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家知道有哪些类似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下⾯我们为⼤家带来类似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家。
篇⼀:曹冲称象
曹冲的⽗亲曹操是个⼤官,外国⼈送给他⼀只⼤象,他很想知道这只⼤象有多重,就叫 他⼿下的官员想办法把⼤象称⼀称。 这可是⼀件难事。⼤象是陆地上最⼤的动物。怎么称法呢?那时候没有那么⼤的秤,⼈也没有那么⼤的⼒⽓把⼤象抬起来。官员们都围着⼤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秤象的办法。 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个⼩孩⼦,站到⼤⼈⾯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看,原来是曹操的⼩⼉⼦曹冲,嘴⾥不说,⼼⾥却在想:哼!⼤⼈都想不出办法来,⼀个五岁的⼩孩⼦,会有什么办法!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孩⼦,这⼩⼩的曹冲可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时也想不出来。他⽗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了。”
他叫⼈牵了⼤象,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船,曹冲说:“把⼤象牵到船上去。”
⼤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些。曹冲说:“齐⽔⾯在船帮上划⼀道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叫⼈把⼤象牵上岸来。这时候⼤船空着,⼤船就往上浮起⼀些来。
⼤家看着,⼀会⼉把⼤象牵上船,⼀会⼉⼜把⼤象牵下船,⼼⾥说:“这孩⼦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挑了⽯块,装到⼤船上去,挑了⼀担⼜⼀担,⼤船⼜慢慢地往下沉了。
“⾏了,⾏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就叫⼈把⽯块⼜⼀担⼀担地挑下船来。这时候,⼤家明⽩了:⽯头装上船和⼤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记号上,可见,⽯头和⼤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块称⼀称,把所有⽯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象的重量了吗?
⼤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家看,⼤⼈还真想不出来呢。曹冲真聪明!
篇⼆: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分聪明,也⾮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个⼩弟弟,兄弟七⼈相处得⼗分融洽。
有⼀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盘梨⼦放在桌⼦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发现梨⼦有⼤有⼩。他不挑好的.,不拣⼤的,只拿了⼀只最⼩的梨⼦,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为,⼼⾥很⾼兴,⼼想:别看这孩⼦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的,只拿⼀个最⼩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应该拿个最⼩的,⼤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你还要⼩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的⼀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弟弟⼤,我是哥哥,我应该把⼤的留给⼩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笑道:“好孩⼦,好孩⼦,你真是⼀个好孩⼦,以后⼀定会很有出息。”
篇三:神童⽢罗
说起我国历代的丞相,年龄最⼩的要算⽢罗了。⽢罗是战国时候秦国⼈,从⼩就聪明过⼈。他五岁时,有⼀次去演兵场观看兵⼠们操练,恰巧,秦王也在场。这秦王有个古怪脾⽓,喜欢对周围的⼈提⼀些很难回答的问题。这回,他瞧兵⼠们密密⿇⿇地刚集合好,⾝后那⼀⼤堆武器还没顾得拿,就⼤声对⽂官武将们说:“你们当中谁能⽤⼗击掌的⼯夫,就查出是兵⼠多,还是武器多?”
这⼀问,把满场的⽂官武将都给难住了,⼀个个⼼⾥直嘀咕:这么多兵⼠和武器,莫说是⼗击掌,就是花上半天⼯夫也难查清啊!因此,谁也不敢吱声。
⽢罗见冷了场,便不慌不忙地⾛上前去,对秦王说:“只要兵⼠们听我的命令,我只⽤三击掌⼯夫,准可查出兵⼠多,还是武器多。”
秦王打量了⼀下眼前这个乳臭未⼲的娃娃,起初有些犹豫,但转念⼀想:如果不依他,恐怕不会再有⼈敢“出头”了。于是,便板着⾯孔说:“军中⽆戏⾔。如果你查不出来,本王可就不客⽓了!” 秦王的话虽然厉害,但⽢罗⼀点⼉也不害怕。他跳到台⼦上,学着⼤将军的样⼦命令兵⼠们:“我击第⼀掌时,你们必须⽴即去取⼀件兵器,违令者斩!我击第⼆掌时,所有拿到兵器的⼈必须⽕速到我跟前集合,违令者斩!” 兵⼠们齐声回答:“遵令!”
⽢罗两击掌后,只见还有⼏个兵⼠空⼿在那⼉站着,⼼⾥顿时有了底,⼜⼀击掌,喊道:“⼤王,兵⼠多,武器少!”
⼀时间,整个演兵场响起⼀⽚惊讶赞叹之声。秦王更是喜上眉梢,当即封⼩⽢罗为郎中。七年后,⽢罗出使赵国⽴了⼤功,秦王⼜破格提拔他为上卿(丞相),并把当年封给⽢茂的⼟地全赏赐了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