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前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3篇

学前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3篇

来源:二三娱乐
学前教育信息化论⽂范⽂3篇

信息化时代中的学前教育论⽂

⼀、多媒体技术对学前教育的促进作⽤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种,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强⼤,已被教育教学充分利⽤起来。同样,在幼⼉园中,多媒体技术也被运⽤起来。实践证明,幼⼉园利⽤多媒体技术开展学前教育⼯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幼⼉园利⽤多媒体技术可以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堂上,能够为孩⼦们带来直观的视觉效果,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极⼤提升。多媒体技术利⽤声⾳、图像、视频等,激发了孩⼦们的想象空间,使得孩⼦们的眼界更加宽阔,激发了孩⼦们的好奇⼼理和活跃思维;其次,多媒体技术增强了教师与孩⼦们之间的互动。教师利⽤多媒体技术的丰富多彩,激发孩⼦们的兴趣,促使孩⼦们投⼊到活动中,使教师与孩⼦们在活动中产⽣更多的互动;再者,多媒体技术为孩⼦们呈现了各种各样的动态画⾯,使得孩⼦们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直观的了解。特别是利⽤多媒体技术讲解科学原理,可以将原理具体、形象、以深⼊浅出的⽅式呈现出来,增强了教学效果;最后,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活动进⾏有效的记录,便于对教研活动的研究。

⼆是幼⼉教师利⽤多媒体技术可

以提升⾃⾝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时代,幼师必须要加强计算机技能,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络,并查阅⽹络教育教学资源,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对教学有⽤的信息,并将信息资料收集起来,进⾏分析、加⼯、组合、储存,最终运⽤到教学⼯作中。三是利⽤多媒体技术与孩⼦们产⽣互动,促进⼉童的主体性发展。多媒体技术经过精⼼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收到孩⼦们传达的信息,并及时对其作出反馈,调整孩⼦们的学习⾏为。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强调感官参与,孩⼦们的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增强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利⽤多媒体播放出各种声⾳,让孩⼦们根据声⾳来找出对应的事物图⽚,如猫叫声、铃铛声、汽车声、打雷声等,对找对的孩⼦们,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如奖励⼀个笑脸,同时对回答错误的孩⼦要加以趣味性的惩罚,⿎励孩⼦们继续加油。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变成了充满挑战性的游戏活动,使孩⼦们更容易接受这种学习⽅式。⼆、⽹络对学前教育的促进作⽤

⾸先,⽹络信息技术提供了⼀个开放的交流平台,组建了教师与家长们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家长利⽤⽹络可以实现“零距离”沟通。家长可以通过⽹络平台,及时了解孩⼦各⽅⾯的信息。幼⼉园可以利⽤⽹络技术建⽴多种交流平台,例如BBS论坛、交互式管理系统等,在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下,这些交流⽅式⼀直处于良好的⼯作状态中;其次,孩⼦们通过⽹络中的场景,可以认识到更多的事物变化规律。例如,利⽤⽹络技术了解四季的变化,了解动植物的习性,了解到事物的不同⽅⾯,使孩⼦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全⾯;最后,⽹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联⽹上拥有海量的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可以共享的,互联⽹不分时间、地点,⼈们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源,在互联⽹上进⾏⾃主学习。幼⼉教师利⽤⽹络,可以搜集到相关的教学资源;孩⼦们之间利⽤⽹络可以互通有⽆,共同学习;家长利⽤⽹络可以实现家庭教育,可以搜索⼉歌、故事、游戏等有助于启发孩⼦们智⼒的各种事物。

总之,在信息技术时代,学前教育与信息技术必然会联系到⼀起,运⽤信息化教学⽅式开展教育⼯作也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前,对于⼀些从事幼⼉教育⼯作的教师来说,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幼⼉园已经建⽴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但多数幼⼉园对信息化设施的利⽤⽅式仍需改善。因此,从事学前教育就要认识到信息化对其的促进作⽤,重视信息化教学,将信息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在学前教育⼯作中。作者:张翠凤单位:⼴东省⼴州市南沙区朝阳幼⼉园

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探析

摘 要:学前教育信息化虽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仍较薄弱。为了解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现状与特点,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和⽂献法对中国知⽹近五年的130篇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论⽂进⾏分析,最后发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论⽂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研究⼈员主要来⾃幼⼉园与⾼校,但两者间的合作研究相对缺乏;研究⼒量⼤多集中在经济⽂化较发达地区,⼀些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应⽤类研究较丰富,但个案研究较少;此外,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评价、环境建设⽅⾯的研究相对缺乏。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献标志码:A ⽂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19-03⼀、 研究⽬的与⽅法(⼀)研究⽬的

本研究的⽬的是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具体⽬标细分为以下四个⽅⾯:了解学前教

育信息化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研究⼒量与研究⼈员地域分布情况、研究的合作情况。(⼆)研究⽅法

本研究采⽤内容分析法和⽂献法。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客观⽽⼜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种研究⽅法,其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四个⽅⾯。该⽅法以预先设计的类⽬表格为依据,对信息内容根据类别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统计的结果,尊重事实进⾏描述说明,不加⼊过多主观的评判。其⽬的是揭⽰论⽂中隐性内容的事实本质和对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4]⽂献法是对论⽂进⾏查阅、分析、整理,从⽽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种研究⽅法。⼆、研究过程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内容分析类⽬的确定,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研究资料的选取

本⽂选取中国知⽹中2011年⾄2015年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论⽂作为分析样本来源,采⽤“学前教育”并含“信息化”、“学前教育”并含“信息技术”、“幼⼉教育”并含“信息化”、“幼航逃”并含“信息技术”以上4组检索词进⾏检索。具体的检索⽅式是:选取中国期刊⽹,在“关键词”项上,在2011⾄2015年进⾏⾼级检索,共搜索出142篇论⽂。剔除与本研究的内容相关度不⼤的12篇论⽂,最后确定130篇论⽂作为本研究内容分析的样本。(⼆)数据的结果与分析1.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研究情况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被⾼度重视,学前育信息化的研究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从相关论⽂数量可以得到:2011年⾄2015年,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论⽂数量逐年增加,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中,2014年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数量上升最为明显的⼀年。随着政策的倾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量会逐步加⼤,未来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论⽂数量会有持续上升的可能。

2.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分析

为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笔者在参考了教育技术94定义以及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最后以“设计”、“开发”、“应⽤”、“管理”、“评价”等纬度作为内容分析类⽬。同时⼜将内容细分为表1中的具体类别。最后将论⽂逐⼀分析、归类和统计,详情如表1所⽰。

结合表1的数据与⽂献分析的结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呈现如下特征:(1)应⽤类研究较丰富,但个案研究较少

所有论⽂中,应⽤类的研究论⽂数量最多,主要是对应⽤策略与应⽤效果的研究,应⽤个案的研究论⽂仅有1篇。其中,应⽤效果的研究涉及幼⼉园⽇常⾏政管理⼯作、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的⽅⾯。应⽤策略⼤多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法与策略的分析,除了有对信息技术应⽤时机、多媒体课件选材等⽅⾯的研究,还有对利⽤信息技术提⾼幼⼉观察能⼒、创新能⼒的分析。虽然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价值已被认可和重视,但⼤多仍停留在经验总结与个⼈体会的层⾯上,缺乏数据证明,较为感性。此外,缺少具体、典型、深⼊的应⽤个案的研究。(2)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的研究相对空⽩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但近5年在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的研究呈现相对空⽩的状态。通过笔者进⼀步的⽂献研究发现,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资⾦投⼊不⾜、发展⽔平参差不齐、区域差异⼤的问题,⼀些⽋发达地区的幼⼉园依然缺乏多媒体教室、⼴播等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仍以录⾳机、电视机为主。[5]

(3)管理、评价⽅⾯的研究相对缺乏

建⽴⼀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标体系,客观地评估⼀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效务实的⽅向发展。[6] 但从表2可得,评价类的研究论⽂只有1篇,这从侧⾯反映出,⽬前在评价⽅⾯的研究还未成熟还未出现⼀个相对统⼀、清晰的评价指标与科学的评价⽅法,这也是导致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地域间不均衡、不协同的原因之⼀。

管理⽅⾯也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薄弱环节,仅有⼀篇是关于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的研究,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涉及到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这需要参照不同经济⽔平地区与地域特点,根据不同等级的幼⼉园分类指导,分层实施,我国⽬前还处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摸索阶段。3.研究⼒量分布情况

为分析和掌握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在各单位的⼒量分布情况,本⽂将论⽂研究第⼀作者所属机构划分为⾼校、幼⼉园、⼩学、科研机构、其他机构这五种类型,进⾏归类统计,结果显⽰如图1。

⽬前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量主要集中于在幼⼉园与⾼校,其他领域虽有涉及,但研究⽐例明显较⼩,缺少科研机构的研究。其中约有57%的来⾃于幼⼉园,幼⼉园是研究主⼒。在幼⼉园领域的研究者⼤多是幼⼉园的⼀线幼⼉教师,这是由于幼⼉教师是在教育教学中运⽤信息技术的主体,⼤部分研究的内容都与⾃⼰的教学实践经验有关。其中1篇来⾃⼩学的论⽂是学前班⽼师所著。4.研究⼈员地域分布情况

为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员的地域分布情况,本⽂对所选论⽂的第⼀作者的⼯作单位所处⾏政区域进⾏统计,结果如图2。

经济与⽂化⼀直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图2可看出,论⽂数量排在前列的是江苏、⼭东、河北等地,其中江苏省是研究⼒量最为集中的省份。⼀⽅⾯,江苏省经济实⼒雄厚,信息化教学条件良好,科研能⼒颇⾼,有利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另⼀⽅⾯,江苏省⽂化发展相对发达,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较好的省份。⽽西藏、⼴西、云南等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西部地区经济⽂化⽋发达,且学前教育发展本⾝也较缓慢,导致研究论⽂数量较少。初步分析,研究的⼒量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但经过进⼀步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在⽢肃、内蒙古等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可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研究在⼀些西部地区的幼⼉园中同样受到了关注与重视。5.研究的合作情况

以了解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合作情况为⽬的,本⽂根据所选论⽂的合作单位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合作类型,进⾏归类统计,结果如图3。

合作研究是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与进步的有效⽅式。但在130篇论⽂中,合作完的论⽂共17篇,只占论⽂总数的13%,独⽴完成的论⽂占论⽂总数的87%,由此可知,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中,合作研究的较少,独⽴研究的较多。仔细分析后l现,同单位合作特别是⾼校同校合作研究的多,跨单位合作研究的较少,特别是幼⼉园与⾼校的合作研究相对缺乏。由于思考问题⾓度不⼀样,在研究问题上,来⾃⾼校的研究更多聚焦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前景、对策等问题的理论探讨,⽽来⾃幼⼉园的研究则更关注信息化教学的应⽤实践。三、结论与建议

在对130篇相关论⽂进⾏内容分析与⽂献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数量逐年增加,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并随着政策的倾斜,在未来论⽂数量依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研究⼈员主要来⾃幼⼉园与⾼校,但两者间的合作研究较少。研究⼒量⼤多集中在经济⽂化相对发达地区外,但⼀些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呈现以下特点:总体上涉及内容不全⾯、不均匀。应⽤类研究较丰富,但个案研究少;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研究相对空⽩;管理类、评价类研究相对缺乏。独⽴研究较多,合作研究较少。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在此提出相关建议:

1.应加⼤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的资⾦投⼊⼒度,为保障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软件与硬件建设。

2.应制定相对完善、统⼀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与多元、科学的评价⽅法,尽早了解情况,看到各地区发展的差距,才能有因地制宜的管理,促进信息化均衡发展和协调应⽤。

3.应重视对真实、具体、典型的应⽤个案的研究,以向⽼师提供⼀定有针对性性、可操作性的参考。

4.需加⼤对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研究⼒度,建⽴有我国特⾊的庞⼤学前教育资源库,合理分配资源,以缓解教育不公,推动教学改⾰。

5.应加强幼⼉园与⾼校之间的合作研究,以更好地提⾼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平与层次。参考⽂献:

[1]南国农.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6.[2]教育信息化⼗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8):3-12.

[3]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能⼒提升⼯程的意见[J]. 基础教育论坛,2014,(05):58.[4]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法[M].北京:北京师范⼤学出版社,2003.4.

[5]吴⽂涛,赵栋栋.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临的挑战与机遇[J]. ⼭东⼴播电视⼤学学报,2014,(04):67-70.[6]王吉.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126-127.[7]林雯. 档案袋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现状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05,(04):53-57.

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模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开展时间较早,您能否介绍其发展历程?

赵保和:北京市幼⼉园信息化,相对于中⼩学信息化来讲⽐较滞后,但和全国相⽐还是⽐较超前的。1989年,在北海幼⼉园,我市专门举办了幼教信息化的研讨会,随后⼜在东城三幼(原崇⽂三幼)举办了全市的研讨会,在此之后,以研讨会为形式对学前教育的推动延续⾄今,这说明从政府到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都⾮常重视,可以说在那段时间⾥,⾏政推动促进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了举⾜轻重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更多的⼈开始关注这⼀领域,⼀些幼⼉园⾃发地组织开展这样的研讨会,并加⼊到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列当中。如今,这⼀活动已经成为群众⾃觉⾃发的⾏为,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在幼⼉园和幼教意识中的普及,作为管理部门,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北京主要利⽤何种⼿段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赵保和:我们以课题为引领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在“⼋五”阶段,北京市的幼⼉园开展⽤课题做引领实现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研究的课题中,不仅是北京层⾯的,国家级的课题就有近百个,从“⼋五”阶段《电化教育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转变》到“九五”阶段《信息技术促进幼⼉形象思维发展》,体现出我们的研究⽅向和视野在不断地改变和提升。此外,在这期间最重要的是我们打造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专业队伍,培养了⼀批专业的教育⼯作者,这在此后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管理部门,您是怎样来培养这专业⽀队伍的?

赵保和:作为管理部门,针对这⽀队伍我们有组织地来安排他们进⼀步的发展。五年前,我们专门成⽴了⼀个幼教应⽤信息技术的专业组织(北京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由孔震英园长任会长。我们认为要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预,因此,淡化⾏政⾊彩,强调两条腿⾛路是我们此时的理念。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呈现出⼏个亮点:

⾸先,我们坚持组织的专业性,结合幼教的特点来开展培训与教研,强调独⽴开展有特⾊的⼯作。其次,坚持群众性,重在发挥群众的⼒量,贴近教育实践。最后,坚持学术性,强调边⼲边学,在实践中总结理论。

除此之外,“培训在先,设备在后”的发展路线,省去了幼教等待设备完善的时间。我们⾃发组织针对幼⼉园的专业培训,使⾯向幼教的信息技术培训呈现多元化,其中“四路连评”:评论⽂、评课件、评课例、评博客,是我们检验培训成果、汇聚优秀资源的最佳途径。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核⼼团队起到了重要的作⽤,很多曾经的幼教,已经成为这⼀领域的专家,并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这些都是我市幼教信息化发展的特⾊。《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在管理⽅⾯将会有哪些突破?

赵保和:⽬前,我们⾯临如何深化管理的问题,所以我们想把其中的资源进⾏整合。⾸先,我们要制作⼀个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门户⽹站,这个⽹站从去年就开始策划,⼤概暑期就能完成。北京市东城区信息中⼼,主动提出作为我们的技术⽀持,也希望我们将资源库中丰富的资源放在⽹上与更多的幼教和园长分享。

其次,我们还将给幼教寻找更多的发展,我们在市教委的⽹络平台中,专门开设了幼教模块,将每年参赛的优秀成果进⾏共享。我们组织幼教参加北京教委的⽐赛与评选,还准备参加中央电教馆的互动,同时NOC(全国中⼩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这个平台也在和我们密切合作,设⽴了专门针对幼教信息化的专项竞赛。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积极寻找属于幼教领域的亮点和创新点,⼒图使幼教通过竞赛等⼿段,将使⽤信息技术变成⾃觉的⾏为,同时为他们提供成长的道路。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