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慈利县湘慈柑桔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慈利县湘慈柑桔专业合作社在慈利县供销联社具体指导下,成立于2005年4月,现有入社农户218户,股金及固定资产147.2万元。已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工商登记。几年来,通过逐年加大产业投入和服务力度,不断完善专业社内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008年销售柑桔5万吨、销售收入3200万元,利润30万元,给社员返利314万元,专业社加工增值560万元。实践证明,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引领和服务作用,是当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领柑桔产业快速发展
专业社成立后,设立了由28人组成的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了理事会和监事会,下设三部三室,即生产部、营销部、信息部和质检室、办公室、财务室,聘请了省农大教授和县农艺师,组成技术顾问组,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专业社成立初期,218户社员柑桔种植面积仅4866亩,产量6000吨,经过几年的发展,生产面积已达1.5万亩,优质品种基地1000亩,无公害基地6000亩,A级绿色食品柑桔基地2000亩,2008年销售柑桔5万吨。
二、保障产业的技术性需求,促进柑桔产业健康发展
专业社按照地域不同,我们设立了16个工区,聘请了16名技术员分片负责所属工区的柑桔栽培、施肥、用药、病虫害防治、采摘、运输、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采用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新措施。制定了湘慈牌柑桔标准化操作规程,并为社员和桔农提供三级技术
1
服务,一是由技术顾问定期给社员上柑桔生产培管技术辅导课,并印发技术资料;二是由专业技术员现场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由16个工区技术员现场督促;最后由柑桔生产部定期检查把关。专业社设有技术服务咨询电话,随时为社员解答相关技术咨询。为确保柑桔质量安全,我们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使之家喻户晓,对柑桔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实行统一购进、统一配送,同时开出“农药配送单”送给农户,按照本社生产部的“生产通知单”统一防治时间。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实现绿色食品的产品要求。在解决社员技术问题的同时我们还着力解决科学生产中的资金问题,去年仅生产资料一项就向社员返利18万元,使社员得到了实惠,收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重效果。
三、实施产品的品牌化战略,推动柑桔产业长远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专业社已经取得“湘慈”牌柑桔注册商标,农业部颁发了“无公害”产品证书和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去年我社的柑桔、柚类参加了湖南省农产品博览会,“湘慈”柑桔荣获了省农博会金奖。为依托品牌谋发展,专业社在拥有8000亩生产基地的同时,又投资320万元兴建了两条柑桔加工生产线,集洗果、打蜡抛光、烘干、自动化分级、商品化包装于一体,年商品化处理可达2.6万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加大了柑桔产前、前中、前后服务,将生产基地实行的标准化生产培管程序规范幅射到周边2096户桔农桔园的培管上,使他们转变了传统的生产方法,由此带动了周边13个乡镇桔农按照科学种植方法进行生产培管,为“湘慈”品牌发展打下了战略基础。在采收季节,实行分期采果、分级销售的方法,为确保产品固有的理化标准,专业社16个工区组织了16个采果队,成立了2个专业运输队专采专运,保证了产品质量。
专业社为扩大“湘慈”品牌的知名度,采取在“三北”销售市场设销售窗口直销和引进客户进园采购销售的方法,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品牌效应促成柑桔销售价格提升10%,
2
去年销售柑桔5万吨,实现销售3200万元,为农增收700万元。
专业社的全方位发展不仅延伸了柑桔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且壮大了专业社实力。专业社不仅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而且拥有自己的加工生产线,并有2个运输队、16个采果队,不仅解决了495人就地就业问题,而且实现了桔农户均纯收入2万多元、专业社社员户均纯收入3.5万元的产业经济收益目标。当前我们正准备在苗市镇建立10万吨多功能柑桔购销服务中心,扩充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在近两年内,基本形成产业化、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生产资料配送化、技术服务经常化、市场营销集约化、商品销售品牌化、产加销一体化、管理现代化的产购销服务运作模式。尽管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我们有基础、有优势、有信心实现我们的即定目标。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