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二三娱乐
散文选刊东南西北《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文/课题负责人:邓 艳 成员:朱俊利 李淑娟 游 洋 张晓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于教师,教师的发展更注重教育的质量。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办学能力和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面。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师、教育、学校、品牌的发展,是当今时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紧紧围绕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管理塑校、文化兴校”的办学思路,近年来成绩稳步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校的主要办学特色有:自主、合作、探究的“3+4导学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经典案例研讨,大课间操活动等。我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禁毒示范学校”“自治区现代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综合治理一等奖”“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工作成绩突出奖”“全区运动会三等奖”等。自从我校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以来,我们坚持以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教之路,坚持把教科研作为提升我校教育水准、提高办学效益的耀眼的品牌,形成特色,努力创建我校教育科研的一面旗帜。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脚踏实地开展科研项目,使更多的教师向科研和教学改革方向发展,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校本教研,注重过程目标管理,及时总结新经验,努力使我校教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课题研究思路:做好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做好科研实施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做好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探索,倡导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有机结合与建立;问题即课题,教师是研究者,而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都按照既定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以更多的意识、更多的实践、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总结,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三、课题研究目的:(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充分的动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充分发展个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巩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真正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构建起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及学校办学声誉。

四、课题研究内容:(1)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探索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能力的方法及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3)探索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4)探索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学业反馈能力提高的方法;(5)探索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

五、课题研究方法:(1)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重点班、重点学科的研究和相关理论的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这些班的

学习版88

示范作用,注重重点领域,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及时发现和推广各部门的好经验,调查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现状,分析原因,开展校本培训,学习理论与实践。(2)建立学生培养目标体系。各学科建立分课题,探索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交流总结,不断改进,对各阶段进行评价和总结,推广经验,及时改进不足,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3)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进行反思性研究,按照课题研究的流程对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教师由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转变。

六、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我们将以十三五课题研究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全面优化教学实施策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开展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重点研究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独立地获取知识,探求新知,达到学会、会学,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重点是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与教师的作用关系等探索,探索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为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地寻找、获取知识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可持续发展人才,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学领域崭新的课题。

七、课题创新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固定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这些方法只是死搬硬套,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有学科与学科相结合的地方,教师要抓住机遇,整合现有资源,教给学生综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反思能力,让学生的反思进一步深入发展。

八、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2月)准备工作阶段。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本课题组活动计划和要求。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研讨总体教学思路,确定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预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组织力量集体备课。对学生举办学生自主学习讲座,围绕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使课题组研究成为带动学校科研整体发展的新方向,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拟订个体研究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第二阶段:(2019年3月----2019年10月)实施阶段。布置成员分工。课题负责人定期召集研讨会,协调有关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及

散文选刊东南西北时分析、总结课题阶段实施情况,随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修改教法,调整教学模式,进一步学习课题方案,搜索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增强研究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及阶段成果。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教师在课题组长的组织协调下,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主持活动。教师进行个案研究,做好学生成长追踪记录,记载研究对象的资料档案。每位课题组成员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组长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做好课题的原始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归入档案。期末举行读书笔记、教育随笔展评。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第三阶段:(2019年11月—2019年12月)总结评价阶段。全面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及成果,召开学生座谈会并问卷调查,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主管部门及专家鉴定。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1)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得到了有效地培养,自主学习习惯逐步养成。(2)建立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管理。主要包括: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和相互激励;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和权利。(3)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们品尝到了获取知识的愉悦。

十、课题研究问题与思考: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度还有待挖掘;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仍不高,有待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七中学)

■文/蔡碧惠

小角落 大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创设并利用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班级自然角作为大自然的缩影,汇集了环境的精华,将自然中的动植物有层次、有目的地呈现给对科学充满好奇的幼儿。自然角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饲养小动物,栽培小植物的角落,是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现象的小天地,是组织课程形式之一,是一日生活重要的部分,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区角活动之一。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有趣、可观察、操作性强的自然角环境,从自然角选址、选材、取名、记录、管理上去设计与规划,让自然角成为幼儿园的“活”课程,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索、求知欲望。

1.选址要“巧”。自然角是利用班级的一个角落来创设,教师结合本班地理位置,合理利用空间将自然角位置选在采光、通风条件好的角落。充分利用空间、墙面、柜子、架子、地面的交叉组合,创设平面、立体、可操作的三维空间自然角。如:一个个悬挂在栏杆间水培小植物,一个个柜子上的小种子,一张张墙面的彩色图片,地面上的一个个小动物。幼儿处与一种抬头可见低头可观的环境中,这种三维空间的巧妙设计能满足幼儿与自然角之间的有效互动。

2.选材要“妙”。小班动植物应选择常见的、有明显特征、多样的,呈现方式必须具有童趣的、能吸引幼儿的;中班动植物的选择必须是短期内可以观察到明显变化的;大班动植物的选择应是多样的、有明显特征,能能满足幼儿假想验证与合作交流的。同时种植器皿可利用废旧的轮胎、水壶、水管、鞋子等进行不同造型的创意种植,可利用矿泉水瓶制作自动浇灌器,利用大气压力挤压瓶内的水,让水顺着吸管给植物浇水,美观又实用。如:中班水培区可选择洋葱,让幼儿观察植物根部浸泡在水中发生的变化。

3.取名要“趣”。自然角是幼儿探索的乐园,花草的清香,鱼虫的嬉闹,自然之趣应运而生。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商讨,共同给自然角取名。“我的一亩三分地"“绿色小家"亲亲家园”等都是幼儿特别喜欢的自然角名称。如:苗苗班的“小角落大世界"自然角中,还根据各块内容划分了小眼睛大发现、小动物大知识小蛋売大风景、小植物大变化等板块,依据板块名称幼儿很直观了解自然角。

4.记录要“奇”。《指南》指指出: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教师在测量区为幼儿提供麻绳、卷尺、直尺、笔等测量工具,指导幼儿奇特方式有效记录自然角中的所见,并提供多样的记录方式帮助幼儿观察并记录。如:小班孩子年龄小,教师和孩子一起观察,利用照片的形式来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中班幼丿儿开始学习用图画和符号记录;大班幼儿可用数字表格方式、周记图方式和曲线记录方式。

5.管理要“活"。自然角充分为幼儿提供了观察、学习、探索、情感的体验,教师可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管理职责,让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管理,承担一定的任务,从而让自然角与孩子发生长久的互动。如:小班幼儿主要是观察和协助教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可在教师提醒下,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增添食物等。中班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用值日的方法,分工轮流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大班幼儿可以分组独立做好自然角的管理工作,教师在幼儿劳动过程中只是起督导检查的作用。幼儿亲自喂养参与管理,情感和生理上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真正成为了自然角的主人。

6.活动要“融"。教师把自然角融入幼儿的日活动中,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价值,可依据自然角幼儿的观察生成课程,帮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习性和正确喂养方式。例如:入园活动组织幼儿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变化规律外形特征等;在集体教学活动前组织幼儿先观察自然角里的蝌蚪、金鱼等小动物,可组织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组织幼儿听音乐模仿金鱼游动作,组织幼幼儿进行绘画。

总之,作为教师要创设多维的空间,立足于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立足于幼儿发展需要,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将自然角区域活动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机整合,让自然角真正成为幼儿观察探究、学习科学、走向自然的一个奇妙世界。(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未来之星幼儿园建港路分园)

89学习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