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3期2年9月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HunanMetallurgicalPRUfessionalTechnologyCollegeVol.6No.3Sep.2006浅析禅宗对卞之琳1930年代诗歌的影响及表现周贵荣(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卞之琳1930年代的诗歌风格融会现代与古典,由于他独特的生平和经历,他的诗歌明显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他诗歌取材的适意性、哲理性,诗歌思维的妙悟方式,诗质的空灵、超越和所呈现的理趣上。关键词:卞之琳;禅宗;诗歌中图分类号:1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一7142(2006)03一373一04卞之琳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的诗中找不到一个‘诗’字。”可是综观他70年的文字生涯,处处可见的一个字就是“诗”。他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就是他的诗。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个性风格的诗人,他“既吸收了从法国象征派到欧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又将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思想创造性地融会于一身,独辟蹊径,凝成要指隋唐以下的五七言诗)几乎是同步发展和成熟的。禅宗对中国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禅作诗,即借用禅宗思维来作诗;以禅人诗,指在诗中表现禅思、禅悦、禅趣;以禅喻诗,即比学禅如作诗,赞诗思如禅悟,认为诗与禅本质一致。[3l禅对诗的渗透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它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隋唐以后)空灵、清典文学的接受也主要集中在晚唐与南宋这两个时代。在《雕虫纪历自叙》中他说:我写白话新体诗,要说是“欧化”,也未尝不“古化”。一则主要在外形上,影响容易看得出毛一则完全在内涵上,影含蓄简淡的基本艺术风范。卞之琳对中国古了自己独特的诗的结晶。”〔‘〕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远、卞氏极具现代感的诗篇中有一个中国古典传统的深层背景。废名就说“卞之琳的新诗好比是古风”,“格调最新”而“风趣最古”。0[21而在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诸多源流中,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深深渗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的内髓之中,南宋词人元好问就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赠篙山隽侍者学诗》)。深受中国古典传统影响的卞之琳,无疑也受到其熏陶,并通过他的诗歌(以下所指均为其1930年代诗歌)折射出来。响不易着痕迹。[4l这实际上指出了他在新诗创作时所接受的中国古典诗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与此同时禅宗思想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他的诗歌创作。其二,由其生活经历所带来的。卞之琳在读小学时他的曾教过蒙学的父亲就偶尔授以《千家诗》之类,从而引发了他对“有限的家藏辞章方面卞之琳对禅宗思想的接受并受其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试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探索。其一,是中国传统诗歌中诗禅互通所带来的。两汉时期,佛法东来。印度佛教在中土的流传过程中,极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禅宗从达摩祖师开始,一路流传下来,经过诸代禅师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禅学体系,并由此生发出独特的美学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思想的源流之一。中国禅宗与传统诗歌(主的书籍产生兴趣,暗自学诌过几句韵语”。0[51中学的国文课上,他听老师讲过《逍遥游》《齐物论》并且还作过国文,旧学根基扎实。前面已经分析到,禅宗在流传的过程中极取了中国哲学的某些结晶,其中就包括老庄思想的内容,因而卞之琳在这时无意识状态下接受的启蒙教育,不可否认也必将一点一滴地沉淀在他的文化积累之中,并在后来的新诗创作中不时闪现出来。其三,废名对他的巨大影响。废名对禅宗颇有研究,并出生于禅宗圣地之一的湖北黄梅。他收稿日期:2006-02-08作者简介:周贵荣(1978一),女,湖南委底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硕士研究生。374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把禅宗思想运用于创作,不论是小说还是诗歌都呈现出浓郁的禅意,是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作家。当卞之琳在北大读书时,废名正任教于北大,而且后来二人私交甚好。1983年卞氏在为《冯文炳选集》所写的序中,曾自述与废名的交往:我在1933年大学毕业期间,在沙滩老胡同他住处和他第一次见面,从此成为他的小朋友以后,深得他的深情厚谊。他虽然私下爱谈禅论道,却是人情味十足。他对我的写作以致感情生活都十分关注。可见废名不论是作为朋友还是师长,在30年代对卞之琳的思想影响应该是非常大的。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昔日的、现时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使禅宗思想深深渗人卞之琳的创作之中,并在不同的方面呈现出来。南禅马祖道一在悟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禅宗重要的悟道法门:“平常心是道”。照禅宗看来,悟道成佛不要去故意作着,要在平常生活中自然见道。无门和尚有颂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禅宗的这种精神境界正是一种顺乎自然的境界,一切听其自然,自在无碍,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而禅宗大师们否定一切外在的形式,是基于“平常心是道心”,在平常心之外再无什么“道心”,在平常生活之外再不须有什么特殊的生活,如有此觉悟,内在的平常心即可成为超越的道心。“平常心是道”肯定了人们全部日常生活的价值,认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具有终极真理。这样一种纵情自然、唯心任运的人生态度促进了中国诗歌创作选材的不拘一格,于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皆可人诗,扩大了诗歌表现的内容。卞之琳诗歌取材的适意性恰恰体现了禅宗思想的“平常心是道”—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并蕴涵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何处不可人诗?何事不能为诗?在他的诗歌中,题材几乎是包罗万象,呈现出极大的跳跃性。如:山水在暮霭里懒洋洋的睡—《一个和尚》知了,知了只叫你睡觉—《倦》看电灯也已经睡眼膝胧—《古城的心》痴看衰草在墙上—《胡琴》请看这一湖烟雨水一样把我浸透,像浸透一片鸟羽—《白螺壳》蜜蜂的细腿已经拔起了多少只果子—《足迹》天上星为流星白船迹还诸蓝海—《路》你看我的圆宝盒跟了我的船顺流而行了—《国宝盒》可以说他的诗作似乎随处皆可取材,而他本人似乎又更倾向选择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事物。废名曾说卞之琳是个“遇事见其新鲜的人,他又是个热情的人”。不论是多么不起眼的事物,总是难逃他匠心独具的法眼。他的诗歌不但内容包罗万象而且还富含生活哲理,时时透出一种对人生和生活思考的智慧。有时生活中的一种不经意的场景也能人其诗,如《苦雨》:茶馆老王懒得没开门;小周躲在屋檐下等候,隔了空洋车一排檐溜。一把伞施来了一个老人:“早些,今天还想卖烧拼?”“卖不了什么也得走走。”这首诗抓住了生活中一个戏剧性的小场面,但是在闲适的对话中,一种人生的压迫感却悠然而出。在1930年代的诗中,卞之琳还独出心裁地大量使用了科学意象以及现代生活意象,如“霓虹灯”(《尺八》)“夜明表”(《寂寞》)“月台”(《无题三》)“广告”等入诗。他好奇而有兴味地揣摩、玩赏它们,从中体会出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将其化为他诗歌的血肉。禅宗要求在感性现实生活中瞬间刹那“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因而其思维方式是“妙悟’,式的。这种“禅悟”是东方思维中的一种特有表现方式,它关系到哲学心理学常说的直觉、体验、灵感、想象、独创等,但却非其中每一概念所能涵盖,它与艺术思维能力有共通性。“禅则一悟之后,万法皆空,棒喝怒呵,无非至理。诗则一悟之后,万象冥会,呻吟咳唾,动触天真。”(胡应麟(诗数》内编卷二)。所以宋人严羽的《沧浪诗话》说:“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旧本学者铃木大拙先生说:“禅如果没有悟,就像太阳没有光和热一样,禅可以失去它所有的文献,所有的寺庙以及所有的行第3期周贵荣:浅析禅宗对卞之琳1930年代诗歌的影响及表现375头,但是,只要其中有悟,就会永远存在。”(《禅与生活》第四章)。禅宗这种“妙悟”的思维方式,千年传承而下,在卞之琳的诗歌创作中又泛发出异彩来,表现在他诗歌的思维方式和其诗歌所呈现的理趣上。如这样一首小诗《投》:独自站在山坡上,说不定有人小孩儿,我见你小孩儿,曾把你一边走一边唱,(也不爱也不憎)都厌了,随地好玩的检起,检一块小石头像一块小石头,向山谷一投。向尘世一投。诗人由小孩子无心地把石头一投这一瞬间,随即感悟“人是被偶然地投于世”这一哲理,智慧之光一闪而现,但又嘎然而止,很好地体现了诗人的那种“禅悟”的思维。又比如《无题一》: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纯以物态活泼泼地呈现,使人直接去感应了悟,保留了原生状态的开放性和丰富性。“不跟你讲”而即物见真,其咄咄逼人的语势也颇有禅家话头常有的峻急味道。此外,像《无题二》中“青山青,白云白”的摈除理智回归本原而无障无碍的意象托出方式,以及《水分》中:“云在天上,熟果子在树上!州印头想吃的,凉雨先滴他!”的酸甜自知,直接从鲜活的感觉出发而体验的运思,处处显示出受禅宗思维影响的迹象。其他的诗歌如《旧元夜遐思》《鱼化石》《水成岩》也都透露出浓厚的“妙悟”色彩。所以,由于禅宗的这种强调“妙悟”的思维方式,禅师们在阐述禅理时常设置“话头”“机锋”“公案”来接引人门者,从而产生了一种特有的理趣。如《文益禅师语录》:“师一日上堂,僧问:‘如何是曹洞一滴水?’师云:‘是曹洞一滴水’。”又如《五灯会元》所录:问:“如何是和尚家用风?”师曰:“云在青天语在瓶。”问:“如何是道?”师曰:“剃头人荒草。”禅宗这种指东道西、妙趣横生的表达方式影响了古代诗人的创作,带来了重理趣活脱的诗风。所谓理趣,是指诗中通过形象语言表现出来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认识,是一种形象化的哲理。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为这种表现形式的典范。传统诗歌中的这种理趣亦能在卞之琳诗歌中找到,如他的《妆台(古意新拟)》:游丝该系上左边的担角柳絮别掉下我的盆水。镜子,镜子,你真是可憎让我先给你描两笔秀眉。全诗轻快活泼,生机盎然,采用拟人化手法,使禅家的理趣活泼跃然纸上。四禅宗主张用一种“超越”的精神来审视一切,将心灵和整个宇宙化合,常采用“心即宇宙”的立场。禅在梵语中是沉思,以为思维修或静虑,它的意思是将散乱的心念集中,止息意念,得到无我无念的境界。这样一种澄澈宁静的审美观照方式,一旦渗人诗歌之中,便造就了一种绝不激动、平静淡泊的心境,从而形成一种空灵的语风、诗境。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杜甫的“水流意不竟,云在意俱迟”(《江亭》),裴迪的“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宫槐柏》)。禅宗这种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造就了卞之琳诗歌澄澈、空灵的诗质。如:“让时间作水吧,睡榻作舟/仰卧舱中随白云变幻,/不知两岸桃花已远”(《圆宝盒注》)“一颗晶莹的水银中/掩有全世界的色相;/一颖金黄的灯火/笼革有一场华宴”(《圆宝盒》)“昨夜付一片轻渭,/今朝收两朵微笑,/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无题四》)“空灵的白螺壳/孔眼里不留纤尘”(《白螺壳》)“黄色还诸小鸡雏,/青色还诸小碧梧,/玫瑰色还诸玫瑰”(《白螺壳》)这些空灵缤纷的诗歌意象,总是给人以无尽的思考。透过繁华的表象,可以领悟到其中禅宗的那种“心为宇宙”的审美观照方式。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就曾说过:“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义后认识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与艺术的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禅’的心灵状态。”如著名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376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全诗只有短短四句,但却由生活中一个片断而生发出无尽的含义。有的人认为这体现了哲理中的相对关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主体、客体,一切都处于关联和相对之中;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发了一种缠绵、愉悦或孤独、伤感的情调。不管作何理解,如果没有禅宗这种“心为宇宙”的观照方式,这首诗不可能给人们无限辽远的想象,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种超越的诗质亦给他的诗歌带来了语言指向的空虚悠远,在于通过意象而传达的精深,在于不作言说所留下的空白与回味。它以简约的语言留下意义的空白,或以实景代替说明,以直觉来传达“不可言传”之哲理和微妙感,或是化虚为实,使意象渗入心灵,向深远的心灵世界拓展。语言的简约和南禅宗大有关系,所谓“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五灯会元》卷一),“颂经三千部,曹澳一句亡,(同上卷二)。语言的空白之处,’就是诗的微旨,禅的真如所在。至于这种简约恬淡的语言在卞诗中随处可见,如《鱼化石》《白螺壳)《无题》五首等等,就不再一一详举了。禅宗对中国文学和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平常心是道心”、“妙悟”、“心为宇宙”的审美观照方式等中心义旨流转数千年,到了现代中国时被卞之琳化为他诗歌的血肉精魄。禅宗对其诗歌多方面的影响,那空灵的诗歌境界需要我们每个人细细揣摩,正是“悠然兴会,妙处难与君说”(宋,张孝祥词《念奴娇【洞庭青草〕》)。参考文献r..‘,,二.Jr叮Lr.J,工.‘.J,内」.J唐祈.卞之琳与现代主义诗歌.见袁可嘉,杜运燮,巫宁坤.卞之琳与诗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冯文炳.谈新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周裕错.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尸..七』,.L4』1.J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卞之琳.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文章M.收获.1994.(2).呢,.}.JAStudyofInfluenceandPerformanceofChantoBianZh卜lin’sVersein1930’SZHOUGu卜rang(HunanNonn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China)Abstract:ThestyleofBianZhi一in'sversein1930'sfusesmoderlnityandclassic.Duetohisownlifeexperience,thethoughtofChanobviouslyinfluenceshisverse,whichcomesoutatvariousaspects,suchasthepropermaterialsandphilosophyofhisverse,thewonderfulcomprehension,andthelastoneisthatthequalityofhisverseislightandfreeandhasinterestofreason.Keywords:BianZhi-lin;Chan;verse〔责任编样:徐海燕〕ate&乡魂‘旬.}1渡肠赴户劝r}w户truer1碑(上接第372页)Abstract:ThepaperanalyzesFuyi一Xing'。'threePairsofComplimentaryRelationsintheDevelopmentofLinguis-ticResearch,andputsforwardthedirectionoflinguisticstu方inordertoimprovethecreationanddevelopmentofChina'slinguistictheory.Keywords:Fuyi一Xing;ThreePairsofComplimentaryRelationsintheDevelopmentofLinguisticResearch;lin-guistictheory〔责任编样:徐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