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隧道检查标准

来源:二三娱乐


表1隧道检查标准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6.2.8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2、检查点数的6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3、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1/2,且不小于3cm。 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喷射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可采用喷大板切割法制取。当对强度有怀疑时,可在混凝土喷射地点采用钻芯取样法随机抽取制作试件做抗压试验。 6.3.2 锚杆的规格及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 6.3.3锚杆安装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5.2制作钢架的钢材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6.5 6.5.3钢架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6.5.4钢架安装的位置、接头连接、纵向拉杆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脚底不得有虚碴。 6.6.2管棚所用钢管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6.3管棚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7.2超前小导管所用钢管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6.7 6.7.3超前小导管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6.7.4超前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4.10隧道衬砌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无损检测方法时,测线布置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11B 10223)的规定。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6.2.7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6.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6.6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7.4.10

表2隧道检查标准

软弱围岩隧道Ⅳ、V、Ⅵ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铁建设(2010)120号第8条规定 (1)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V、Ⅵ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 (2)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 (3)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90m; (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铁建设(2010)120号第8条规定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铁建设(2010)120号第18条规定 120m; (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90m; (4)Ⅴ、Ⅵ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70m。

表3隧道检查标准

铁建设(2010)120号第14条规定。 铁建设(2010)120号第15条规定。 铁建设(2010)120号第16条规定。 铁建设(2010)120号第二项要求 铁建设(2010)120号第二项要求 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米,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米。 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地段,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 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洞身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进行地质素描,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瓦斯隧道应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瓦斯突出隧道应单独编制预防煤与瓦斯突出和揭煤、过煤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瓦斯隧道施工应采用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了解掌握开挖工作面前方煤层和瓦斯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加强通风、注浆封堵、钻孔引排等措施预防瓦斯灾害。 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应建立瓦斯通风监控、检测的组织系统,测定气象参数、瓦斯浓度、风速、风量等参数。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 10120-2002 6.0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 10120-2002 6.0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 10120-2002 6.0

表4路基Ⅰ检查标准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第7.3.4条: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边坡面上宜保持炮孔痕迹,硬质岩石边坡炮孔痕迹率应达到50%;边坡坡面平顺,凹凸差应小于150 mm。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第8.7.1条: 挡土墙墙身砌筑应采用挤浆法,确保灰缝饱满。砌块应大面朝下,丁顺相间,互相咬接,上下错缝,不得有通缝和空缝。墙身排水孔严禁倒坡。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第17.3.1条: 锚索施工前应按工作锚索数量的3%做锚固试验,且不少于3根。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第18.7.3条: 勾缝材料塞入缝中深度不宜小于缝口宽度的2倍并应抹插密实、无松散脱皮。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第18.5.3条: 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每个断面上,全部检查孔处的喷层厚度,60%以上不应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一半;同时,检查孔处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值。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第8.1.2条: 路堤的填筑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定期观测路基面和地面沉降量、边桩水平位移量等。观测方法可采用沉降板、水位杯和边桩等,观测频次按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形情况确定。

表4路基Ⅱ检查标准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第7.3.4条: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边坡面上宜保持炮孔痕迹,硬质岩石边坡炮孔痕迹率应达到50%;边坡坡面平顺,凹凸差应小于150 mm。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第8.7.1条: 挡土墙墙身砌筑应采用挤浆法,确保灰缝饱满。砌块应大面朝下,丁顺相间,互相咬接,上下错缝,不得有通缝和空缝。墙身排水孔严禁倒坡。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第17.3.1条: 锚索施工前应按工作锚索数量的3%做锚固试验,且不少于3根。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第18.7.3条: 勾缝材料塞入缝中深度不宜小于缝口宽度的2倍并应抹插密实、无松散脱皮。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第18.5.3条: 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每个断面上,全部检查孔处的喷层厚度,60%以上不应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一半;同时,检查孔处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值。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第8.1.2条: 路堤的填筑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定期观测路基面和地面沉降量、边桩水平位移量等。观测方法可采用沉降板、水位杯和边桩等,观测频次按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形情况确定。

表5.1桥梁验收标准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5.3.2: 孔径、孔深不得小于设计值,孔型符合设计要求;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7.3.6: 1、钢护筒在旱地或水中均可使用,筒壁厚度可根据钻孔桩孔径、埋深和埋设方法选定,一般钻孔桩可为4-12mm,必要时可根据钻孔桩孔径、埋设方法和深度通过计算确定。 2、钢筋混凝土护筒可在水深不大的钻孔中使用,筒壁厚度为8-10cm。 3、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当使用旋转钻机时应大于钻头20cm,使用冲击钻机时应大于钻头40cm。 4、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高出施工地面0.5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高度的要求 5、在岸滩上护筒埋置深度为:黏性土、粉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于2m,当表层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在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埋设时应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可用锤击、加压或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 6、在水中筑岛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左右,在水中平台上设置护筒,可根据施工最高水位、流速、冲刷及地址条件等因素确定埋深,必要时打入不透水层;在水中平台上下沉护筒,应有足够的导向设备控制护筒为。 7、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7.3.7: 比重:正循环旋转钻机、冲击钻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1~1.3;冲击钻施工实心钻头时,孔底泥浆比重不宜大于:黏土、粉土1.3;大漂石、卵石层1.4;岩石1.2;反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 黏度:入孔泥浆黏度,一般地层为16~22s;松散易坍地层为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5.3.5: 柱桩不应大于50mm,摩擦桩不应大于200mm。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5.3.8: 孔底应平整,无松渣、淤泥、沉淀或扰动过的软层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5.3.9: 孔径、孔深不得小于设计值,孔型符合设计要求;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2: 1、钢筋进场时,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按批检查其直径、每延米重量并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2、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及锁母的材料、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型式试验确定采用的套筒技术要求。套筒的外观质量和尺寸检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的规定。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3: 1、受拉热轧光圆钢筋(HPB300)的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曲直径D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2、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HRB335)或3.5倍(HRB400),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HRB335)或5倍(HRB400)的直线段。 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HPB235)、12倍(HRB335)或14倍(HRB400)。 4、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不小于90°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设防特殊要求的结构应符合相关抗震规范要求。 《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4.2、5.2: 1、丝头中径、牙型角及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丝头螺纹尺寸宜满足GB/T196规定要求;有效螺纹中径尺寸公差宜满足GB/T197中的6f级精度要求。 2、丝头有效螺纹中径的圆柱度(每个螺纹的中径)误差不得超过0.2mm。 3、镦粗头的基圆直径应满足丝头螺纹加工的要求,长度应大于1/2套筒长度,冷镦粗过渡段坡度应≤1:5 4、丝头表面不得有损坏及锈蚀。 5、丝头有效螺纹数量不得少于设计要求;牙顶宽度大于0.3P的不完整螺纹累计不得超过两个螺纹周长;标准型接头的丝头有限螺纹长度应不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且允许误差为+2P。 6、丝头尺寸用专用的螺纹环规检验,应能顺利地旋入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环止规旋入长度不得超过3P。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4: 1、钢筋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查,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钢筋镦粗和滚扎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的拧紧力矩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的规定和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要求。 3、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4、机械连接接头的受弯构件不应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5、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6、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7、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8、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规定。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5: 1、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保护层垫块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4个/m2,并应均匀分布,设置牢固。 3、架立和绑扎环氧涂层钢筋时,不得使用无涂层的普通钢筋和金属丝。环氧涂层钢筋与无涂层的普通钢筋之间不得有电连接。钢筋保护层应采用塑料垫块,当采用混凝土垫块时应采取措施(如加塑料衬垫等)保护钢筋环氧涂层不被破坏。 4、环氧涂层钢筋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涂层损伤缺陷情况,每米环氧涂层钢筋上小于25mm2的涂层缺陷的总面积不得大于钢筋表面积的0.1%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2、6.3: 见附件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5.3.16: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

表5.2桥梁验收标准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规范7.3.6: 1、钢护筒在旱地或水中均可使用,筒壁厚度可根据钻孔桩孔径、埋深和埋设方法选定,一般钻孔桩可为4-12mm,必要时可根据钻孔桩孔径、埋设方法和深度通过计算确定。 2、钢筋混凝土护筒可在水深不大的钻孔中使用,筒壁厚度为8-10cm。 3、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当使用旋转钻机时应大于钻头20cm,使用冲击钻机时应大于钻头40cm。 4、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高出施工地面0.5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高度的要求 5、在岸滩上护筒埋置深度为:黏性土、粉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于2m,当表层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在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埋设时应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可用锤击、加压或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 6、在水中筑岛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左右,在水中平台上设置护筒,可根据施工最高水位、流速、冲刷及地址条件等因素确定埋深,必要时打入不透水层;在水中平台上下沉护筒,应有足够的导向设备控制护筒为。 7、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规范7.3.7: 比重:正循环旋转钻机、冲击钻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1~1.3;冲击钻施工实心钻头时,孔底泥浆比重不宜大于:黏土、粉土1.3;大漂石、卵石层1.4;岩石1.2;反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 黏度:入孔泥浆黏度,一般地层为16~22s;松散易坍地层为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6.5.5: 柱桩不应大于100mm,摩擦桩不应大于300mm。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6.5.9: 孔底应平整,无松渣、淤泥、沉淀或扰动过的软层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2: 1、钢筋进场时,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按批检查其直径、每延米重量并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2、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及锁母的材料、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型式试验确定采用的套筒技术要求。套筒的外观质量和尺寸检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的规定。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3: 1、受拉热轧光圆钢筋(HPB300)的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曲直径D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2、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HRB335)或3.5倍(HRB400),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HRB335)或5倍(HRB400)的直线段。 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HPB235)、12倍(HRB335)或14倍(HRB400)。 4、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不小于90°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设防特殊要求的结构应符合相关抗震规范要求。 《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4.2、5.2: 1、丝头中径、牙型角及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丝头螺纹尺寸宜满足GB/T196规定要求;有效螺纹中径尺寸公差宜满足GB/T197中的6f级精度要求。 2、丝头有效螺纹中径的圆柱度(每个螺纹的中径)误差不得超过0.2mm。 3、镦粗头的基圆直径应满足丝头螺纹加工的要求,长度应大于1/2套筒长度,冷镦粗过渡段坡度应≤1:5 4、丝头表面不得有损坏及锈蚀。 5、丝头有效螺纹数量不得少于设计要求;牙顶宽度大于0.3P的不完整螺纹累计不得超过两个螺纹周长;标准型接头的丝头有限螺纹长度应不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且允许误差为+2P。 6、丝头尺寸用专用的螺纹环规检验,应能顺利地旋入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环止规旋入长度不得超过3P。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4: 1、钢筋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查,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钢筋镦粗和滚扎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的拧紧力矩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的规定和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要求。 3、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4、机械连接接头的受弯构件不应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5、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6、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7、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8、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规定。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5: 1、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保护层垫块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4个/m2,并应均匀分布,设置牢固。 3、架立和绑扎环氧涂层钢筋时,不得使用无涂层的普通钢筋和金属丝。环氧涂层钢筋与无涂层的普通钢筋之间不得有电连接。钢筋保护层应采用塑料垫块,当采用混凝土垫块时应采取措施(如加塑料衬垫等)保护钢筋环氧涂层不被破坏。 4、环氧涂层钢筋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涂层损伤缺陷情况,每米环氧涂层钢筋上小于25mm2的涂层缺陷的总面积不得大于钢筋表面积的0.1%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2、6.3: 见附件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6.5.16: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2、6.3

1、水泥

序检验项目 号 2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按GB/T8074检验 质量证明 文件检查 √ √ 检验规定 抽样检验 同厂家、同√ 出厂编号、同2 按GB/T1346检验 √ √ √ 生产日期且连续进场的3 安定性 沸煮法合格 按GB/T1346检验 √ √ √ 下列情散装水泥每况之一时,√ 500t(袋装水4 强度 详见GB175-2007表3 按GB/T17671检验 √ 每厂√ 检验一次: 泥每200t)为5 烧失量 ≤5.0%[P.O]≤3.5%[P.Ⅱ]≤3.0%[P.I] 按GB/T176检验 √ 家、每编√ 1任何新选一批,不足上6 游离氧化钙 ≤1.0% 按GB/T176检验 √ 号检查√ 货源; 述数量也按供应商7 氧化镁含量 ≤5.0% 按GB/T176检验 √ 提供的√ 2使用同厂 一批计。 同出厂施工单位每8 三氧化硫含量 ≤3.5% 按GB/T176检验 √ 质量证√ 家、 编号的水批抽样试验明文件。 9 氯离子含量 ≤0.06% 按CJ/T420检验 √ √ 泥达6个 一次,监理单施工月。 10 碱含量 ≤0.80% 按GB/T176检验 √ 单位、 位按施工单监√ 施工单位抽样次数11 助磨剂种类及掺量 详见GB175-2007的5.2 √ 理单位 位抽样检的10%进行见按GB/T175的相关 均全部12 石膏种类及掺量 详见GB175-2007的5.2 √ 验, 证试验,监理单但至规定检验 检查。 13 混合材料种类及掺量 详见GB175-2007的5.2 √ 位见证检 少一次。 验。 水泥出厂日期达3个月施按GB/T21372的相 14 熟料中的C3A含量 非氯盐环境下不应超8% √ 工单位抽检关规定检验 一次,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注:1、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 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2、在氯盐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宜采用低氯离子含量的水泥,不宜使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在硫酸盐化学侵蚀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应采用低C3A含量的水泥,且胶凝材料抗蚀系数(56d)不得小于0.80 。胶凝材料抗蚀系数按附录F检验。

1 ≤350m/kg[对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比表面积 泥] 凝结时间 初凝≥45min,终凝≤600min[硅酸盐水泥终凝≤390min]

2、粉煤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检验项目 细度 需水量比 烧失量 氯离子含量 含水量 SO3含量 CaO含量 游离CaO含量 技术要求 C50以下混凝土 ≤25.0% ≤105% ≤8.0% ≤0.02% ≤1.0% ≤3.0% ≤10% ≤1.0%[ C50及以上混凝土 ≤12.0% ≤95% ≤5.0% 检验方法 按GB1596检验 按GB1596检验 按GB/T176检验 按GB/T176检验 按GB1596检验 按GB/T176检验 按GB/T176检验 按GB/T176检验 质量证明 文件检查 √ √ √ √ √ √ √ √ 每厂家、每编号核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 √ √ √ √ √ √ √ 检验规定 抽样检验 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日期的产品下列情况之一√ 每200t为一批,不时,检验一次: √ 足200t也按一批任何新选货源; 计。 使用同厂家、同施工单位每批抽规格产品达6个月 检一次,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试验检 按施工单位抽样次验,监理单位平行数的10%进行平行检验。 试验,但不少于一√ 次。 √ 注:在冻融破坏环境下,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宜大于3.0%。

3、磨细矿渣粉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检验项目 密度 比表面积 流动度比 烧失量 MgO含量 SO3含量 氯离子含量 含水量 7d活性指数 28d活性指数 技术要求 ≥2.8g/cm 350~500m/kg ≥95% ≤3.0% ≤14.0% ≤4.0% ≤0.06% ≤1.0% ≥75 % ≥95% 23检验方法 按GB/T208检验 按GB/T8074检验 按GB/T18046检验 按GB/T18046检验 按GB/T176检验 按GB/T176检验 按GB/T176检验 按GB/T18046检验 按GB/T18046检验 按GB/T18046检验 检验规定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 √ √ √ √ √ √ √ √ 每厂家、每编号核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 √ √ √ √ √ √ √ √ √ 抽样检验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 √ 任何新选货源; 使用同厂家、同规格产品达6个月 施工单位试验 检验,监理单位平行检验。 √ √ 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t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次数的10%进行平行试验,但不少于一次。

4、硅灰

序号 1 2 3 4 5 6 7 检验项目 烧失量 比表面积 需水量比 28d活性指数 氯离子含量 SiO2含量 含水量 技术要求 ≤6% 2检验方法 按GB/T176检验 按GB/T18736检验 按JC/T18736检验 按GB/T176检验 按GB/T176检验 按GB1596检验 检验规定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 √ √ √ √ √ 每厂家、每编号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 √ √ √ √ √ √ 抽样检验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货源; 使用同厂家、同编号的产品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产品。 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 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 日期的产品每30t为一批,√ 不足30t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 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 抽样次数的10%分别进行平 行检验和见证检验,均不少于一次。 ≥18000m/kg 按GB/T18736检验 ≤125% ≥85% ≤0.02% ≥85% ≤3.0% 注:硅灰掺量一般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8%,且宜与其他矿物掺和料复合使用。

5、细骨料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检验项目 <C30 技术要求 C30~C45 ≥C50 检验方法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14684检验 按GB/T2922检验 √ √ √ √ √ √ √ √ √ √ √ √ √ √ 检验规定 抽样检验 √ √ √ 连续进场同料源、同品√ 3种、同规格的细骨料每400m√ (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 述数量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 √ 一次,其中有机物含量每3√ 个月检验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 行平行检验,但不少于一 次。 颗粒级配 含泥量 ≤3.0% ≤2.5% ≤2.0% 泥块含量 ≤0.5% 云母含量 ≤0.5% 轻物质含量 ≤0.5% 有机物含量 浅于标准色 压碎指标[人工砂] <25% 石粉含量 MB<1.40 ≤10.0% ≤7.0% ≤7.0% [人工砂] MB≥1.40 ≤5.0% ≤3.0% ≤2.0% 吸水率 ≤2% 坚固性 ≤8%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0.5% -氯离子CI含量 ≤0.02% 碱含量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料源; 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达一年。 施工单位抽样检验;监理单位平行检验。 注:1、除5.0mm和0.63mm筛档外,细骨料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超出总量不应大于5%。 2、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细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类型,再按快速砂浆棒法进行快速砂浆棒膨胀率进行检验,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3.0%,0.10(含)~0.20(不含)%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6.3.2规定;0.20(含)~0.30(不含)%时,还应对混凝土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梁体、轨道板、轨枕、接触网支柱等构件中使用的细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20%。

3、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2.0%,吸水率不大于1%;

4、当细骨料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

6、粗骨料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检验项目 颗粒级配 压碎指标值 针片状颗粒总含量 含泥量 泥块含量 岩石抗压强度 紧密空隙率 坚固性 ≤10% ≤1.0% ≤0.2% 母岩与砼强度等级之比≥1.5倍 ≤40% ≤8%(砼结构)≤5.0%[预应力砼结构] ≤0.02% 浅于标准色 ≤8% ≤1.0% ≤5% ≤0.5% 技术要求 <C30 C30-C45 ≥C50 按GB/T14685检验 不同粒径分别按GB/T14685检验 不同粒径分别按GB/T14685检验 GB/T14685检验 按GB/T14685检验 按GB/T14685检验 按GB/T14685检验 按GB/T14685检验 按TB10424附录C检验 按GB/T14685检验 检验方法 √ √ √ √ √ √ √ √ √ √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料源; 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达一年。 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平行检验。 检验规定 抽样检验 √ √ √ 连续进场同料源、√ 同品种、同规格的粗3√ 骨料每400m(或600t)为一批,不足 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 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 一次;监理单位按施 工单位抽样次数的但 10%进行平行检验,不少于一次。 吸水率 <2%普通环境,<1%干湿交替或冻触环境 10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0.5% 11 氯离子含量 12 有机物含量[卵石] 13 碱活性 注: 1、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2)、且不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时,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

2、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粗骨料的矿物组成,若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按《验标》第6.3.2的要求采取技术措施。不得使用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的骨料。

7、聚羧酸系减水剂

序号 1 2 3 4 减水率 含气量 常压泌水率比 压力泌水率比[用于配制泵送砼时] 1d 5 抗压强度比 3d 7d 28d 6 7 8 9 60min坍落度变化量 [用于配制泵送砼时] 初凝 凝结时间差 终凝 甲醛含量[按折固含量计] 硫酸钠含量[按折固含量计] -检验项目 早强型 技术要求 标准型 ≥25% ≤3.0% ≤20% ≤90% ≥170% ≥160% ≥150% ≥140% ≤80mm -90~+120min ≤0.05% ≤5.0% ≤0.6% ≤10% ≤110% 缓凝型 检验方法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JC473检验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 √ √ √ √ 每品种、每厂家检查供应√ 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 部检查。 √ √ √ √ √ √ √ 检验规定 抽样试验检验 √ √ √ √ √ √ √ √ √ √ √ √ √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货源; 使用用同厂家、同编号的产品达6个月的及出厂日期达6个月的产品。 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平行检验。 √ √ √ √ √ √ √ √ 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t为一验收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次数的10%进行平行检验,但不少于一次。 ≥180% ≥170% ≥145% ≥130% / -90~+90min / / ≥140% ≥130% ≤60mm >+90min /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GB18582检验 按 GB8077检验 按 GB8077检验 按 GB8077检验 按 GB8076检验 10 CI含量[按折固含量计] 11 碱含量[按折固含量计] 12 收缩率比 注:1、检验减水率、含气量、泌水率比、抗压强度比、凝结时间差、收缩率比时,混凝土坍落度宜为80±10mm。 2、抽检试验用水泥宜为工程用水泥。

8、高效减水剂

序号 1 2 3 4 检验项目 减水率 含气量 常压泌水率比 压力泌水率比[用于配制泵送砼时] 1d 5 抗压强度比 3d 7d 28d 6 7 8 9 60min坍落度保留值 [用于配制泵送混凝土时] 初凝 凝结时间差 终凝 硫酸钠含量[按折固含量计] CI含量[按折固含量计] -技术要求 标准型 缓凝型 ≥20% ≤3.0% ≤20% ≤90% ≥140% ≥130% ≥125% ≥120% / -90~+120min / / ≥125% ≥120% ≤60mm >+90min / 检验方法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 √ √ 每品种、每厂家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 √ √ √ √ √ √ √ √ √ √ 检验规定 抽样试验检验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货源; 使用用同厂家、同编号的产品达6个月的及出厂日期达6个月的产品。 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平行检验。。 √ √ √ √ √ √ 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t为一验收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次数的10%进行平行检验,但不少于一次。 按 GB8076检验 √ 按 GB8076检验 √ 按 GB8076检验 √ 按JC473检验 √ 按 GB8076检验 √ 按 GB8076检验 √ 按 GB8076检验 √ 按 GB8076检验 √ 按GB8076检验 √ 按 GB8076检验 √ 按 GB8077检验 √ 按 GB8077检验 √ 按 GB8077检验 √ 按 GB8076检验 √ ≤10.0% ≤0.6% ≤10% ≤125% 10 碱含量[按折固含量计] 11 收缩率比 注:1、检验减水率、含气量、泌水率比、抗压强度比、凝结时间差、收缩率比时,混凝土坍落度宜为80±10mm。 2、抽检试验用水泥宜为工程用水泥。

9、引气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 GB8076检验 按附录E检验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 √ √ 每品种、每厂家√ 检查供应商提供√ 的质量证明文件。 √ 施工单位、监理√ 单位均全部检查。 √ √ √ √ 检验规定 抽样试验检验 下列情况之√ 一时,检验一同厂家、同编√ 次: 号、同出厂日期的√ 任何新选货引气剂每5t为一√ 源; 批,不足5t也按一√ 使用用同厂批计。 家、同编号的产√ 施工单位每批品达6个月的及监√ 抽样试验一次,出厂日期达6个理单位按施工单 月的产品。 位抽样次数的10% 施工单位试分别进行平行检 验检验,监理单验和见证检验,均 位见证取样检不少于一次。 测或平行检验。 减水率 ≥6% 含气量 ≥3.0% 常压泌水率比 ≤70% 1h含气量经时变化 -1.5%~+1.5% 3d ≥95% 抗压强度比 7d ≥95% 28d ≥90% 初凝 凝结时间差 -90min~+120min 终凝 收缩率比 ≤125% 相对耐久性指数[200次] ≥80% 28d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 ≤30um √ √ √ √ √ √ √ √ √ √ √ √

10、拌合用水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号 1 PH值 >6.5 >6.5 >6.5 按JGJ63检验 2 不溶物含量 <2000mg/L <2000mg/L <5000mg/L 按JGJ63检验 3 可溶物含量 <2000mg/L <5000mg/L <10000mg/L 按JGJ63检验 <500mg/L, <1000mg/L <3500mg/L 4 氯化物含量 按JGJ63检验 <<350mg/L 200mg/L[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下] 5 硫酸盐含量 <600mg/L <2000mg/L <2700mg/L 按JGJ63检验 6 碱含量 <1500mg/L <1500mg/L <1500mg/L 按GB/T176检验 7 抗压强度比28d ≥90% 按JGJ63检验 8 凝结时间差 ≤30min 按JGJ63检验 注:1、拌合用水不得使用海水。

2、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液物可不作要求外,其它质量要求同拌合用水一致。 序检验项目 检验规定 抽样试验检验 √ 同一水源的水涨下列情况之一√ 时,检验一次: √ 水季节检验一次。 施工单位试验检新水源; √ 验,监理单位按施同一水源的水使√ 工单位抽样次数的用达一年。 施工单位试验检√ 10%进行见证试验,验,监理单位见证√ 但至少一次。 检测。 √ √ √ √ √ √ √ √ √

表6.1桥梁验收标准

1、 2、 3、

4、

5、 6、

表6.2桥梁验收标准

1、 2、

3、 4、 5、 6、

表8、9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检查标准

表11.1高铁、客专结构物沉降评估标准

序检查标准对应标准值表格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表11.2普铁、客货共线结构物沉降变形测量检查标准

序号 检查标准对应标准值 1 2 3

4 5

6 7

表12桥梁收缩徐变检查标准

表13无缝线路检查标准

第3.10.14条 普通无缝线路每段应设位移观测桩5~7对,固定区较长时,可适当增加对数(其中固定区中间点1对,伸缩区始、终点各1对,其余设置在固定区)。 跨区间和全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条长度大于1200 m时,设置7对位移观测桩(单元轨条起、讫点,距单元轨条起、讫点100 m及400 m和单元轨条中点各设置1对);单元轨条长度不大于1 200 m时,设置6对位移观测桩(单元轨条起、讫点,距单元轨条起、讫点100 m及400 m各设置1对)。 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间隔铁或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 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内侧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3.1m。在轨条就位或轨条拉伸到位后,应立即进行标记。标记应明显、耐久、可靠。 固定区累计位移量大于10 mm时,应及时上报工务段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第3.10.15条 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必须准确、均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做好放散或调整工作: 一、实际锁定轨温不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左右股轨条的实际锁定轨温相差超过5 ℃;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二、锁定轨温不清楚或不准确; 三、跨区间和全区间无缝线路的两相邻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超过5 ℃,同一区间内单元轨条的最低、最高锁定轨温相差超过10 ℃; 四、铺设或维修作业方法不当,使轨条产生不正常的伸缩; 五、固定区或无缝道岔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六、夏季线路轨向严重不良,碎弯多; 七、通过测试,发现温度力分布严重不匀; 八、因处理线路故障或施工改变了原锁定轨温; 九、低温铺设轨条时,拉伸不到位或拉伸不均匀。 第4.3.4条 一、气温在0℃以下时,不应进行工地焊接作业。 二、工地焊接应对焊缝进行焊后热处理,并进行探伤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焊头,必须锯切重焊。 三、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应小于40 mm,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小于100mm。 四、轨条端头应方正,左右股轨端相错量不应大于40 mm。 第5.2.8条 0°探头探伤铝热焊焊接接头时底波比正常焊接接头底波低16dB及以上或焊接接头存在如下缺陷时,焊接接头判废: a) 双焊头探伤 轨底角部位(20mm):≥Φ3-6dB平底孔当量 《钢轨焊接技术条件》(TB/T1632.1) 其他部位: ≥Φ3平底孔当量 b)横波单探头探伤: 轨头和轨腰: ≥Φ3长横孔当量 轨底: ≥Φ4竖孔当量 轨底角(20mm): ≥Φ4-6dB竖孔当量 c)铝热焊0°探头探伤: ≥Φ5长横孔当量 d)焊接接头中存在平面状缺陷。 e)缺陷当量比a)、b)、c)规定的缺陷低3dB或以内,但延伸长度大于6mm.

《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 第4.4.3条 实际锁定轨温需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设计锁定轨温结合当地温差计算,设计锁定轨温锁定范围宜为±5℃,困难条件下可取±3℃。 第6.4.3条 铺设无缝线路工程,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3进行验收。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