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
目的:观察自拟调补方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3年采用调补方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95.0%。结论:调补方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综合疗法;调补方;耳穴贴压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及各脏器的功能,致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为主,伴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组症候群,严重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随着社会及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营养状况的改善,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如何改善减少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是目前医学上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西医多用雌激素替代方法(ERT),然而ERT有许多不良反应。发生癌症、阴道出血、乳房胀痛和发胖等不良反应,使许多围绝经期的妇女不愿使用ERT治疗[1-2]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陈莉[3]报道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配合尼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李亚松等[4]用自拟益肾固冲调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均取得明显疗效。近3年来,笔者在妇科门诊及病房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妇产科学》[5]拟定临床表现:月经紊乱或闭经,烘热汗出,烦躁易怒,腰背酸软,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情志不宁等。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偏小,双侧附件无异常。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或偏小,40例患者年龄45~55岁,平均49.3岁,均已婚已育及排除其他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内服中药 全部病例均用自拟调补方为基本方,药物组成:太子参30 g、浮小麦30 g、龙骨30 g(先煎)、牡蛎30 g(先煎)、百合20 g、白芍15 g、夜交藤30 g、生甘草10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大枣15 g、白薇30 g。随症加味:见头昏耳鸣,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口干,失眠多梦,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肾阴虚,加丹皮15 g、地骨皮15 g、山萸肉15 g;见形寒肢冷,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舌淡白胖嫩,脉沉细而迟者为肾阳虚,加仙灵脾15 g、杜仲15 g、菟丝子30 g;见时而畏寒,时而烘热汗出,舌红苔薄,脉沉细者为肾阴阳两虚,加巴戟15 g、枣仁15 g、仙灵脾15 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连续20 d为1个疗程。
1.2.2 耳穴贴压 内生殖器、神门、卵巢、内分泌、肾、心,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每穴按压8次,每日3次,两耳交替、隔日更换,连续20 d为1个疗程。以
上两法,观察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妇产科学》[5]拟定,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停止治疗3个月未见反复者;显效:主症如腰膝酸软乏力、烘热汗出、心烦易怒等基本消失,停止治疗4周未复发者;有效:治疗后症状改善或个别主症消失,停药1周未复发者;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2 结果
治愈3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7.5% ,总有效率为95.0% 。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50岁,2006年8月26日初诊。患者近3年来月经紊乱,周期、经期均不规则,经量时多时少,色鲜红,无血块,无腹痛,烘热汗出,夜间尤甚,头昏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分泌物少,色白,无异味,宫颈轻炎,宫体前位,大小正常,质中,活动正常,无压痛,双附件未及异常;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声像, 性激素六项检查示E2低、LH、FSH稍偏高。诊断,西医: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绝经前后诸症。辨证:肾阴虚型。治疗:予调补方加丹皮15 g,地骨皮15 g,山萸肉15 g内服及以王不留行籽贴内生殖器、神门、卵巢、内分泌、肾、心6个耳穴,2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3个疗程后停止治疗,跟踪半年未见复发。
4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叫绝经前后诸症,是肾气渐衰,天葵将竭,阴阳失调而致,本病以肾虚为主,并可累及心.肝.脾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治疗中二至丸补肝肾育阴,清虚热疗失眠,浮小麦、生甘草、大枣养心润燥缓急而安神;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太子参、白芍益气养血敛阴;百合、白薇能清心肺之热、宁心安神;夜交藤能补养阴血而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之效。而耳穴中,内生殖器、卵巢属相应部位取穴,可调节卵巢功能,缓解因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各种症状;内分泌调节内分泌功能;神门能安神而治疗烦躁、失眠,心肾相配可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参考文献]
[1]顾美皎.现代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34.
[2]张冬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与病情关系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9):137-138.
[3]陈莉.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J].江西中医
药,2006,37(278):39.
[4]李亚松,马加良,马菁璠.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0例[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19(2):101-102.
[5]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3-4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