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绪论和原生动物

来源:二三娱乐


绪论

一.动物学极其分支学科

动物学(Zoology)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它分为许多分支学科。本门课程主要关注动物的形态学(morphology)和分类学(systematics)。

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

生活环境大致有3类:海水、淡水和陆地

生活方式:自由生活、附着或固着、寄生生活 三、动物的体形

1、对称: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两侧对称、次生性辐射对称等。 2、分节:同律分节、异律分节 3、头部形成:使运动有方向性。

4、多态现象: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四、生物的分界及动物的分门

Linnaeus将生物分为两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德国Haechel 1886年提出三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1969年美国Whittaker提出根据生物细胞的结构特征和能量利用方式的基本差异将全部生物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 我国著名学者陈世骧提出3总界6界系统: 非细胞总界:1.病毒界

原核总界:2.细菌界、3.蓝藻界

真核总界:4.植物界、5.真菌界、6.动物界 动物的分门:36个门

重要门类: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五、动物分类知识 1.分类依据

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的许多证据,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自然分类系统。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科学家们除了根据生物最主要的形态特征确定生物进化及亲缘关系来对生物进行分类外,又发展了根据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同源性和差异大小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新手段。 2. 分类等级

重要的分类阶元(category):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3.物种(species)的概念:物种是客观存在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4.动物的命名

种的命名法为“双名法”,是Linnaeus创立的。它规定动物的学名(Science name)由2个拉丁字或拉丁化文字组成,前一个为属名,是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为种名,形容词,小写。种名一般都用斜体书写。种名后还应加命名人的姓氏,用正体书写。如狼的学名是 Canis lupus Linne. 亚种的学名为“三名法”,即在种名后加上亚种名。如北极狐是狐的一个亚种,其学名为Vulpes vulpes schiliensis 六、学习内容 1.基本概念

2.各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 3.在进化上有意义的特征

4.常见类群的分类特征、分类位置及代表种 5. 动物的发生、进化、地理分布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原生动物非常小,一般3-300μm,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种类多达44,000种左右,自由生活(水中或潮湿处)或寄生生活。 起源、进化、多样性

分类争议,4大基本类群

第一节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原生动物的身体一般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而这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具有一切作为一个动物所必须的机能。

一.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又是最复杂的细胞 1.具有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表膜:坚厚、有弹性,可保持虫体特有的形状。

质膜:薄,不能使身体保持固定的形状

细胞质:外质:透明、致密

内质:多颗粒、较易流动

细胞核:单核或多核;大核(营养)和小核(生殖遗传) 2.具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器(organelle):由细胞质分化形成,相当于高等动物器官系统的作用。 运动胞器:鞭毛、伪足、纤毛

营养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胞肛

排泄胞器:伸缩泡、收集管(调节盐水 平衡和排泄) 二.营养

光合营养(植物性营养),具有色质体,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如绿眼虫。 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或胞饮作用吸收有机物。如疟原虫等寄生种类。

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吞噬固体的食物,有复杂的营养胞器。如草履虫,大变形虫。 三、运动

游泳、缓慢滑行、身体弯曲、滚动或蠕形波动、漂浮等。 运动器主要有伪足、鞭毛、纤毛3类。 四.生殖

生殖方式复杂多样,繁殖快。 无性生殖:

1. 二分裂:每个个体分裂为二。有纵二分裂、和横二分裂。

2. 裂体生殖:是一种复分裂,细胞质分裂前,细胞核先分裂数次。分裂中的细胞称裂殖体,

子细胞称裂殖子。是一种迅速大量增殖个体的繁殖方式。在有性生殖之前。

3. 孢子生殖:也是一种复分裂,是合子分裂形成子孢子的过程。在有性生殖之后。 有性生殖:

1. 配子生殖:配子形成及大小配子融合为合子的过程。

2. 接合生殖:2个虫体粘合在一起,大核崩解,细胞质可互相沟通,小核互换(相当于受精

作用),然后2虫体分开,核物质重组、分裂。每对虫体产生8个新个体

五、其他

渗透调节和排泄:伸缩泡、体表 呼吸:体表,多数为需氧呼吸 循环:内质的流动和扩散 体形:无对称或球形对称

球形对称:通过机体中心的任何平面都可把动物体分成相等的2部分。 六、包囊形成

很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虫体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包囊可以存活很久。当环境适应时,虫体破囊而出。 包囊形成是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的适应性。 七、经济重要性

大多数自由生活的种类是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组成成分,是水生经济动物的天然饵料。有些种类可污染水源或形成赤潮。

寄生种类对人体和经济动物动物造成危害。 第二节 原生动物门分纲

约有33000多种,分为4个主要类群: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原生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

运动胞器 营养方式 鞭毛纲 鞭毛 肉足纲 肉足 孢子纲 一般无 异养(渗透) 纤毛纲 纤毛 异养(吞噬) 自养(光合)异养异养(吞噬) (渗透、吞噬)

生殖方式 纵二分裂, 配子生殖 形成包囊 二分裂 配子生殖 形成包囊

裂体生殖 配子生殖 孢子生殖 世代交替 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 重要类群 绿眼虫、利什曼原大变形虫、痢疾兔艾美球虫、疟原草履虫、小瓜虫、锥虫、盘藻、内变形虫、太阳虫、焦虫 虫、车轮虫、钟裸甲腰鞭虫 虫、有孔虫、 虫

一. 鞭毛纲 代表动物——绿眼虫

体呈绿色,梭形,体表覆以具弹性、带斜纹的表膜(表膜条纹)。 体前端有胞口、储蓄泡,鞭毛(1条)为运动器,其运动有趋光性; 眼点为光感受器;

有叶绿素,能营光合营养;

无性繁殖为纵二分裂,能形成包囊。 鞭毛纲的主要类群

植鞭亚纲: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自由生活于水中; 动鞭亚纲:无色素体,异养,寄生。利什曼原虫、锥虫、

群体鞭毛虫:没有细胞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分化的群体 二. 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体表被及薄的质膜,内质和外质分化明显,外质均质透明,内质流动,可分为凝胶质和溶胶质,参与变形运动。以伪足运动、摄食和排遗。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变形运动: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突起,称为伪足。 溶胶质向运动的方向流动→凝胶质,细胞后端的凝胶质→溶胶质

细胞质溶胶质←→凝胶质是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动态的相互作用 肉足纲的重要类群

根足亚纲:伪足为叶状、指状、丝状或根状。生活于水中或潮湿环境,如大变形虫,也有寄生种类,如痢疾内变形虫。

辐足亚纲:具有轴伪足,多为水中漂浮生活。如太阳虫、放射虫(具几丁质中央囊)。 叶状伪足:为叶状或指状,如变形虫,表壳虫; 丝状伪足:细丝状,有时有分支,如鳞壳虫;

根状伪足:细丝状,分支,又愈合成网状,如有孔虫;

轴伪足:细长,其中有由微管组成的轴丝,如太阳虫、放射虫。

扁形动物门

第一节 主要特征

一.两侧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切面)可将动物体分为左右相等的

两部分。属于高等的对称形式。

意义 1.为高级对称形式,有前后、左右、背腹之分,利于摄食和避敌;

2.能定向运动(向前),适于游泳和水底爬行(向陆地爬行进化) 是水生过度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中胚层形成

意义:促进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发展

1. 促进了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使动物达到器官系统的水平 2. 强化了动物体的运动机能

3. 促进了新陈代谢(形成排泄系统) 4. 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

也是水生过度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来源 结构 功能 中胶层 由内、外胚层分泌形成 非细胞结构,胶状物 支持 中胚层 端细胞法或体腔囊法形成 具有分化功能的细胞层 多种生理机能

三.皮肤肌肉囊: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包裹全身,

如囊状。 功能:保护、运动、呼吸、排泄

实质与其潜能: 1. 一种结缔组织

2. 多能细胞:成新细胞,表皮取代细胞

3. 固定实质细胞,分支细胞构成细胞网状结构,对缺乏循环系统的扁虫可能起到细胞间运

输的作用。

4. 有储存养分和水分的功能,耐饥、抗旱

四.消化系统:属于不完全的消化系统,只有口而无肛门。消化管壁有单层细胞构成,营细

胞内和细胞外消化。(涡虫的消化系统:有口、咽(可伸出口外取食),肠向前后分支,无肛门。)

自由生活种类的消化管较复杂,寄生种类的简单或消失属于消化循环系统

五.排泄系统:开始出现原肾管,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包括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主要起调节水分平衡功能,兼有排泄作用。

六.神经系统: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形成“脑”及其发出的若干纵神经索,在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较高等的种类由一对脑神经和一对腹神经索构成神经中枢)。

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

七.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相当复杂。具有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以及附属腺(前列腺、卵

黄腺)。一般为雌雄同体,但进行异体交配和体内受精。

再生能力强。

八.发育

涡虫进行交配、体内受精。受精卵和卵黄细胞被包裹在卵袋中排出体外,环境条件适合

即孵化。

卵裂方式为螺旋卵裂;自由生活的海产种类有牟勒氏幼虫。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结:

1.营寄生生活或自由生活 2. 两侧对称3.三胚层,具有完善的器官系统4. 排泄系统一般

由焰细胞和排泄管构成 5. 梯型神经系统6.无体腔 7. 多为雌雄同体

8.海产自由生活种类发育经牟勒氏幼虫阶段

第二节 扁形动物门分纲

已知种类约2万种。根据运动器官、消化系统和生活方式分3纲。 体形 体壁 生活方式 消化系统 感官 运动器官 生殖和发育 涡虫纲 扁平 吸虫纲 扁平 绦虫纲 扁带状、分节 由大细胞的胞质形成合胞体的皮层 寄生(高度适应) 肠退化,完全由体表吸收营养 退化 退化 生殖系统异常发达,每节片一套雌雄生殖器官,生活史复杂。 吸盘、小钩 单层上皮细胞形成表皮 由大细胞的胞质形成合胞体的皮层 自由生活 寄生 口、咽、肠,分支复杂 肠简单,体表可吸收营养 发达(眼点、耳突) 纤毛,皮肌囊发达 生殖系统发达,海产种类有牟勒氏幼虫阶段 无 旋涡虫、直口涡虫、三角涡虫、笄蛭、平角涡虫等 平角涡虫 退化 退化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生活史复杂 吸盘、小钩 附着器官 常见种类 三代虫、指环虫;华枝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睾吸虫、肝片吸虫;布细粒棘球绦虫 氏姜片虫;日本血吸虫 华枝睾吸虫 猪带绦虫 代表动物

涡虫纲

多数种类营自由生活;

体表有纤毛,皮肌囊发达,加强了运动;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较发达,对环境变化反应迅速; 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有些种类肠分支复杂;

一般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海产种类发育经牟勒氏幼虫阶段; 具有无性生殖的能力。

常见种类:三角涡虫、笄蛭、平角涡虫等。

吸虫纲

全部为寄生种类;

运动机能退化,体表无纤毛,发展了吸附器,如吸盘、小钩等; 神经、感觉器官趋于退化;

消化系统相对趋于退化,肠简单不分支; 生殖系统复杂,生殖机能强;

生活史复杂,常有2或3个寄主,多个幼虫期,且能进行幼体繁殖;

代表种类:三代虫(单殖亚纲)、盾腹虫(盾腹亚纲)、华枝睾吸虫、肝片吸虫、布氏姜片虫、日本血吸虫(复殖亚纲) 等。

绦虫钢

寄生在人或其他脊椎动物体内,对寄生生活高度适应; 身体呈扁平带状,一般由许多节片组成;

附着器官集中于头节,有吸盘、小钩、吸钩等,体表纤毛消失; 消化系统和感觉器官完全退化,通过体表吸收获取营养;

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个成熟节片中都有一套雌、雄生殖器官,繁殖力特强; 生活史复杂,有幼虫期(寄生),多数只有一个中间寄主。

代表种类:猪带绦虫、牛带绦虫 几种人体常见寄生扁虫特征比较 寄生部位 中间宿主或媒介 华枝睾吸虫 肝脏胆管 第一:淡水螺 第二:鱼、虾 人、猫、狗 囊蚴 日本血吸虫 静脉 钉螺 布氏姜片虫 小肠 扁卷螺 媒介:荸荠、茭白等 人、猪 囊蚴 猪带绦虫 小肠 猪或人 终末宿主 感染期 人 尾蚴 人 囊尾蚴 注意以上几种吸虫的生活史,寄主(哪几个)、感染方式、寄生部位等情况。

如华枝睾吸虫,具有三个寄主:终末寄主为人、猫、狗等,肝胆管;第一中间寄主为沼螺,体内;第二中间寄主为淡水鱼、虾等,体表;囊幼是感染期,人或动物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幼的鱼或虾而感染。

生活史:布氏姜片虫生活史;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思考题:

1. 什么叫两侧对称?两侧对称和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有什么意义?

2. 以涡虫为例说明扁形动物的机体结构(包括两侧对称和中胚层的出现)有哪些方面比腔肠

动物进步?

3. 联系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比较扁形动物3个纲的区别。吸虫纲和绦虫纲均营寄生生活,

它们有哪些异同?

4. 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和猪带绦虫的生活史、特点、对人体的感染期怎样?如何进行防

治? 作业:

1、写出下列词的英文:两侧对称、中胚层、皮肤肌肉囊、环肌、纵肌、斜肌、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原肾管、焰细胞、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输卵管、输精管、表皮、渗透调节

2、写出下列词的拉丁文:扁形动物门、涡虫纲、三角涡虫属、吸虫纲、华枝睾吸虫、日本血

吸虫、绦虫纲、猪带绦虫

3、解释基本概念:两侧对称、原肾管、梯形神经系统、皮肌囊、厌氧呼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