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电路是PWM控制技术最为重要的应用场合。这里在研究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的理论基础上,采用Matlab的可视化仿真工具Simulink建立单相桥式单极性控制方式下PWM逆变电路的仿真模型,通过动态仿真,研究了调制深度、载波频率对输出电压、负载上电流的影响;并分析了输出电压、负载上电流的谐波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建模的正确性,并证明了该模型具有快捷、灵活、方便、直观等一系列特点,从而为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和研究中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辅助工具。
关键词:Matlab/Simulink;PWM逆变电路;动态仿真;建模 ;
1
前言
PWM控制技术是逆变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现在大量应用的逆变电路中,绝大部分都是PWM型逆变电路。为了对PWM型逆变电路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逆变器控制所需的电路模型,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并对单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和PWM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运用MATLAB中的SIMULINK对电路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仿真波形,并运用MATLAB提供的powergui模块对仿真波形进行了FFT分析(谐波分析)。通过仿真分析表明,运用PWM控制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逆变电路的运行要求。
2
目录
摘要 ............................................................................................... 1 前言 ............................................................................................... 2 一 逆变电路相关概述 .................................................................. 4 1.1 .MATLAB的介绍 ................................................................... 4 1.2 PWM技术 ............................................................................. 4 1.3PWM控制方法 ....................................................................... 5 二 主电路工作原理说明 ............................................................. 10 2.1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 10 三 主电路设计的详细过程 ........................................................... 12 四 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各模块参数设置 ........................................ 14 4.1单极性PWM控制发生电路模型 .......................................... 14 4.2单极性SPWM方式下的单相桥式逆变电路.......................... 16 五 、总结 .................................................................................... 23 参考文献 ...................................................................................... 24 七、体会 ...................................................................................... 25
3
一 逆变电路相关概述
1.1 .MATLAB的介绍
MATLAB将矩阵运算、数值分析、图形处理、编程技术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科学及工程问题的分析计算和程序设计工具,它还提供了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是具有全部语言功能和特征的新一代软件开发平台。
MATLAB 已发展成为适合众多学科,多种工作平台、功能强大的大型软件。 MATLAB已成为线性代数、自动控制理论、数理统计、数字信号处理、时间序列分析、动态系统仿真等高级课程的基本教学工具。 1.2 PWM技术
PWM技术的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使电力电子装置的性能大大提高,因此它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WM控制技术正是有赖于在逆变电路中的成功应用,才确定了它在电力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地位。 脉宽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广泛应用在从测量、通信到功率控制与变换的许多领域中。 简而言之,PWM是一种对模拟信号电平进行数字编码的方法。通过高分辨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波的占空比被调制用来对一个具体模拟信号的电平进行编码。PWM信号仍然是数字的,因为在给定的任何时
4
刻,满幅值的直流供电要么完全有(ON),要么完全无(OFF)。电压或电流源是以一种通(ON)或断(OFF)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加到模拟负载上去的。通的时候即是直流供电被加到负载上的时候,断的时候即是供电被断开的时候。只要带宽足够,任何模拟值都可以使用PWM进行编码。 1.3PWM控制方法
采样控制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PWM控制技术就是以该结论为理论基础,对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进行控制,使输出端得到一系列幅值相等而宽度不相等的脉冲,用这些脉冲来代替正弦波或其他所需要的波形.按一定的规则对各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既可改变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可改变输出频率.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很早就已经提出,但是受电力电子器件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未能实现.直到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PWM控制技术才真正得到应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的理论方法,如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控制思想的应用,PWM控制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多种PWM控制技术,根据PWM控制技术的特点,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以下8类方法. (1) 相电压控制PWM 1 等脉宽PWM法
5
VVVF(Variable Voltage Variable Frequency)装置在早期是采用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控制技术来实现的,其逆变器部分只能输出频率可调的方波电压而不能调压.等脉宽PWM法正是为了克服PAM法的这个缺点发展而来的,是PWM法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它是把每一脉冲的宽度均相等的脉冲列作为PWM波,通过改变脉冲列的周期可以调频,改变脉冲的宽度或占空比可以调压,采用适当控制方法即可使电压与频率协调变化.相对于PAM法,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化了电路结构,提高了输入端的功率因数,但同时也存在输出电压中除基波外,还包含较大的谐波分量. 2 随机PWM
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当时大功率晶体管主要为双极性达林顿三极管,载波频率一般不超过5kHz,电机绕组的电磁噪音及谐波造成的振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求得改善,随机PWM方法应运而生.其原理是随机改变开关频率使电机电磁噪音近似为限带白噪声(在线性频率坐标系中,各频率能量分布是均匀的),尽管噪音的总分贝数未变,但以固定开关频率为特征的有色噪音强度大大削弱.正因为如此,即使在IGBT已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对于载波频率必须限制在较低频率的场合,随机PWM仍然有其特殊的价值;另一方面则说明了消除机械和电磁噪音的最佳方法不是盲目地提高工作频率,随机PWM技术正是提供了一个分析,解决这种问题的全新思路. 3 SPWM法
SPWM(Sinusoidal PWM)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目前使用较广泛的PWM法.前面提到的采样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SPWM法就是以
6
该结论为理论基础,用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即SPWM波形控制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使其输出的脉冲电压的面积与所希望输出的正弦波在相应区间内的面积相等,通过改变调制波的频率和幅值则可调节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该方法的实现有以下几种方案.
一 等面积法
该方案实际上就是SPWM法原理的直接阐释,用同样数量的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序列代替正弦波,然后计算各脉冲的宽度和间隔,并把这些数据存于微机中,通过查表的方式生成PWM信号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此方法是以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各开关器件的通断时刻,其所得的的波形很接近正弦波,但其存在计算繁琐,数据占用内存大,不能实时控制的缺点.
二 硬件调制法
硬件调制法是为解决等面积法计算繁琐的缺点而提出的,其原理就是把所希望的波形作为调制信号,把接受调制的信号作为载波,通过对载波的调制得到所期望的PWM波形.通常采用等腰三角波作为载波,当调制信号波为正弦波时,所得到的就是SPWM波形.其实现方法简单,可以用模拟电路构成三角波载波和正弦调制波发生电路,用比较器来确定它们的交点,在交点时刻对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就可以生成SPWM波.但是,这种模拟电路结构复杂,难以实现精确的控制.
三 软件生成法
由于微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用软件生成SPWM波形变得比较容易,因此,软件生成法也就应运而生.软件生成法其实就是用软件来实现调制的方法,其有两种基本算法,即自然采样法和规则采样法.
四 自然采样法
以正弦波为调制波,等腰三角波为载波进行比较,在两个波形的自然交点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这就是自然采样法.其优点是所得SPWM波
7
形最接近正弦波,但由于三角波与正弦波交点有任意性,脉冲中心在一个周期内不等距,从而脉宽表达式是一个超越方程,计算繁琐,难以实时控制.
五 规则采样法
规则采样法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工程实用方法,一般采用三角波作为载波.其原理就是用三角波对正弦波进行采样得到阶梯波,再以阶梯波与三角波的交点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从而实现SPWM法.当三角波只在其顶点(或底点)位置对正弦波进行采样时,由阶梯波与三角波的交点所确定的脉宽,在一个载波周期(即采样周期)内的位置是对称的,这种方法称为对称规则采样.当三角波既在其顶点又在底点时刻对正弦波进行采样时,由阶梯波与三角波的交点所确定的脉宽,在一个载波周期(此时为采样周期的两倍)内的位置一般并不对称,这种方法称为非对称规则采样.
规则采样法是对自然采样法的改进,其主要优点就是是计算简单,便于在线实时运算,其中非对称规则采样法因阶数多而更接近正弦.其缺点是直流电压利用率较低,线性控制范围较小. 以上两种方法均只适用于同步调制方式中. 4 低次谐波消去法
低次谐波消去法是以消去PWM波形中某些主要的低次谐波为目的的方法.其原理是对输出电压波形按傅氏级数展开,表示为u(ωt)=ansinnωt,首先确定基波分量a1的值,再令两个不同的an=0,就可以建立三个方程,联立求解得a1,a2及a3,这样就可以消去两个频率的谐波.
该方法虽然可以很好地消除所指定的低次谐波,但是,剩余未消去的较低次谐波的幅值可能会相当大,而且同样存在计算复杂的缺点.该方法同样只适用于同步调制方式中. 5梯形波与三角波比较法
前面所介绍的各种方法主要是以输出波形尽量接近正弦波为目的,从而忽视了直流电压的利用率,如SPWM法,其直流电压利用率仅为86.6%.因此,为了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梯形波与三角波比
8
较法.该方法是采用梯形波作为调制信号,三角波为载波,且使两波幅值相等,以两波的交点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实现PWM控制.
由于当梯形波幅值和三角波幅值相等时,其所含的基波分量幅值已超过了三角波幅值,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但由于梯形波本身含有低次谐波,所以输出波形中含有5次,7次等低次谐波. (2) 线电压控制PWM
前面所介绍的各种PWM控制方法用于三相逆变电路时,都是对三相输出相电压分别进行控制的,使其输出接近正弦波,但是,对于像三相异步电动机这样的三相无中线对称负载,逆变器输出不必追求相电压接近正弦,而可着眼于使线电压趋于正弦.因此,提出了线电压控制PWM,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 马鞍形波与三角波比较法
马鞍形波与三角波比较法也就是谐波注入PWM方式(HIPWM),其原理是在正弦波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三次谐波,调制信号便呈现出马鞍形,而且幅值明显降低,于是在调制信号的幅值不超过载波幅值的情况下,可以使基波幅值超过三角波幅值,提高了直流电压利用率.在三相无中线系统中,由于三次谐波电流无通路,所以三个线电压和线电流中均不含三次谐波[4].
除了可以注入三次谐波以外,还可以注入其他3倍频于正弦波信号的其他波形,这些信号都不会影响线
电压.这是因为,经过PWM调制后逆变电路输出的相电压也必然包含相应的3倍频于正弦波信号的谐波,但在合成线电压时,各相电压中的这些谐波将互相抵消,从而使线电压仍为正弦波.
二 单元脉宽调制法
因为,三相对称线电压有Uuv+Uvw+Uwu=0的关系,所以,某一线电压任何时刻都等于另外两个线电压负值之和.现在把一个周期等分为6个区间,每区间60°,对于某一线电压例如Uuv,半个周期两边60°区间用Uuv本身表示,中间60°区间用-(Uvw+Uwu)表示,当将Uvw和Uwu作同样处理时,就可以得到三相线电压波形只有半周内两边60°区间的两种波形形状,并
9
且有正有负.把这样的电压波形作为脉宽调制的参考信号,载波仍用三角波,并把各区间的曲线用直线近似(实践表明,这样做引起的误差不大,完全可行),就可以得到线电压的脉冲波形,该波形是完全对称,且规律性很强,负半周是正半周相应脉冲列的反相,因此,只要半个周期两边60°区间的脉冲列一经确定,线电压的调制脉冲波形就唯一地确定了.这个脉冲并不是开关器件的驱动脉冲信号,但由于已知三相线电压的脉冲工作模式,就可以确定开关器件的驱动脉冲信号了.
该方法不仅能抑制较多的低次谐波,还可减小开关损耗和加宽线性控制区,同时还能带来用微机控制的方便,但该方法只适用于异步电动机,应用范围较小.
(3)电流控制PWM
电流控制PWM的基本思想是把希望输出的电流波形作为指令信号,把实际的电流波形作为反馈信号,通过两者瞬时值的比较来决定各开关器件的通断,使实际输出随指令信号的改变而改变
二 主电路工作原理说明
2.1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就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即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波形。PWM控制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面积等效原理,即: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下面分析如何用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脉冲来代替一个正弦半波。把正弦半波分成N等分,就可以把正弦半波看成由N个彼此相连的脉冲序列所组成的波形。如果把这些脉冲序列用相同数量的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代替,使矩形脉冲的中点和相应正弦波部分的中点重合,且使矩形脉冲和相应的正弦波部分面积(冲量)相等,就可得到下图b所示的脉冲序列,这就是PWM波形。像这种脉冲的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也
10
U d O -U d 图(2-1):单极性PWM控制方
上图波形称为单极性PWM波形,根据面积等效原理,正弦波还可等效为下图中的PWM波,即双极性PWM波形,而且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广泛。
U d O
- U d
t
2.2 PWM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PWM逆变电路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目前实际应用的几乎都是电压型电路,因此本节主要分析电压型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要得到需要的PWM波形有两种方法,分别是计算法和调制法。根据正弦波频率、幅值和半周期脉冲数,准确计算PWM波各脉冲宽度和间隔,据此控制逆变电路开关器件的通断,就可得到所需PWM波形,这种方法称为计算法。由于计算法较繁琐,当输出正弦波的频率、幅值或相位变化时,结果都要变化。与计算法相对应的是调制法,即把希望调制的波形作为调制信号,把接受调制的信号作为载波,通过信号波的调制得到所期望的PWM波形。通常采用等腰三角波作为载波,在调制信号波为正弦波时,所得到的就是SPWM波形。下面具体分析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单极性控制方式和双极性控制方式。图(2-3)是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的单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
11
图(2-2)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
(1)单极性PWM控制方式:在ur和uc的交点时刻控制IGBT的通断。ur正半周,V1保持通,V2保持断。当ur>uc时使V4通,V3断,uo=Ud 。当ur (2) 双极性PWM控制方式:在ur的半个周期内,三角波载波有正有负,所得PWM波也有正有负,其幅值只有±Ud两种电平。同样在调制信号ur和载波信号uc的交点时刻控制器件的通断。ur正负半周,对各开关器件的控制规律相同。当ur >uc时,给V1和V4导通信号,给V2和V3关断信号。如io>0,V1和V4通,如io<0,VD1和VD4通, uo=Ud 。当ur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单相全桥PWM逆变电路,工作方式为单极性PWM方式,开关器件选用IGBT,直流电源电压为300V,电阻电感负载。设计主电路图 12 图(3-1)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 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的单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采用负载为阻感负载,工作时V1和V2的通断状态互补,V3和V4的通断状态也互补。在输出电压u0的正半周,让V1保持通态,V2保持断态,V3和V4交替通断。 a.当uco>utri,且-uco 13 四 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各模块参数设置 4.1单极性PWM控制发生电路模型 图(4-1)所示 1)建立仿真模型 第一步先建立主电路的仿真模型。直流电源在Simulink的 “SimPowerSystems”库中的“Electrical Sources”中的“DC voltage Source”模块生成,双击其对话框,设置“Amplitude”为300,设置“Measurements”为“Voltage”,便可构成300v的直流电源;阻感性负载在“SimPowerSystems”库中的“Elements”中的“Series RLC Branch”模块生成,双击其对话框,设置“Branch type”为“RL”,设置“Resistance”为1,设置“Inductance”为2e-3,将“Measurements”设置为“Branch voltage and current”,于是便设置出电阻为1欧姆,电感为2mh的阻感性负载。设置IGBT元件模型,“SimPowerSystems”库中的“Power Electronics”中的“Universal Bridge”模块生成,双击其对话框,设置“Number of bridge arms”为2,“Snubber resistance Rs”为“inf”,设置“Power Electronic device”为“IGBT/Diodes”。 14 电流表在“SimPowerSystems”库中的“Measurements”下的“Current Measurement”模块生成。所用到的万用表是由“SimPowerSystems”库中的“Measurements”下的“Voltage Measurement”模块生成。示波器是在“Commonly Used Blocks”下的“Scope”模块生成,双击其对话框,设置“Number of axes”为3,示波器是用来观测PWM脉冲波形、逆变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第二步再来构造单极性PWM控制信号的发生部分。在Simulink的“Source”库中选择“Clock”模块,以提供仿真时间t,乘以2*pi*f后通过一个“sin”模块即为simwt,乘以调整深度m后可得所需的正弦调整信号;三角载波信号由“Source”库中的“Repeating Sequence”模块产生,双击其对话框,设置“Time Values”为[01/fc/43/fc/41/fc],设置“Output Values”为[0-1 1 0],便生成频率为fc的三角载波;将调制波和载波通过一些运算与比较,即可得出下图所 2)分析仿真结果 调制深度m设为0.5,输出基波频率设为50hz,载波频率设为基波的15倍,即750hz.将仿真时间设为0.06,在powerui中设置为离散仿真模式,采样时间为0.00001s,运行后可得仿真结果,输出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波形如图(4-2)所示。输出的电压PWM型电压,脉冲宽度符合正玄变化规律。直流电流同样含有直流分量、两倍基频的交流分量以及与开关频率有关的更高次谐波分量。但负载电流以开关频率向直流电源回馈的情况较双极性调制时大大减少,因此直流电流的开关次谐波大大小于双极性情况。 15 图(4-2):单相桥式PWM逆变器触发脉冲波形(单极性SPWM波形) 4.2单极性SPWM方式下的单相桥式逆变电路 主电路图如下所示: 图(4-3)单相桥式PWM逆变器主电路图 将调制深度m设置为0.5,输出基波频率设为50Hz,载波频率设为基波的15倍,即750Hz,仿真时间设为0.06s,在powergui中设置为离散仿真模式,采样时间设为1e-005s,运行后可得仿真结果,输出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如下图所示 图(4-4):单极性SPWM方式下的逆变电路输出波形 16 对上图中的输出电流 io进行FFT分析,得如下分析结果: 图(4-5):单极性控制方式下输出电压的FFT分析 17 由FFT分析可知:在m=0.5,fc=750Hz,fr=50Hz,即N=15时,输出电压的基波电压的幅值为U1m=150.9V,基本满足理论上的U1m=m*Ud(即 300*0.5=150)。谐波分布中最高的为29次和31次谐波,分别为基波的71.75%和72.36%,考虑最高频率为4500Hz时的THD达到106.50%。 对输出电压uo进行FFT分析,得如下分析结果: 图(4-6)单极性控制方式下输出电流的FFT分析 18 图(4-7)单极性控制方式下IGBT电流的FFT分析 由FFT分析可知:在m=0.5,fc=750Hz,fr=50Hz,即N=15时,输出电流基波幅值为128.2A,考虑最高频率为4500Hz时的THD=13.77%,输出电流近似为正弦波。 改变调制比m和载波比N,如增大m和N,可以有效减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谐波分量。 将调制深度m设置为1,输出基波频率设为50Hz,载波频率设为基波的15倍,即750Hz,仿真时间设为0.06s,在powergui中设置为离散仿真模式,采样时间设为1e-005s,运行后可得仿真结果,输出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和直流 19 图(4-8)单极性SPWM单相逆变器m=1时的仿真波形 对上图中的输出电压uo进行FFT分析,得如下分析结果: 图(4-9)单极性SPWM单相逆变器m=1时的谐波分析 20 对输出电流io进行FFT分析,得如下分析结果: 图(4-10)单极性控制下输出电流FFT分析 图(4-11)单极性控制下输出电压FFT分析 21 单极性控制方式下IGBT电流的FFT分析 由FFT分析可知:在m=1,fc=3500Hz,fr=50Hz,即N=70时,输出电流基波幅值为2.406A,考虑最高频率为3500Hz时的THD=6367.18%,输出电流近似为正弦波。 改变调制比m和载波比N,如增大m和N,可以有效减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谐波分量。 22 五 、总结 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计算机仿真,让我初步掌握Matlab的基本应用,程序设计以及绘图等。即熟悉了Simulink系统仿真环境,包括Simulink工作环境,基本操作,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的子系统,重要模块库等。并初步掌握Simpowersystems模型库及其应用。能够使用Simpowersystems模型库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可以使用Matlab完成单极性PWM逆变电路的计算机仿真。 对于PWM控制方式的单相桥式逆变电路,即可以选用单极性PWM控制方式,也可以选用双极性PWM控制方式。但是双极性PWM信号发生电路比单极性的简单一些。 23 参考文献 [1]林飞,杜欣,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MATLAB仿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 [2]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 [3]李维波,MATLAB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汤才刚,朱红涛,李莉,陈国桥,基于PWM的逆变电路分析,《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第1期总第264期。 24 七、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为单极性模式PWM逆变电路的计算机仿真,此次课设使我加深了对逆变电路、PWM控制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其他知识有了一次很好的温习。其中,重点用到了MATLAB仿真、电力电子技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发挥积极主动的精神,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掌握MATLAB的使用方法,巩固电力电子技术等已学知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自己先找资料翻阅有关书籍,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把所学得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使我们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在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的问题,加强了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只要用心去做,认真去做,持之以恒,就会有新的发现,有意外的收获。 25 电力电子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设计题目:单极性模式PWM逆变电路的计算机仿真 学院: 电信学院 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班 学号: 10230445 姓名: 铁晓琴 指导老师:陈伟 日期: 2014年01月17号 26 27 28 29 30 31 10 四 32 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各模块参数设置 33 34 35 36 37 38 11 五 39 仿真结果分析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14 六 50 总结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