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BBS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解析
摘要:审美素质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中儿童文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渠道。所以,加强儿童文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要对文学教学加以重视,为学生的审美素养奠定基础。本文以审美素质对学生的作用作为出发点,从而提出如何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关键词:儿童文学;审美素质;文学素养;素质教育
现如今,很多学生普遍都存在一定的“语言丧失”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会影响儿童正确表达内容情感,也会造成情感缺失,以及人文精神的缺失,很容让学生变得冷漠、偏执、愤怒、不安等情绪。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灵状况和性格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正确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通过儿童文学教学来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
1审美素质对儿童的作用
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审美需求、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态度等,这种综合性的审美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审美活动所养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审美素质能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能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潜在美”,因此审美素质对人的一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审美素质是其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精神,并且能够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当一个人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时,其可以通过审美的眼光、角度来审视自己、发现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格能够健康发展[1]。
2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培养儿童审美素养的方式2.1创设情境模式,激发儿童审美兴趣
想要在文学教学中提高儿童的审美素养,首先,教师要能够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来进入审美状态,保证教师的行为举止能够包含感染力,要能够像合唱指挥那样,通过手势、语言、表情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与想象空间。其次,教师要巧妙的激发学生对审美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声情并茂的形式朗诵文章,或者采用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并且教师要注意课堂氛围,要根据文学作品的需要,适当的在教室中设置一些图画、鲜花及书法作品等,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桌椅摆放形式,或者播放音乐来营造恰当的氛围。最后,教师要热情、真诚的对待学生,在课堂上要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像朋友一样关注学生每次举动、每次反映,在不影响整体的教学目标下,适当的修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其中,即兴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尤为重要,能够给学生一种轻松感,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体会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儿童文学是针对儿童而创设的一种语言境界,但必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才能让儿童走入到文学作品中。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能够抓住儿童文学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体验、发现、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美学的价值。儿童文学作品以宏观的角度看,其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集中体现;以微观的角度看,儿童文学作品包含了意境美、思想美、结构美、形象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美丽世界”,并且能够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内在情感[2]。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自然美的是最常见的表达手法,其以自然为基础来表达美的价值,在人们多元化的审美时代下,将生活与社会融入到自然中,让生活与社会以自然的形式成为审美对象。培养审美素质需要欣赏者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文化积累以及想象能力。例如在教授《海的女儿》一文中,其开头部分就有一段非常迷人的海底世界:“那儿还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开合”。这段描述了一幅色测绚烂的海底情境,可以让学生很快的带入到一个多彩丰富的通话世
164
界。通过背景的烘托下,让学生能够逐渐清晰的看到海的女儿纯真美好的精神世界,即美人鱼为了获得人类的爱情,换取人的灵魂,从而放弃了海底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勇于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师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除了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充分挖掘儿童文学中的审美因素外,还要根据审美素养的特征进行创造性的实践,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2
.3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针对小学时期的学生,该阶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通常都是以身体的活动来推动心理的发展,儿童文学作品正是通过此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可以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的采取课堂活动的形式来提高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课堂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将文学作品转化为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之中,并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控制作用。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文学作品学习过后,教师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让学生的表达读后感,或者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情感朗读。与此同时,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
养,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读书节”,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在这其中教师不能以学习任务的形式来要求学生阅读或交流,避免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所设立的课堂活动能够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4传授学生审美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提倡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基础性、技术性的指导外,还要抽出一些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自然中寻找美;在生活中体验美;在作品中创造美,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美学文章,更能够学会发现美的能力。从而唤醒学生内心中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人或物,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能够更加尊重生命与自然。所以,只有我们能够摆正儿童观念、找出儿童文学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传授审美方法,才能够通过儿童文学作品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
未学生未来的人生开拓道路。
(作者单位: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程维薇.用幼儿文学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感受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67-68.
[2]韩颖.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8:202-203.
[3]周新凤,刘延福.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