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

来源:二三娱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

作者:卫丽娟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12期

摘 要:许多初一的同学会出现数学学习迷茫期,如果我们不做好升级衔接工作肯定会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成为数学后进行。针对这个情况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做好小升初数学衔接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教学内容

教过初一数学的都知道,许多学生反映初中数学内容抽象、课业多、理论性强,不像小学数学那么“平易近人”贴近生活,这让他们陷入困惑中,有可能产生畏惧情绪。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引导会导致他们丧失信心,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沦为后进生。鉴于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小升初衔接工作,这里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进行讨论与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无非是自然数的计算及常见几何图形的实验性探索,几乎都可以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情境来演示和模拟,比较形象、直观。但是刚进初一,就开始从自然数拓展到有理数的范畴,从实验图形拓展到理论论证的高度,难免让学生措手不及。所以内容衔接一定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有理数与自然数的衔接

小学数学从1、2、3、4…这样的自然数认识和加减乘除计算开始,几乎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学过程多是放在情境中引导认知。但是初中阶段出现的有理数就超出了现实生活情境所能触及的形象范围,比如,小学生可以形象地理解3×3=9,但是对于(-3)×(-3)=9就需要抽象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开学之初,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开拓:(1)对比自然数来理解有理数的范畴及概

念,弄清楚负数所表示的作用和意义;(2)要对比理解和强化有理数运算法则,要反复强调定义、巩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游刃有余。 2.从自然数到“代数式”的衔接

小学阶段学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是具体的、形象的,但是初中阶段会遇到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的概念,再深入就是有理式的运算,这是抽象代数的门槛。怎样做好衔接让学生适应呢?教学实践中,“简易方程”单元前面就预设了“用字母表示数”,这就是“投石问路”,让学生认识到字母表示数的现实意义,体验其含义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强调的是关于代数式中的字母a许多学生顺延小学固化思维,认为a是正数-a是负数,所以,我们让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明白a的含义,知道a可能是负数,而-a不一定是负数等问题,就掌握了代数式的内涵。然后引导他们学习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相关联系,构建知识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迁移知识,生成能力。 3.几何由形象到抽象

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多是形象直观的,无非是动手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来进行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可以归类于实验几何的范畴,比较侧重感性及计算,没有涉及逻辑、论证。初中阶段开始出现平面几何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就是根据已知条件和定理来求证未知关系,不能看着像90度就认为是垂直,不通过量角器测量就得出结论,所以,许多学生岔不开思维。这部分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衔接。

(1)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数学潜在的逻辑推理思维,权当是益智题来鼓励大家的探索兴趣。

(2)教学伊始,不要好高骛远,先让学生掌握定理和基本方法,通常我们就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和定义推理进行循规蹈矩的分析,再适当安排具有推理论证因素的练习题。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问题

教学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导致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和思路与小学截然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教学方法衔接,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初一知识简单就开快车,要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引导。 1.预习

小学数学多是形象、直观的,与生活比较贴近,可能我们不需要预习在课堂上也不会觉得突兀。而初中则不然,所以逻辑推理比较多,课业相应增加,这就要求在授课之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了解知识脉络,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认知,有效解决问题。

实际操作中,针对初一学生没有良好预习的习惯,我们可以进行事先提示,给学生布置好预习提纲:(1)通过浏览先掌握章节知识概况;(2)深入细读,尝试自主理解概念、定义、法则及公式推理等,完成初步知识形成体验,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融入初中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学习,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2.听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听课是认知主体,进入到抽象严密论证的初中数学阶段,我们不能单纯地以动手实践来体会知识生成,而是要在课堂上跟进预习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听”和“思”:(1)认真听:①要注意“听”细节问题,许多时候我们错就错的细节把握上;②有针对性地听预习中不懂的问题;C听教师讲的注意事项及经典案例。(2)勤思考。没有思考就无法深入理解初中代数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那教学就是隔靴搔痒。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上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升初数学衔接的几点认识。总之,初一阶段我们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认为简单呼啸而过,我们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保障学生完成形象认知到抽象思维的衔接,完善学习能力,奠定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久信.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2012(01). [2]苏嘉玲.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若干特点与对策[J].中学数学,2008(22). (作者单位 河南省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誗编辑 代跃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