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要素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来源:二三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全要素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文/余镜怀 一、问题提出和理论回顾 范围的全要素生产率绩效来说,研究全国范围加总时间序列数 大部分的学者认为中国从1978年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 据相对较少。王/J、鲁,樊纲(2ooo)的研究发现改革之前只有50 包制开始到目前2005年27年超过9%的年均增长的主要原 年代有明显的生产率提高,而60年代到改革前TFP呈负增 因是过度的资本投入,即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原因。 长,改革期间有1.5%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张军和施少华 但本文认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评估应该是基于整体生产力的 (2oo3)运用C—D生产函数通过对1952--1998年中国经济 评估,如果只从资本或劳动力的投资效率这一方面进行评估是 不全面的。所以在本文中应用全要素生产力即TFP来评估整 体的经济效益。TFP也被称为全要素生产力或索洛剩余,是指 与要素投^增长无关的产出增长,与仅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 增长相比,TFP更加全面,因为他还反映了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和管理,更密集的劳动力使用和更有力的经济、法律和制度环 境。 Young在2000年的研究认为中国从1978年到1998年 之间TFP的平均增长率是1.4%,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是 15%,Young对这个时期的估计值比其他学者所估计的值要 低,是因为Young认为人为低估了这段时期的通胀值导致 GDP值高估,并且这段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人力 资本的人数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根据Lau和Kim在1994年 的研究与Lau和Park在2000年及2003年进行的研究,他 们认为在1983年到1995年间中国物质资本积累对产出增长 的贡献率是860/0-950/0,人力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为5%一14%, 而生产力在这段时期不是负增长就是没有增长。但是他们在 进行计算时所用的6( ̄O/的资本占投入比重太高,国家收入统计 和对企业金融资料的详尽研究都不支持这么高的份额。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对中国生产力增长持悲观态度的学 者,很多学者也提出了相反的结论。Hu和Khan在1997年的 研究中指出,丛1979到1994年这段期间,中国TFP的平均 增长率是3.9%,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是4: ̄/O,比资本积累对产出 增长的贡献还高。他们认为TFP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值主要原 因是中国当时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还有私有经济的发展,外 贸的发展和外商的直接投资。世界银行在1997年的研究报告 中指出,在1978年到1995年这段时期,中国TFP的平均增 长率是3.7%,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是43%。但是世界银行所用的 这段时期的平均GDP增长率为8.2%,如果采用官方公布的 9.4 ̄O/的平均增长率,那么TFP对产出的增长将达到46%。 如果从产出增长中去除人力资本改善住要是教育所带 来的影响)带来的影响,林毅夫(2oo3)研究指出从1978年后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产出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但去除人力资 本是不太实际的,因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影响产出增长的 重要因素。OECD在2005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在1983 年到2003年这段时期,TFP的平均增长率是3. ,对产出增 长的贡献率是3( ̄O/。 国内学者相对于研究部门主要是农业和工业部门和区域 集团经济研究2007_1_月中旬刊(总第248期) 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计量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 长率,发现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的TPP波动很大,1978年的 TPP水平与1952年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但是 改革后,中国经济的TPP有了明显的提高。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中国TFP的平均增长率以及对产出 增长的贡献率做过统计和分析,但他们只是就1978年到2005 年其中一段时期做出TFP值的估算,没有就这27年整体作 出TFP值的估算。他们所采用的数据和对资本份额的假设是 不同的,—般都集中于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在 一I( ̄O/之 间,资本占投入比重在0.3-0.5之间,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的 中国在1978年后某段时期的TFP平均增长率一般都在 以上。因为资本占投入比重的值对整个结果影响比较大,所以 本文将采用两个不同的资本占投入比重的假设值来对中国的 TFP平均增长靳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做出估计。 二、相关指标选择、数据来源与分析 1.指标选择 本文使用的是含有三个变量的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 数,经过变形后可得到: logA=logY—glogK—rl—g)logL 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TFP的增加值是受总产出增长、资 本占投入的比重、资本存量、投入的劳动力这四个因素共同决 定的。 2.数据来源与分析 (1)物质资本存量 因为对中国全国范围内的资本存量并没有做过调查,所以 用什么方法估算出真实的物资资本存量是有争议的。 a.最初的资本存量( Chow对中国1952年的资本存量的估计是被采用得最 多的。根据Chow的理论,中国1952年的资本存量相当于人 民币2200亿元佣1978年的物价指数),其中720亿元是土 地资本。到了1978年,中国的资本存量增加到1 141亿元。林 毅夫在2003年研究中使用了Chow对中国1952年资本存 量估计的结果,但是由于每年固定的资产投资量会随着时间贬 值,并且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个贬值率匕升到平均每 年 。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来的话,1978年中国的资本存 量就会小于Chow所估计得,为人民币1007亿元佣1978 年的物价指数)。 本文在计算中国TFP增长值时使用的是Chow所估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1978年的资本存量值,但本文也使用了林毅夫所估计得稍 间的比较。 b.投资① 是属于GDP中消费部分的。 C.固定资产折旧率( ) 如果使用0.4的资本占有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从1978 年,GDP的平均增长率为9. ,资本、劳动力、和TFP总的增 长率分别为9.1%、2.1%、4:9%,对总产出的贡献率分别为 占三分之一,而TFP对 产出增加的贡献率超过50%。 因为本文 的值和最初的资本存量值都是根据别人曾用 低一些的1978年中国的资本存量值,主要目的是进行两个之 到2005这27年平均TFP增长率为3. 。从1978到2005 对于投资这个量,本文使用的是每年的资本形成总额,它 35. 、1 3%和5 1.3%。物资资本的增加对总产出增加的贡献率 Hu和Khan在1996年的研究中指出如果使用中国官方 过了或估计出的值,所以为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下面将 公布的1953年到1994年平均每年3. 的折旧率将会导致 使用与刚才不同的值 和最初资本存量值进行验证,并对这 高估资本增长率,因为官方公布的3.8%太低了。本文将采用适 个四个值进行搭配来检验TFP的增长率以及对产出的贡献 用的较为广泛的4%一5%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并且选择 作为 本文研究的基础值。 (2)资本占有量( ) 值对TFP的估计有很大影响,因此过去学者所作的研究 中所使用的值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使用 的值是0.4,但为了 证明本文结果的可靠I生。我们还用了 =0.31这个值,原因是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从1978年的改革后产出增长相当快。 (3)总产出、劳动力投入和教育 a.总产出(Y) 对于总产出,我们使用的是以1978年的GDP值为基数, 即1978=100的实际GDP值,GDP值的来源为中国的统计 年鉴。 b.劳动力投入(L) 劳动力投入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的就业调 查和人口普查数据,这些数据应该说是没有争议的。因为, Young在2000年发现中国国家统计局有关就业的数据与人 口和劳动力的数据是—致的。 三。实证分析结果 我们用(方程1),用1978年到2005年这27年的GDP、 劳动力投入和物资资本存量的数据,用eviews5.0版,可得到 如下结果: 变量名称 参数估计值 标准差 冀 量 截距 ・3 8784l3 15 04633 .0257765(0 7987) 劳动力投入 0.588169 1.57557 0.373306(0 7121) 物质瓷奉存量 0 77054 0 243428 3 165376(0 004) R :0 883271 Dw 。u F圳・ f0。oooo :o 873932 从回归结果来看,劳动力占投入比重与资本占投入比重 之和与科布_ 萱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设定1不等,于是对这个 模型进行Wald检验,即对关于模型系数的约定条件进行检 验,在这里,是对劳动力投入比重+资本投入比重=1这个条 件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如下: F=0.071474(P=0 7914)X =0.071474(P=0.7892) 从结果来看,X 和F值都没有通过检验,即两个检验均能 拒绝参数和为1的原假设。因此,本文从实证中得到的劳动力 占投入比重值和资本占投入比重值之和不等于科布一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中对这两个值和的假设。所以,像上文提到,本文将 使用Young(2000) ̄计的0.4和Lin(2oo3)估计的0.31这两 个值对这27年的TFP值进行估计,并且会对两个结果进行 比较。 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0 4 :o 3l 1007  ̄=1411 tlo07 l4H m 4 49% 4.9% S.3 瓷奉对产出的贡献卑 41 3% 35 7% 32 6 27.7 ‘ H:P对产出的贡献率 31)7蛎 51 39自 7% 44 39自 从计算出的结果来看,虽然对 值和资本存量值假设不 同,但计算出的结果差距并不大,TFP的年增长率在4.4%一5. 之间,资本对产出增加的贡献率差不多为三分之一,TFP对 产出增加的贡献率大概为三分之一。 四 绪_论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这27年经济的高速增 长,并不主要是由资本投入拉动的,本文.总结了四个因素,—是 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重新配置;二是体 制改革;三是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自身技术创新和加快技术进 步速度;四是教育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劳动力要素的质量,这因 素是引起中国TFP值增加的具体原因。 从本文第三部分已经可以看出,这些生产要素之外的因 素可以解释三分之一的产出增长。中国以后还想继续保持 GDP年 的增长率,必须要从资本和劳动力生产要素之外的 其他因素着手,通过提高TFP的增加值,来保证GDP的增长 率。 首先,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建立新的增长方式。中 国虽然持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都是 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所以只有通过改善经济增长 方式,高效节约这些资源,并建立必要的能源安全体系,才能使 经济持续增长。 其次,推进其他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中 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已经体现在TFP对产出增长所 作的贡献上了。而目前,应该进行市场经济体制配套措施方面 的改革,包括金融改革、就业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医 疗体制改革等,这些改革的成功将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变的更加有效、更加透明、更有竞争力,这样的制度环境 将使TFP为产出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加快技术进步水平和教育程度。加入WTO使中国 进一步扩大了开放水平,体制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完善也将增 大企业改进管理和技术的改造压力,同时加快技术转移速度, 知识保护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增强了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 力,这些都会促进TFP保持辘决增长(f乍者单位:首都经济贸 易大学工商管理学嘲 集团经济研究2007・1 1月中旬刊(总第248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