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甘肃省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二三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卷第5期 2007年1 0月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1.7 No.5 October 2Oo7 文章编号:1009—6744(2007)05—0l15—06 ,’………’’、 ●j案例分析  ¨ ^ ¨ ^t‘lll‘lllllll 甘肃省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雷鸣涛 (甘肃省公路网规划办公室,兰州730030) 摘要: 基于甘肃省特殊的地理区位,通过系统分析甘肃综合交通运输现状、存在的问 题、公路交通的特点和在西北地区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甘肃省公路交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选择和战略实施重点. 关键词: 公路交通特点;发展战略选择;战略实施重点 中图分类号:U412.1 文献标志码:C Study on Gansu Province Highway Trafic Developifng Strategies LEI Ming—tao (Gansu Highway Network Planning Office,Lanzhou 73003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mportant geological location of Gansu Province,by analysis in a systematic way of the present state of he comprt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ituation,the existing problems,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way traf- ic and itts vital role in the northwest area,this paper has proposed the strategic constructing alternatives and main oipnts for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highway development in this province SO as to bring the highway development of Gansu into accord wih tthe government’S strategy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and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liast society in all all-round way. Key words:highway traffic characteristic;development strategy alternatives;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keystone CLC number: U412.1 DOCulnent code: C O 引 言 是甘肃交通发展的根本目的 .所以,客观地研究 占甘肃主导地位的公路交通发展战略,不仅是研究 制定全省未来公路交通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更是 指导全省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的现实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总体战略举措,为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带 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 要求,如何全面、系统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 好“三个服务”,为甘肃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以来,甘肃社会经济得到了 长足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 供最坚实的基础支撑,实现人便其行、物畅其流,应 收稿日期:2007.06.28 作者简介:雷鸣涛(1966一),男,甘肃泾川人,甘肃省公路网规划办公室副总工,高级工程师,硕士,国家注册咨询 工程师和项目数据分析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E-mail:LeimtgsLz@163.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6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年10月 标,制约经济发展的状况初步得到缓解.但由于受 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综合交通,尤 其公路交通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仍存在着较 大的差距,目前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 .所以, 在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科学 的交通发展战略必须立足省情,通过优化自身的交 通结构,实现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环境资源,协 调交通供需关系,引导交通建设对全省经济与社会 这一复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 1甘肃省优先发展公路交通是历史的必然 1.1甘肃省地理区位 甘肃深居祖国内陆腹地,面积42.58万kll12,现 有45个民族2 635万人,省会为兰州市.严酷的 自然条件和复杂的地形,使省境内东南部重峦叠 嶂、高山深谷;西南部的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的东 缘,高寒阴湿,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中东部大多被 黄土覆盖;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开阔,绿洲与沙漠、戈 壁断续分布. 甘肃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座中联六,东迎华 岳、南邻四川、西通新疆青海、北接宁夏内蒙,并与 蒙古接壤.历史上,甘肃在西北地区起着拱卫关 中、翼护宁青、襟带新疆的特殊作用,历朝历代都把 对甘肃的开发作为对西北地区进行牢固统治的物 质基础和战略基地,“欲斥西域,必固河陇”是对甘 肃特殊地理区位的高度概括,甘肃的赢弱,直接关 系到西部边疆的稳定. 其一,甘肃“哑铃”状的形态犹如一个“楔子”楔 人西北腹心地带,具有稳定边疆,控驭四邻、化解周 边纷扰、缓冲边疆与内地战略作用. 其二,甘肃处于反对外来势力干涉、维护祖国统 一的前沿阵地和直接后方,对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经 济安全和军事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其三,甘肃是联接内地和民族区域经济与文化 的纽带,是西藏正式归入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 在西北乃至西部民族地区具有“中心扩散”的中枢 地位,藏、蒙、回等几大民族都是通过甘肃进行交流 与融合,是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区的核心. 其四,在西北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中。甘肃处于 承东启西、连南带北的重要地位,是我国西部、南部 和北部的交汇地带,可以影响、乃至带动西北地区, 特别是青海、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五,省会兰州地处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 和亚太经济圈、伊斯兰经济圈和欧洲统一市场的结 合部,是古“丝绸之路”和新欧亚大陆桥上重要节 点,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中心, 是地扼六省(区)(甘、青、宁、新、蒙、藏)共一线(陇 海一兰新铁路)的咽喉. 1.2甘肃省综合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综合交通现状 甘肃省综合交通运输网主要由6条2 081km 的铁路干线、47条11 956km的国省道、1 200余条 30 206km的县乡公路和34条2 198km的民用航空 线路组成,另有内河通航航道874km、输油管线数 千公里.目前,由陇海、兰新等7条铁路和丹拉、连 霍2条国主干线,兰磨、西库等3条西部通道,以及 兰州航空港组成的以干线公路和国铁为主骨架,以 中心场(站)为主枢纽,以县乡公路为网络,辅之以 航空、水运、管道运输的多层次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基本形成. 甘肃省的综合运输由自然地形和地理区位决 定是以铁路和公路为主.1990年以来,全社会客货 运输量持续增长,2006年,铁路、公路两大运输部 门间的客、货运量所占比例分别为7.54:92.46和 13.18:86.81.在客、货运量市场中,公路运输占绝 对主导地位,铁路运输次之,其它运输方式运量比 重很低. 1.2.2存在的问题分析 甘肃省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经过建国以来50多 年的建设,各种运输方式均有了很大发展,综合运 输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就总体而言,仍存在着交通 基础设施薄弱、运输能力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经营 管理体制不完善和效能不高等问题,不适应甘肃经 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一是铁路线路布局和等级欠合理,约49%和46% 的线路为单线及内燃机牵引,部分地市不通铁路. 二是公路技术等级偏低,通行能力差,高速公 路数量偏少,网络化、规模化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目前,全省仅有高速公路约1 O00km,公路总里程 中51%是四级和等外标准,加权的网技术等级为 3.5,介于三级和四级标准.由于平均网技术等级 偏低、主要出省通道以二级公路为主,且路况较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5期 甘肃省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117 加之{昆合交通严重,导致车辆行驶车速低、事故频 繁、通过能力差. 三是航空机场软硬件设备落后,机降数量和机 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 四是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受国民经济建设 布局的影响,甘肃省轻重工业比例大大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在重工业产值中,能源及原材料工业占 70%以上,这样就造成本省所产能源和原材料大量 外调,使陆路货运量增大. 五是受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弱(GDP仅占全国的 1.06%),财政收入小,资本金筹措渠道窄和难度大 等影响,导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较小,许多国 家重点建设项目如国家高速、西部通道等在省内承 担主骨架的公路都难以及时立项建设,不能根本上 消除这些处于重要地位的陆路通道瓶颈制约现象. 基于甘肃省综合运输网及其相关专题研究报 告,并结合省情及各运输方式的特点,甘肃全省上 下已形成了共识,在未来20多年中,就是必须优先 发展灵活机动的公路交通,以切实解决交通滞后于 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 1.3甘肃省公路交通地位特殊,作用巨大 浩翰的戈壁,悦耳的驼铃,不同肤色和语言的 人群,列队的骆驼满载着商品,迎着朝霞行进在甘 肃的“河西走廊”——这是绵延甘肃1 600km多的 “古丝绸之路”曾经一派繁忙的景象.甘肃自古成 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商品交流的要道,突显 了甘肃陆路(公路)交通具有历史的渊源,发展公路 交通极为重要,是历史的选择,发展的必然. 1.3.1甘肃“座中联六”,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根据国家公路总体布局规划,甘肃境内有2条 国主干线即连霍线和丹拉线,成为承接亚欧大陆和 朝鲜半岛至印度洋的国际运输通道,9条国家高速 公路如京藏、青兰、福银、连霍等,11条国道如 G109、G309、G310、G312线,东进可直接与陕、宁相 连通达内地,西出连接青、新等边陲省(区),南向与 四川相连,北接内蒙和蒙古国,构筑了甘肃作为西 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兰州还是4条国家铁路, 4条国家高速和6条国道交汇点,也是国家45个公 路主枢纽和l0大铁路主枢纽所在地,成为大西北 的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级商贸中心和西陇海一兰 新线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 . 1.3.2甘肃是典型的公路通道经济省份 甘肃沿交通运输通道形成产业经济带.一是甘 肃呈沿河和天然狭长走廊空间的地形,具有典型的 纵深发展交通通道及各种生产要素呈轴线分布的特 点;二是形成的通道经济带,能统筹发展甘肃各区域 经济,使区域资源互补,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同时便 于促进产业间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与合作. 甘肃经济与产业主要沿“新欧亚大陆桥”—— 西陇海一兰新经济带布局和发展,该经济带自东向 西贯通全境,现已规划并建设了分布于该产业带上 公路约7 000km,路线涉及8条国道和20余条省 道,连通了14个市(州)驻地、60个县(区),占全省 86个县(区)的86%,沿线人口近2 370万,约占全 省总人口的90%,几乎覆盖了甘肃92%的工业能 力、87%的生产总值、99%的科技力量和90%以上 矿产资源.所以,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决于该 “通道”上各市(州)的发展,公路通道经济的特点十 分突出. 1.3.3甘肃将持续以公路运输为主导,公路通,则 西北公路通 甘肃省综合运输线网总里程约12.8万km,其 中公路(含村道)为9.56万km,约占总运网里程的 92%.铁路、民航受各方面的影响,发展较慢.公路 旅客运输量及周转量、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自 1980年以来,分别以6.9%、8.5%和6.0%、7.8% 的速度增长,2006年达到1.72亿人次、113.3亿人 公里、2.39亿吨和146.6亿吨公里,客货运输占综 合运输的比重为92.46%和86.81%,成为全省综 合运输的主体. 根据调查,横贯全境的连霍和丹拉国道主干 线,车辆出行起讫点涉及全国近30个省(市、区), 局部路段过境交通比例达到50%以上.根据预 测H ,到2020年,公路运输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的势头,客、货运量分别达到3.32亿人次和3.51 亿吨,同比远远高于铁路等其它运输方式承担的运 量,所占比重则达到95.5%和87.5%.特殊的区 位,确定了甘肃公路交通在全省宏观经济发展和综 合运输中将继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联动、依托、支 撑作用.同时,加快甘肃公路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 发展,将对示范、带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交通运输 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国家民族团结、政治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8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年lO月 定和国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发展战略选择 发展战略是基于对一定时期内发展的环境条 件、总体趋势的判断和把握而作出的具有全局性、 前瞻性、纲领性的总体部署,是发展意图的集中表 现,是调控宏观的重要手段n .基于历史和未来 两方面分析,对新形势下的甘肃公路交通发展提出 如下发展战略选择. 2.1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确保长期性与协调性有 机地结合 公路和公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 业,与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相互依存、紧密关联,是 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载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 条件¨ ].因此,甘肃公路发展必须遵循立足当前, 谋划长远,确保长期性和协调性有机地结合. 一是战略和规划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必须体现科学的、可持续 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总体要求,必须认真践行 “三个服务”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确保交通行业 成为全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的典范. 二是要突出协调性原则.一方面要考虑到不 同运输方式、不同层次公路网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 调;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与省外其他地区、省内产 业经济区和城镇、乡村之间,以及城市内外交通设 施的衔接与协调. 三是要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公路建 设的发展必须有利于强化和提高甘肃在国内以及 西北区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地位. 2.2 兼顾公平,均衡发展,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公路作为公益性质突出的行业,国民经济效益 巨大,但短期内并非都有良好的财务收益和投资回 报.因此,制定中长期公路发展规划时,必须从全 局进行考虑,统筹经济效益和财务收益.“十一五” 期间及到2020年,是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关键时期,甘肃公路交通必须以发展为主题,充分 利用国家政策和机遇,集中力量建成省域现代化公 路网络的主要框架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广大农 村的农村公路,使甘肃公路不仅具有良好的国民经 济效益,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2.3优化三元结构、解决突出矛盾,注重发展与优 化调整相结合 在继续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必须大力优 化调整路网布局结构、运力结构和技术等级结构. 一是在路网布局结构上,应进一步强化国主干 线、国家高速和西部通道等公路的主骨架作用,通 过优化调整其布局来提高干线公路的通过能力. 同时,还应着力增加农村公路网络的通达深度,重 视县、乡、村道路的建设,为城镇、农村,尤其是广大 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交通运输支撑. 二是在运力结构上,通过对公路和公路运力增 量的适度调整,提高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与 配合,进而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促进分 工合理、协调发展的高效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发 展,实现集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依托高速公路 和运输枢纽场站的建设,通过配置技术装备先进、 运行高效安全的环保车辆,加快对公路运输组织结 构的调整步伐,促进运输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和 规范化服务,根本上解决运力结构不合理问题. 三是在技术等级结构上,要大力提升公路等级 结构和装备技术水平.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提升 公路运输硬件设施技术等级的同时,必须跟踪交通 运输业科技进步的最新动向,创新交通科技,发展智 能运输系统,提高公路建设的科技含量和运输效率. 2.4统筹多种运输方式,重点构建东、西、南三向 公路运输大通道,促进经济带和城市带的发展 甘肃东西狭长,南北较窄,省域内约90%的生 产要素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基本沿黄 河和天然河西走廊轴线分布.所以,在统筹发展铁 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基础上, 应基于公路运输灵活、机动、覆盖面广的特点,重点 构建全省东、西、南三向出口运输大通道,这是甘肃 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跨 区域间——西北、西南地区,以及西陇海一兰新经 济带上骨干线路有效连接的重要手段. 一是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施点轴式开发 战略.强化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作用,建设和优化 该经济带上各条重要线路——连霍线、青兰线、福 银线、兰海线、丹拉线布局和结构.实现大区域间 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自由、高效、安全流 动,从而加快“沿带”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5期 甘肃省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119 济社会又好又更快地发展. 二是要集中资金,重点提升出省通道技术标 准,提高骨架路网快速通过能力.“西树东网、东密 西疏”是甘肃公路交通网的基本特征,要结合甘肃 省情和区位条件,把甘肃分为东(平凉、庆阳、天水、 陇南)、中(定西、白银、兰州、临夏、甘南)、西(武威、 张掖、金昌、酒泉、嘉峪关)三个区域,实施“崛起中 部、东联西托”高速化方略,使东部首先实现与内地 及沿海便捷快速连接,西部顺畅承接新疆、青海,南 部与四川、重庆直达,中部省会兰州形成放射状和 环状的高速公路网络,从而为省域经济的腾飞做好 充分准备 . 3战略实施的重点 战略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战略实施的到 位,也是成功的关键,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得不到 有效实施,战略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 .甘肃省 公路交通的战略实施,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精神,重点实施“1234”. 3.1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1个主题 始终贯彻落实“发展抓项目”的精神,把抓项目 建设作为改变甘肃公路交通落后面貌的切入点和 主题,强化国家重大项目对规划的支撑,以项目建 设保障交通自身发展,以建设项目促进全省经济社 会发展. 3.2切实抓好提升路网等级2个重点 一是继续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高速公路作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具有显著提高运输 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增强运输安全、节约国土资 源、改善投资环境、保障国防安全等重要作用.要 充分发挥甘肃公路运输通道的区位作用,必须加快 以西陇海一兰新经济带上的连霍、青兰、福银、兰海 和十天等为重点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这对加 快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 长、吸纳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是抓住机遇,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甘肃作 为一个典型的农业省,农村人口超过70%,受全省 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及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差异较大 的地形环境制约,农村经济和农村公路发展比较缓 慢.因此,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尽早实现全省城 乡一体化的交通,是交通行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 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落实“三个服务”的基本要求. 3.3落实提高3种能力 一是继续提高公路交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的能力.要科学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高度关 注经济社会发展动向,系统预测未来交通运输需 求,科学谋划交通发展方向,重视加强交通战略规 划,加大项目科学民主决策力度,建立健全运输市 场机制,提高运输组织保障能力,加快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步伐,从而使公路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的需要. 二是继续提高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服从和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观理念,全面系统科学地做好高速公路、农村公路、 国省干线公路等发展规划,为长期、有序指导公路 交通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继续提高公路交通行业依法监管和交通 安全应急处置的能力.要树立依法治交、强交、兴 交的意识,继续推进运输市场和建设市场制度化、 规范化建设步伐,构建公正、透明、开放的市场秩 序.要以人为本,完善交通安全、自然灾害等事故 防控预案和应急反应机制. 3.4正确处理好4种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发展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工 程建设的核心,高质量工程就是科学的发展和最好 的节约.所以,对实体性工程的质量,要注重安全 性与耐久性,做精、做细、做实、做好;对功能性要 求,要体现以人为本、使用方便的理念;在外观质量 上,要与环境、生态、景观的统一协调.公路设施既 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集约利用资源, 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统一. 二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在加快 公路建设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交通管理的水平, 向管理要效益,坚持“建运并举、水陆并进、建养并 重、和谐交通”的指导方针,为全省人民群众提供安 全、舒适、快捷的交通服务. 三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资源和环境保 护,竭力建设节约型交通.在项目前期工作中,优 化设计、节约土地;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落实环保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O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年10月 土地等法规和措施,加大科技含量和环保投入,确 保交通基础设施与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改革 是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近几年来,甘肃省先后制 [2] 甘肃省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甘肃省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N],2003.[The Gansu Province ten sessions of three entire committees(expansion)the con— ference passes.The Gansu Province Comprehensive Con— 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发展公路交通的具体措施,这些 改革措施有的已经执行,有的正在研究之中.所 struction Wel1.of Society Plans the Summary[N],2003.] [3]雷鸣涛.甘肃省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态势预测[G]. 中国公路学会规划分会,2006.[LEI Ming-tao.Gansu 以,今后要在继续深化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 基础上,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 理体制改革、道路运输场站建设体制改革和交通综 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工作,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 稳定.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多年来的工作积累,比较系统地分析 了甘肃省所处地理区位及公路交通的重要性,提出 了适宜甘肃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选择、战略实施重 点,寄希望于对制定甘肃公路交通发展战略起到抛 砖引玉的作用.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坚持和耐心、 投入和付出,其效果是长远的,需要政府、社会、业 主们共同努力.相信未来的甘肃公路交通发展灿 烂而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春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创公路水路交通发展 的新局面[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2):1 —9.[ZHANG Chun—x/an.Initiate a new panorama for highway and waterway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ifc outlook o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ransporta— 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5,5(2):1—9.] provinc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forecast[G].Beijing:The Chinese Road Academic Society Plnas the Branch,2006,12.] [4] 雷鸣涛.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公路运输量预测[J].公 路交通科技,2007(4):156—158.[LEI Ming-tao.Based on gray system theory road freight volume forecast[J]. Hihgway Traf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4):156— 158.] [5] 张剑飞.中国公路发展与展望[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与信息,2006,6(1):9—12.[ZHANG Jian—fei.Develop. ment and prospect of China highway[J].Journal of Trans— 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fnormation Technology, 2006,6(1):9—12.] [6] 陈必壮,朱洪.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的交通战略研究 [J].城市交通,2003,1(1):47—51.[CHEN Bi—zhuang, ZHU Hong.The ̄anSport strateg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city space[J].Urban Transport,2003,1(1):47 —51.] [7]李卫东.王稼琼.我国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 应性刍议[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3):9 —12.[LI Wei—dong,WANG Jia—qiong.Research on the adap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nd SO— cial&economic eevelopment in China[J].Joura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 oloyg,2005,5(3):9—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