未在此期间提起维权行为,对方可提出抗辩。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五条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民法典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五条 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九条 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