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

来源:二三娱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

作者:李娜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9期

[摘要]审美素质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质,儿童文学对儿童审美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介绍了审美素养的内涵和其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目前儿童文学教学中所发现的不足,最后详细探讨了在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儿童审美素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儿童文学;审美素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7-0102-02 一、审美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审美素养是指个人所具备的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审美意识、审美价值观、审美能力、审美情绪和审美需要共同组成的综合素质。审美素养既能体现为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转化为个人对事物中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因此,审美素养是一个人在所从事的审美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审美素养对人的一生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儿童文学教学中重视儿童审美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究竟该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呢?孩子身边的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和后天教育中的老师,他们的审美观对孩子审美观的形成具有最直接和最深远的影响力。审美品位,也就是审美力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质和格调。需要孩子具备较高层次的审美品味又该如何培养呢?在建立自尊与自信的同时又该如何富有和保持个性呢?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通过读、写、看、听、说等多种途径去培养孩子理解美、表达美、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都可以在孩子的日常中加以培养。审美素养和道德素养、科学素养、政治素养共同组成了社会文化素养体系,是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应该是儿童基本素质的关键构成部分。对儿童进行审美素养教育,可以美化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智慧,并能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和愉悦的精神,能够帮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感知到更多的幸福。同时,良好的审美素养可以促使孩子以审美的角度与视野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超越自己,对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儿童文学教学的不足 (一)教师自身素养不高

虽然教育界以及社会已经广泛肯定语文教师自身具备美育功能,但当今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儿童文学教学,而中小学教师作为儿童文学教学的主体也以漠视的态度来对待儿童文学。由于本身缺乏对儿童文学知识的良好认知,一些语文教师在分析儿童文学作品时很难精确地掌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品的精髓,通过断章取义的做法将儿童文学中原有的儿童情趣分解了,促使儿童文学教学严重缺乏趣味性,不能引起儿童学习的兴趣。 (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自信度不够

传统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与当今社会的儿童生活现状存在很大的时空差距,相对来说趣味性足的动漫作品更受儿童的欢迎,导致儿童文学教学所处的境地比较尴尬。但是,动漫作品缺乏传统经典儿童文学所具备的文学品质,因此,动漫不能完全覆盖和取代儿童的文化体验。对儿童来说,传统经典阅读的作用是欣赏性,而动漫的作用是娱乐性,因此经典阅读与动漫观看是兼容并存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对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有足够的自信,选取一些具备较强趣味性、较好文学价值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儿童文学作品推荐给孩子阅读。 (三)未准确认识儿童文学教学的功能

提高作文水平是进行儿童文学教学的目的,是对儿童文学教学的典型认知错误,因为提高作文水平只是儿童文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目的,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道德判断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情感,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若是把儿童文学教学的功能仅仅局限在促进作文水平提高方面,就是对儿童文学创作的歪曲理解,违背了儿童文学教学的宗旨。另外,还有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儿童文学不能立竿见影的发挥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与学习成绩的效果,因此将儿童文学定为“闲书”,这一错误观念在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是亟须改进的。 (四)儿童文学教学体裁不丰富

单一的儿童文学体裁对正常发挥儿童文学教学功能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并且童话作家在儿童文学作家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导致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孩子的阅读空间大部分都集中在童话作品上。我国很少有创作儿童文学的作家,且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是童话故事,极少有涉及其他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和家长就会认为儿童文学是简单的,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促进儿童文学体裁的多元化,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去挖掘更多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缺乏儿童文学教学指导

目前,我国的儿童文学教学不仅没有纳入学校语文教学,还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阅读方法方面,儿童文学教学尚缺乏针对性强、目的性强的指导。再加上大部分语文教师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的错误认知,导致儿童文学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培养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功能。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因此,非常有必要依照学生年龄特点为其推荐合适的儿童文学书籍,并开展有效的指导工作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三、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儿童审美素养的具体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儿童审美情趣并升华为审美意识,以审美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想

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总会引起艺术联想,并通过想象和意象去体会艺术作品的意境,理解艺术作品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内容。因此,一个艺术作品,往往因欣赏者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想象与思维。想象力的培养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最杰出的本领把儿童的审美动力调动起来是提高儿童审美素养的关键所在,学生自然地感受美、发现美要建立在能够自觉参加审美活动的基础上。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文学教学唤起儿童的审美期待与审美冲动,引导儿童进入渴望开展情感交流并自主参加审美活动的良好审美状态。强制手段是不能达到这种引导作用的,只有情绪感染和心理暗示的启发方法才能达到引导作用。挑选与学生审美需求相适应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点拨来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儿童文学教学的内涵,因此,创设审美情境、营造审美氛围是通过文学教学来培养儿童审美素养的有效方法。为了加强色审美情境和审美氛围创设的感染力和目的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相互信任且平等合作的关系,利用悉心指导和允许错误出现的包容情怀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消除掉。 (二)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审美能力

一个孩子如果平时只读教科书,不丰富任何课外知识,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也没有在文学艺术中陶冶情感和开拓眼界,那他不仅知识面会显得狭窄,而且也扼制了其多种兴趣的发展,情感会变得非常单一,乃至孤僻,就像一株折去枝叶的树干,不可能健康生长。他对生活缺少热情,性格也容易变得异常迂腐和老套,甚至奇特。

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孩子认识美、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审美实践活动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审美素养。这样,才能避免其惧美、乏美等现象的产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践审美活动的参与,因为预期的教学效果很难通过简单的说教来达到的。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才能较好地发展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因此,实践是提高审美能力的基础。年龄段比较小的学生具有好动这一特殊的特点,通过儿童文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就是利用身体活动带动心理活动的发展。教师在开展以实践活动为核心的审美教育时,需要把阅读过程有效地转化为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将教师的控制与指导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实践过程。成年人是创作儿童文学的主体,儿童在阅读与欣赏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就是和成年人开展思想交流的过程。因此,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对学生文学阅读实践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第二,通过在班会上或早读课上让学生朗诵喜欢的作品片段或发表作品读后感等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有以下三个:(1)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适合的儿童文学书目并利用良好的有参考价值的文学审美方法;(2)通过读书节的设立将积极阅读儿童文学的文化氛围营造起来;(3)通过交流读后感的方式进行文学交流,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不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避免利用学习任务的方法来要求学生开展文学阅读交流。 四、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审美素养培养意识缺乏是目前儿童文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就变得非常关键。同样,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素养,一是教师和家长要改变原有的不正确的儿童文学教学理念,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观念;二是要充分了解儿童文学特征,选取不同风格的儿童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创造美的能力;三是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审美个性,为儿童审美素养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四是创造民主的观念和气氛,建立平等的姿态和关系,开展理解、尊重、鼓励的儿童文学阅读实践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