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
授课时间:周三上午第二节 授课班级:七(8)班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
精彩与生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了解神话: 2.说说神话故事
3.导语:西方人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而在我们中国流传着这样的神话,人是由女娲娘娘创造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这篇神话。
4.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5.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同时在
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哪里最能看出作者的想象力?
女娲造出小人后欢欣鼓舞的场面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具想像力。
2、思考:课文所丰富的内容,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是想像。本文通过大胆奇特的想像,对人类的起源进行了解释。
3、合作探究:你如何理解本文所运用的这种想像手法? 明确:古时候,科学水平不发达,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诞生作出科学的解释,但人们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 只有借助想像。可以说,
神话表现了远古人们对大自然的朴素认识与探索研究。 三、课文分析:
1、教师小结: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①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间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
女娲同样感到孤独寂寞,她用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一触地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欣喜,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人个生物取名叫人。接着又造出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五、想像力思维训练:
出示简短《精卫填海》故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扩写这则故事。
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被水淹死,她的灵魂化作一只作精卫鸟,总是飞到西山去叼石头和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 六、布置作业
①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 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