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国家认同探新 口张长江 对国家认同提出了挑战。 3、那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人们的国家认同感 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高于民族认同的地位。我 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差异广泛存在,各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 认同,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我们应该淡化这种差异,强化各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国家的生存环境正经历着史无前 例的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往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环 民族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要求把国民的公民意 识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国家认同的基础建立在公民文化而不 是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公民身份的重要性应该超越民族身份。 境已不复存在,人们不断经历着时空的变化,感受着不同的文 化,深切体会到身份认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认同面临 严重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成为摆在 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l、所谓认同问题,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归属 于哪个群体的问题。本来这并不成为什么问题,因为每个人一 其次,应该通过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象征 符号的重建,增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相同点,形成统一的 中华民族认同。为此,我们首先要构建涵盖少数民族文化内容 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概念和符号系统,实施文化包容策略, 决不能仅把中华文化符号象征系统界定在汉族文化的有限的 范围内,要强调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形式和多样性内涵,要把少 数民族的文化更多地纳入到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系统中,这样我 们共同的文化基础就会更加宽泛和厚实。在美国就以“美国信 念”作为广泛的文化基础,对各人种和移民进行同化,形成所谓 的美国国民身份认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 是为了整合文化认同的基础,增加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同 点。考虑到国家认同和新的民族认同的塑造,作为公民的教育 就必须放在首位。如果以前个人认同是由身份和地方的民间 文化形成的,那么现在国民教育的课程形成了新的国家认同。 最后,强化国家认同还必须有政策和法规的支撑。我们知 出生,自己的身份就已得到确认,生活在哪一个群体中,接受什 么样的文化、风俗,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都已确定。但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身份认同越来越成为困扰让人们的 问题,国家认同面临种种危机。比如当你到国外时,面对陌生 的环境、种族和文化、风俗会不由自主地意识到自己的异己身 份,与当地的人们从心理上保持某种距离;当你到跨国公司工 作时,你究竟在为谁的利益工作,是为国外老板、或是自己的祖 国?当二者的利益发生根本冲突时,该做何种选择呢?当你在 国外工作,尤其是获得了当地国家的国籍时。你的工作成就与 什么样的身份认同联系在一起?与原祖国的性质有何关联呢? 传统意义的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国家认同面 临危机。 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到国家认同的因素有哪些呢? 道。共同的语言、政治仪式、文化符号等,是保障国家认同的重 要构成要素。国家要以政策和法规强制公民参与某些能增进 国家认同的活动或仪式,并对公民的活动作出统一规范和要求, 因为民族认同和共同体源自连续执行的例行公事和普遍能够 首先,跨国公司首当其冲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冲破国家的 理解的公民行为,实际上,祭奠先烈、升旗仪式、国庆典礼、聆听 疆界,使资本、商品和服务在全世界广泛流通,人们即使足不出 国歌、普通话课程和中国历史文化课程必然会灌输这样的一种 户,也可能在为其它国家的公司服务或接受他们的服务,这种 认同感。口 情形已经影响到某些人的国家认同,至少使人们的认同出现模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 糊化。其次,人员在不同国家的流动,也使“身土不二”的认同 克思主义中国化) 不再那么坚定,一些人移民国外而把原祖国弃之不顾,却甘愿 效忠移民国甚至对抗原祖国。同时超国家的组织和机构打着 各种旗号,宣扬各种大同思想和价值观,争夺人们的认同和忠 诚。第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使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在世界 范围内快速传播成为可能,这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认同,也 参考文献: 【I】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杜。1998年. 【2】王列等.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杜,1998年. 【3】萨伊德.文化与帝国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4). 【4】郝立新.张伟.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全球化.中困人民大学学报。2001(6) 决策-婀矗f 向}JJ) 2010年第l2期总第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