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犯还钱不能免除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解释,诈骗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减轻刑罚或免于处罚,但并非完全免责。具体情况需根据法定从轻处罚情节、退赃退赔、参与分赃程度、受害人谅解等综合考虑。
法律分析
对方犯诈骗罪还了钱还能告吗,还钱属于承担民事责任。刑事犯罪是国家处罚,犯罪事实已经发生,就要求犯罪嫌疑人承担刑事责任。还了钱,是量刑情节,但并不能一定免除其刑事责任。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达到3000至10000元以上,3万至10万,50万以上的分别构成刑法266条诈骗罪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第三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虽然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的,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而且知罪、认罪、悔罪,可以按照刑法37条、刑诉法142条不起诉或者免于处罚:
1、具有法定的从轻处罚情节的;
2、在一审宣判前退赃、退赔的;
3、没有参与分赃或者分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4、受害人谅解的;
5、其它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拓展延伸
再次起诉之前,需要考虑的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
在决定是否再次对对方提起诉讼之前,有几个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需要考虑。首先,您需要评估之前的诈骗罪行是否已经得到法律的充分处理,包括对方是否已被定罪或达成和解协议。其次,您需要了解债务是否已经完全偿还,以及偿还方式是否合法有效。此外,还需要研究相关法律规定,了解起诉时效是否已过,是否存在法律限制或阻碍再次提起诉讼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您应该咨询一位专业律师,他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为您提供明智的法律建议,并帮助您决定是否再次起诉。请记住,这只是一般性建议,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您寻求个性化的法律咨询。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对方犯诈骗罪还钱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解释,诈骗数额较大、但符合特定情形的可以按轻判或免罚处理。再次起诉前需考虑诈骗行为是否已得到法律处理、债务是否已偿还、法律时效及限制等。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个性化法律建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