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履行障碍时,双方可在合同有效期内变更合同内容。变更情形包括:1.双方协商一致且不损害利益;2.基于重大客观变化且双方协商一致;3.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履行;4.法律法规修改;5.劳动者身体状况变化、能力丧失、岗位不适应等;6.其他法律规定情形。
法律分析
当劳动合同出现履行障碍时,法律允许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内,对原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和变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双方可以变更本合同:
1、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双方协商一致的;
2、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的;
3、由于不可抗力的因素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完全履行的。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所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战争等;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已修改的;
5、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所在岗位与其职业技能不相适应、职业技能提高了一定等级等,造成原劳动合同不能履行或者如果继续履行原合同规定的义务对劳动者明显不公平;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及适用范围
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一种法律约定,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劳动合同适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劳动关系。无论是正式雇佣还是临时工作,双方都应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规定了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重要事项,为雇主和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约束和保障。同时,劳动合同也为劳动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及适用范围不容忽视。
结语
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法律约定,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在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内,根据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对合同内容进行调整和变更。这种变更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双方协商一致、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可抗力等。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劳动合同的范围广泛,涵盖各行各业,为雇主和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约束和保障。同时,劳动合同也为解决劳动纠纷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及适用范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二条 【用工单位的义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