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学期知识
一、陈述句
1、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8、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9、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10、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11、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12、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13、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
14、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5、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等。
16、排序和分类是整理资料的常用方法。
17、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层了三类。
18、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19、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0、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二、单选题。
1、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D
)的。
A、一个方向 B、前后方向 C、左右方向 D、四面八方
2、声音在(B)中是不能传播的。
A、水 B、真空 C、木板 D、气体
3、小明把塞着胶塞的空瓶放到冰箱内,15分钟后取出,瓶塞则拔不下来,主要原因(B)。A、瓶口遇冷收缩了 B、瓶中的气体受冷收缩了C、瓶塞冻坏了 D、瓶子坏了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A)。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5、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A)的。
A、循环运动 B、静止不动 C、由东向西运动 D 、由上向下运动的
6、说话声音大小是(A)不同的表现。
A、音量 B、音调 C、高 D、强
7、男高音和男低音是(B)不同的表现。
A、音量 B、音调 C、高 D、强
8、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C)。
A、音量 B、音调 C、高 D、强
9、在清晨6点开放的是(A)。
A、荷花 B、茉莉花C、牵牛花D、昙花
10、在晚上7点开放的是(A)。
A、夜来香 B、蔷薇花 C、芍药花D、万寿菊
11、空气受热时会(A)流动。
A、向上B、向下C、无规律 D、循环
12、空气受冷时会(B)流动。
A、向上B、向下C、到处 D、原地
13、(A)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A、林奈 B、亚里士多德 C、沈括 D 、蔡伦
14、(B )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层了三类。
A、林奈 B、亚里士多德 C、沈括 D 、蔡伦
15、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A)运动着的。
A、循环B、向上C、向下D、无规律
16、(B)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A、所有 B、大部分C、极少数 D、个别
17、( 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 D、氢气
18、(A)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A、耳廓 B、耳道C、鼓膜D、耳蜗
19、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的食物是(B)。
A、鸡蛋 B、芹菜 C、馒头 D、面包
20、导热性最强的是(C)。
A、木板B、毛巾C、金属把手D、瓷砖
21、以下哪种物质传播声音能力最强(C)。
A、金属尺B、木尺 C、棉线 D、瓷砖
22、用不同的力气敲击大小不同的二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要(B)。
A、低B、高C、强D、弱
23、鼓膜的振动通过(C)传给耳蜗。
A、外耳道B、听神经C、听小骨D、耳廓
24、空气中最重的气体是(B)。
A、氧气、B、二氧化碳 C、氮气D、水蒸气
25、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成的小冰晶是(B)。
A、露 B、霜C、雨D、雪
26、工人在检查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时,常用铁棒的一端紧贴机器运转部分的外壳,另一端紧贴耳朵,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了( B)。
A、气体传声原理 B、固体传声原理C、液体传声原理D、三种都是
27、向空瓶的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主要是由于(D)在振动。
A、瓶子本身B、空气C、瓶子和空气D、瓶子里的空气
28、我们说话或唱歌所发出的声音,是因为(B)在振动。
A、牙齿、B、声带C、软腭D、舌头
29、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成的小水滴是(A)。
A、露 B、霜C、雨D、雪
30、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液泡应(C)。
A、接触容器底 B、接触容器壁C、悬在水中 D、从水中取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