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一)
一、小学数学知识点(一年级)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一) ★ 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比较大小和第几
精选
.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5、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精选
.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二) ★ 比一比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 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精选
.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三)
精选
.
★ 加减法(二)
1、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 :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精选
.
★ 分类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精选
.
★ 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精选
.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八、认识钟表 1、 认识钟表
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4: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 ······
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 1:30 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 2:30 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 3:30 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 4:30
精选
.
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 5:30 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 6:30
二、小学数学知识点(二年级)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一) ★ 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精选
.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 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 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 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 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
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角和直角】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精选
.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 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8、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精选
.
9、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汇总(二) ★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 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精选
.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汇总(三) ★ 表内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精选
.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 5×4=20 或 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 × 乘数 = 积
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6、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例:
加法算式:3+3+3+3+2=14
精选
.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7、 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 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8、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9、“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 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 (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 ? 用 几×几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 ? 用 几×几。
精选
.
10、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 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汇总(四)
▪
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 认识时间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分针长,时针短。
分针指12,就是几时整( :00)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精选
.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 所以 1时 = 60分。
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时,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分。 时针从12走到3,走了(3)时,分针从12走到3,走了(15)分。 时针从 1 走到4,走了(3)时,分针从 1 走到4,走了(15)分。 分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60)分或(1)时。 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12)时。
【补充】分针从1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到1,走了( )分或( )时。
时间: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 写时间:可以用“几时几分”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来表示。 时针指在8和9之间,分针指着7,这个时刻是( 8 )时( 35 )分。 8时少5分是(7:55) 7时过10分是(7:10)
时间的顺序:1时,1时多,2时,2时多,3时,2时多,4时,4时多,
精选
.
5时,5时多,6时,6时多,7时,7时多,8时,8时多,9时,9时多, 10时,10时多,11时,11时多,12时,12时多。 ★ 数学广角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 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6 个两位数。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 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可以用连线法。4个人就要握6次手。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也可以连线。 分别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裤子的搭配问题也可以连线。
精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