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习题(带答案)

来源:二三娱乐
高三生物必修一练习题(10.31)

班级: 姓名: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会出现心肌炎等并发症。以下关于肠道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肠道病毒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肠道病毒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可用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培养肠道病毒 D.肠道病毒的外壳和遗传物质都是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的 2.下列有关蓝藻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RNA传递遗传信息合成多肽 B.细胞中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C.DNA分子裸露不形成染色体,但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蓝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分别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完成 3.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B.变形虫、草履虫、蛔虫都是消费者,细胞呼吸方式均为有氧呼吸 C.黑藻、念珠藻、颤藻都是生产者,均能进行有丝分裂

D.霉菌、乳酸菌、硝化细菌用电镜观察,视野中均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4.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氧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元素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是葡萄糖、脱氧核糖、果糖、乳糖等单糖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D.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5.干旱可以使植物枯萎,人体老化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内含水量明显下降,患急性肠炎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这些现象说明了生命离不开水。下面与水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比如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B.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要脱水 C.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别 D.水是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 1 -

6.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滤液呈紫色 B.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最好选用花生作为材料 C.三种种子都常用来做成面粉或榨成食用油 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相同 7.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③中的叙述依次对应( )

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A.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 C.脱氧核糖、核糖、麦芽糖

B.核糖、葡萄糖、糖原 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8.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麦芽糖、蔗糖、纤维素、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氧的含量更多

C.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糖类、脂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 9.下表关于人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激素 酶 受体 抗体 化学组成 蛋白质或脂肪 蛋白质或RNA 蛋白质与糖类 蛋白质与糖类 作用机理 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调节生命活动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催化物质分解 与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传递信息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10.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以及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①染色 ②水解 ③涂片 ④取口腔上皮细胞 ⑤观察 A.④①②③⑤,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④②①③⑤,使细胞中的物质全部水解

C.④⑤①③②,利用盐酸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④③②①⑤,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1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

- 2 -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2.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B.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 C.③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

D.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1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六项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也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②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③蓝藻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④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⑤代谢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核仁大 ⑥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 A.只有一项正确 C.只有四项正确

B.只有三项正确 D.全正确

14.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不合理的是( )

A.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B.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含有RNA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叶绿体 D.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 15.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以下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自噬通过破坏细胞正常的结构和物质,从而缩短了细胞寿命 B.若酵母菌的线粒体均被自噬,则其将无法产生ATP C.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

D.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细胞器,可合成并分泌多种水解酶

16.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整体。生物膜系统与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和糖脂等 B.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 3 -

D.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内质网丰富

17.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黑藻叶为实验材料就可达到实验目的 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 C.视野中观察到的叶绿体环流方向与实际相反 D.细胞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活性

18.下图为细胞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e

A.细胞器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磷脂 B.能进行复制的细胞器有a、c、d C.含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只有a、d D.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含有a、b、d、e 19.右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的膜上 B.图b表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 C.两图所示意的结构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 D.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 20.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特定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助于氨基酸跨膜运输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 C.甘油出入细胞取决于其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的数量 D.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

21.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 ) 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加快后减慢最终维持稳定

B.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蔗糖溶液向清水扩散的速率逐渐减慢 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扩散 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

2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4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23.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分类示意图。已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F可表示主动运输 B.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G可表示自由扩散 C.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C可表示主动运输 D.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C、D可表示被动运输 2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 ④酶都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不是蛋白质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 B.①⑤⑧ C.③⑤⑧ D.①③⑤ 25.某研究小组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下图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Mn2降低了相应化学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其活性降低 C.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 D.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26.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功能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之所以能够在滤纸上分离开的原因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大小不同 B.实验中要注意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目的是避免色素扩散进入层析液中

C.将叶绿体色素提取液装入试管,让一束白光穿过该滤液后再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是绿光

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27.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 5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2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水果、蔬菜的贮存要求零下低温、低氧、湿度适宜 B.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C.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 D.温室种植蔬菜,要提高产量,夜晚可适当降低温度 2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B.细胞衰老,细胞核变大,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各种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C.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30.下列有关孟德尔对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D.假说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31.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锥形瓶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已去除CO2,实验过程其他条件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打开阀门进行实验,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则通入锥形瓶的O2属于无关变量

B.若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检测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是否有乙醇产生

C.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则表明酵母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

D.若关闭阀门,以乳酸菌替代酵母菌进行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32.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

- 6 -

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所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能产生[H]和ATP

33.图1表示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为b时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正确的是( )

A.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左移,e点下移 B.若将温度升高5 ℃,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 C.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 D.若增加α­淀粉酶的量,则d点左移,e点上移

34.下图为不同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相对值(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Ⅰ在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不释放氧气 B.突然遮光处理,植物Ⅱ叶肉细胞中C3生成量减少 C.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植物Ⅱ的光饱和点 D.最适宜在树林下套种的是植物Ⅲ

35.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b~c时,曲线Ⅱ、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36.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对水绵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7 -

A.据图可知,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 B.图中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25 ℃

C.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水绵生长的温度是25 ℃

D.在5 ℃时,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率的2倍

37.在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测得灌浆期(种子成熟的一个阶段)的小麦植株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CO2的吸收速率为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a=0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该实验应该在密闭、透明的装置中进行

D.当a<0时,细胞内ATP的生成不只发生于线粒体 3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剪取5 cm根尖,用15%盐酸和甲基绿分别解离和染色 B.持续观察细胞①,能看到其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C.细胞①中核DNA数是细胞②中的两倍 D.观察装片时,③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39.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0.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受粉,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 )

- 8 -

A.24∶8∶3∶1 B.25∶5∶5∶1 C.15∶5∶3∶1 D.9∶3∶3∶1

1-5 D A A C D 6-10 A B C C D 11-15 B C B C C 16-20 B D B C A 21-25 D B B C A 26-30 B D D B D 31-35 D C B B D 36-40 B A D C A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