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福建电脑UJIANCOMPUTER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商运营》课程建设研究
张全贤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海宁314408)
【摘要】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电商运营相关人才的巨大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高校
《电商运营》作为电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紧密联系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教学改革。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电商运营》课子商务专业具有综合性的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
提出合理的解决方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课程的课时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成绩考核上所遇到的问题,
案。
课程建设【关键词】职业能力;电商运营;课程建设背景一、《电商运营》
我国电子商务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互联网的深入普及,
行业正迅猛发展。近些年,无论是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还是电子
《中国电子商务报商务交易额,都在逐年增长。据商务部发布的
同告(2016)》的消息,2016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6.1万亿元,比增长19.8%;全国网上零售交易额为5.16万亿元,同比增长
26.2%[1]。
企业人才缺失却是常与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势头相比,
态化。据《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人员比较稳定能满足企业运营要求的占15豫;处于招聘常态化,每个月都有招聘需求的占37豫;处于业务规模扩大,人才需求强烈,招聘工作压力大的占30豫,处于人
招聘难度大的企业占7豫。85%的电员流失率高,人员不稳定,
相比2015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人员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
不稳定的企业比例也比2015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2]。就目前
社的社会形式上看,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会相关岗位对职员技能的要求和高校课上所授知识存在一定而院的偏差。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操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情况,致使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所欠缺。为解决这种矛盾,我们有必要联系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
二、《电商运营》课程教学现状《电商运营》是电子商务专业具有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应用性,也是从事电子商务企业相关岗位的重要课程。但由于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高校主要以单纯的学科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致存在学生的应用能力欠缺和所学知识滞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课时结构上
实在课时结构的设置上,部分院校主要以理论学时为主,
验学时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或者直接未安排实验学时。而电商
如此运营的相关岗位应更加注重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脱离了当下的实际情的学时配置从根本上限制了人才的培养,
况。
(二)在教学方式上
没有将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以单一的PPT授课为主,
授课课程的内容融入到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运营中去。课程中,
不利于应用型人对象疲于接受理论知识,而缺少实操的机会,
才的培养。
(三)在课程内容上
讲授的部分知在课程内容上,存在一味传授传统知识点,
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滞后和脱离实际情况等问题。众所周知,
而传统的授课内容正常与互联网相关的网规和技术变化较快,
致使课上所授的知识无法跟情况下逐年沿用,更新频次较少,
上前沿的技术变革。
(四)在成绩考核上在课程成绩的考核上,基本沿用传统的笔试或简单的课程论文这两种方式。没有将成绩的考核渗透到平时学习与实际应用当中,致使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完成测试而背诵理论知识或者提交应付性的论文。导致学科成绩不足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三、课程建设理念及思路
职业性、启发本课程的建设理念以遵循课程内容实用性、
分别从课时结性为原则,以淘宝店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依托,
使学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讨论课程的建设思路,
生尽量处在真实的运营情境中。
(一)合理设置课时结构
纯粹或者主要偏电商运营作为一门偏向于应用型的课程,
向于理论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课程的需求。因此课程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需合理分配,使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模式达到最大的效益。建议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1:1配置或者实验学时可酌情提高比重,以满足课程实用性的要求。
(二)讲解为辅,实操为主的授课方式
让所有学生都积极通过让每个学生都开设一家淘宝店铺,
参与到电子商务的运营中来。课上授课老师可实际操作一家店铺并讲解相关知识点,待相关内容讲解完毕后学生可随堂进行实操,遇到问题也可随堂提出,如此学生更易融入到课程中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时更新授课内容,课程与学科竞赛相结合
一方面要求授由于互联网发展较快,所以在课程内容上,
课老师注重实用性与新颖性,实时跟新相关的互联网网络网
这样可以促规;另一方面,可开设与电商运营有关的学科竞赛,
使部分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当下的前沿技术、最新的运营技巧,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一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6JK24)
·70·
福建电脑2017年第11期
F福建电脑UJIANCOMPUTER最大程度上弥补授课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
(四)多种考核方式结合,贯穿课程始终
课程的考为学科成绩能最大程度的突出学生的实操水平,
一是学生的平时表核方式可以由多部分组成,包括但不限于:
三是每个章节结束后,可要求学现;二是学生网店的运营情况;形成一份完整的网店生做相关章节的知识总结,待学期期末,
贯穿于课程的始终。运营报告。三者可形成一个整体,
(五)深化校企合作
与之达院校应积极谋求有大量运营人才需求的电商公司,
为学生解决成合作。合作企业可以成为学生最好的实践平台,
技术支持等问题。同时,为鼓励学校无法提供货源、物流服务、
院校可以出台相应的学分置换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该项目中去,
作为学分置换的参考。办法,与合作企业订立考核标准,
四、课程建设的难题
(一)如何合理分配学业与网店运营时间的问题
学生便需要在网络上为了使该课程的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运营一家店铺,但真正运营一家店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协调好学业和网店运营之间的时间调配问题将成为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如何根据学生层次安排教学任务的问题
这就要求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大部分时间将由学生分配,
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对任务的安排以及考评方式做出合理的设置,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安排与之相对应的任务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三)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的问题
本课程建《电商运营》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设的主要目的便是使每个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
中,与相关的企业合作便是为了解决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但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也是本课程建
设的一项难题。
(四)如何解决高校和企业间矛盾的问题
在合作过程中高校和企业作为两个不同性质的经营主体,
大多把培养人才作为难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作为高校,
再加上地理位置等主要目标,而企业终将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制约因素,双方在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诸如
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双方信息不对称、企业积极性不高、
题。
五、结语
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商运营》
施,预计使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能掌握电商运营中网店管理的基
并能通过数据分析本流程,掌握网店、产品的优化和推广方式,
从而基本上满足电商运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优化和推广方案,
营相关岗位的技能需求。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的对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商运营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6)[R].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6:2.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R].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
《电商运营》[J][3]杨媚.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教学研究.才智,2015(8).
[M][4]淘宝大学.电商运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5]王晓辉,张晔海.基于实战的《电商运营》.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6):142-143.
[6]刘吉成,龙腾.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运营》课程教学改[J]革研究.时代金融,2016(2).
(上接第56页)
“管机器”的人,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老师似乎只是工作热情和
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优化实验队伍结构,加强培养培训队
[8]
伍,制定合理的量化考核等相关工作制度。
3、结束语“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适应实践教学的发展,建立网络化、开放式的实习实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平台,突破地域和空间的局限,使得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资源的利
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用率充分的利用,为学生创造了自主训练、
“互联网+实训环境,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教育”成为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N][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4-03-15(001)
“互联网+教育”[J][2]周洋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科技展望201626(10)214
[J][3]王乔峰曹效英路璐“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中国
高教职教》教育信息化·2015(8)9-11
“+互联网”到“互联网+”[4]欧阳日辉从—-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J]·学术前沿2015经济社会形态人民论坛(5)25-38
张鹏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示范辐射作用发挥——[5]安健,—专访北京[J]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孙建林教授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4-7
[J][6]李凌云,王海军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技术2008(4)111-114
[7]何东钢,谷军,李响,王建彬电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163-268
程蕾,陈敬德,[8]温光浩,李红,陈步云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J]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5)8-26
作者简介:
(1975-)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王建彬男,蒙古族,辽宁凌源人,方向:计算机基础教学。
2017年第11期福建电脑
·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