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来源:二三娱乐
ZI-IENG ZHI SHE HUIJIAN SHEI ~-、--一一●---▲-●---…-.-●__- 口段传亮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是指政府通过新闻媒体等传播途径影响公共舆论的性质和走向,使公 共舆论朝着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要以防范、监测、控制、引导、服务为主 线,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机制,使突发事件朝着有利方向发展。 【关键词】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信息公开;政府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 1)O1—0040—03 突发公共事件也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 发事件受到问责,为了个人私利,很多官员对真实信 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 息隐瞒不报或是信息发布不全。而不真实的信息很 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 容易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各种不利的舆论就 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会接踵而至。3)信息发布渠道整合不完善。信息发布 是指政府通过新闻媒体等传播途径影响公共舆论的 和传播渠道包括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是信 性质和走向,改变公众态度,使公共舆论朝着有利于 息被公众接收的主要路径。目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 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使公众按照党和 信息发布过程中媒体各自为战,而且对发布内容各 政府制定的方针、路线和规章制度从事社会活动的 有倾向,多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传播,影响了信 过程。 息发布的效果。 一、舆论引导突发公共事件问题的提出 二是舆论监控机制不完善。为了加强舆论引导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 力度,不少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舆论监控和 突出,加之国外政治干涉、经济挤压、文化渗透、军事 防控机制。舆论监控机制对于发现和追踪不良舆论, 斗争等诱因,这一时期成为不良社会舆论产生和传 开展辟谣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准备,同时对于 播的高发期。当公共事件特别是重大公共事件发生 社会舆情的总体把握也具有积极意义。到目前,我国 时,各种矛盾就会发生连锁反应,不良舆论和谣言也 舆论监控的专门机制还没有建立,虽然各级地方党 会乘机蔓延,成为影响公众认知的干扰源。这不仅会 委和政府都设有网络舆论检查人员,但是舆论监控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威 并未形成体系。在人们思想多元化和信息传播渠道 胁到国家的政治稳定。 日益丰富的信息时代,建立专门的舆论监测和防控 (一)我国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是信息发布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三是应对手段单一,力度不够。当前,各地在应 面:1)信息发布滞后。在事件发生之后,如果政府不 对谣言时,往往通过报纸、电视、召开新闻发布会等 能及时提供信息或者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人们的好 传统方式,由于传统媒体大多是为党政机关服务的, 奇心时,人们就通会过各种渠道寻找相关信息,这必 因此不会出现严重的舆论导向问题。但面对网络媒 然使谣言和虚假信息有了市场。2)信息发布不全。 体的不利传播,很多地方政府以删除网页、关闭短信 公共突发事件往往基于两点:社会矛盾激化;生产监 为主要手段。虽然网页和短信可以被删除,但由于网 管不力(非人力诱发,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除 络意见发布的便捷性和匿名性,很多新的网页很快 外)。在这种情况下,事件发生地主要领导会因突 又建立起来,短信也换一种内容重新发出。实践证 生基 亘堂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第1期———— 【作者简介]段传亮(1983一 ),男,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领导科学 ’ lD'IENG Zlt lSHE HUIJIAN SHE 明,靠删和闭的做法不能真正遏制谣言、引导舆论。 系统,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 (二)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 事件的治理结果,必须引起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各 一方面,突发公共事件是社会舆论产生的导火 级政府要以防范、监测、控制、引导、服务为主线,完 =£ 口— :芒— tr r rt—f 土n/ r tJ.-EI-^J.上厶l r.1.r L L'4--= ̄ 占, £L , —LL , 1-l ̄-t、^ I口 上n ..J 口 、^— —-r_J一 +. 论传播开辟了新道路。新兴媒体的特点是:网络使用 突发事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匿名性;参与范围广;即时通讯。在这种情况下,最 (一)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主动引导 快、最有效地引导突发事件舆论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心理学研究,权威机构的信息更具有影响 一是做好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有利于维 力。政府作为公共突发事件的发言人,其信息的权威 护公众知情权,推动公共事件的有效治理。突发公共 性是其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只要政府 事件伴随的往往是各种谣言,如果不能积极引导,任 能及时、准确地公布信息,一般能引导突发事件的舆 凭谣言传播,极有可能导致事件治理无效,甚至使事 论走向。因此,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对于政府成功引导 件向更深层次发展。谣言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对 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突发事件信息的渴求和信息资源缺乏造成的,当然 一是完善信息采集机制。在公共事件发生初期, 也不排除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和传播谣言。面对 有效收集信息是信息发布的前提。信息的真实性和 谣言,及时准确地披露事件信息,把最新消息告知公 具体性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原则,也是获取公众信任 众,是防止谣言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从深层意义 的主要办法。因此,有必要成立一支专门的信息收集 上来说,则是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对于推动公共事 队伍,使收集到的信息有价值,能满足公众的需要。 件的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是完善及时发布和定期发布机制。一方面,要 二是做好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有利于消 在第一时间主动向公众发布事件的全部真相,以避 除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不 免谣言在真实信息发布之前就已经流行;另一方面, 良舆论特别是谣言的破坏力不仅表现为对社会个体 要不断发布表态新闻,及时把新收集到的信息公布 的影响,更表现在对社会整体的伤害。网络可以用光 于众,表明政府的态度,以有效预防谣言的传播。 速把各种信息瞬间传遍全球,只要被传到网上,就会 三是不断设置议程,主动引导舆论。政府要设置 用最短的时间形成一张舆论网,转化为大规模的社 议程引导记者采访,并在网络、手机上设置话题,让 会问题。这对社会心理、公众情绪会产生极大的干 公众积极参与,使群众知道政府在做什么、将要做什 扰,影响人们的理性判断,从而制造混乱,影响社会 么,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让公众知道这是一个 稳定。因此,做好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可以 负责任、有能力的政府,以便凝聚民心、集结民力,共 缓解公众的心理不安和心理恐慌,对维护社会秩序 同推进突发事件的治理。 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舆论监控系统,把握舆论态势 三是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有利于增强党 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已有4.6亿网民和1.8 和政府的公信力,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公共突发事件 亿手机上网用户,这些用户都可以参与到网络意见 负面舆论的制造者,一部分是哗众取宠、无事生非 发表和评论当中。一旦一种舆论产生,很快就会有无 者,还有一部分是借机制造混乱,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数互联网和手机用户参与评论或转载。如果在公共 的人。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社会破坏者表面上是针对 事件中有不良舆论传播,就会对公众正确认知事件、 某一事件发表意见,实质上却是借机发表污蔑党和 政府治理公共事件产生干扰作用。加强对突发事件、 政府不作为的言论,如果任由这些言论传播,势必会 舆论的监控无疑是舆论引导的重要环节。参照世界 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卫生组织谣言监测标准,公共突发事件舆论监测要 带来严重隐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好突发事件舆 建立以下几个系统:一是舆论识别系统。提高对公共 论引导,消除负面消息,将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 突发事件定义的敏感性,使不良信息能迅速被识别, 国家政权的稳定。 防止谣言漏网。二是不良舆论处置系统。设置明确行 二、如何发挥舆论引导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动方案,当不良舆论和谣言被证实后,立即采取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 加以处理。三是谣言处理反馈系统。主要是向相关 曩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第1期 ZHENG Z ̄'I ISHE HUUIAN SHEl 负责人提供不良舆论调查和处置结果,以及所取得 的社会效益。 (三)加强新兴媒体管理,净化舆论空间 — 门的网上信息阅评队伍,监测网络舆论动态,定期向 领导反馈网络舆论监测情况,以便政府及时调整舆 论工作方向和重点。在充分尊重言论自由、允许不同 m卜・] 巴r订‘阻士. ^|=In— hnj — 出 人l ^_广’ =II E!. r ,上廿^.‘.F dd、凡 J正上厶; 士 f— . j口,f.矗r、、,上t十 体管理将为舆论引导工作减轻压力。 是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立法管理。这是提高舆 一二是要培养一批名编辑,把好舆论关。应培养一 批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熟练、行业自律能力强的编 辑,并不断提高编辑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以防止公 论引导水平的基础。我国各项新媒体业务尚未完全 纳入管理体制,监管还有缺位,现有法律条文并不完 共突发事件的不真实报道,堵住虚假信息的源头。 三是要重视民间力量,培养一批网络意见领袖。 善、很多领域还存在漏洞。加快立法、完善制度是保 证新兴媒体安全运行、防止有害信息传播的重要措 意见领袖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为他人提供信息,并对他 施,也是保证利用新兴媒体开展舆论宣传和引导的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由于其通晓某一特定问题并 重要选择。 乐于接受和传播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 二是加强新兴媒体用户管理。这是提高舆论引 力。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一方面要建立意见领袖管理 导水平的关键。从政府角度来讲,一方面要推行网络 规则,保证意见领袖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 实名制,制定信息发布责任制,从源头上遏制不良信 培养意见领袖的自律能力,使意见领袖诚信守法,自 息的传播。另一方面要推行社会监督和举报制,发动 觉抵制和反对网上不良舆论。 群众对不良网站、网络谣言制造者进行监督举报,打 (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 击危害社会的破坏分子。要加强新兴媒体自律能力, 不良舆论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实际存在的问题 自觉抵制谣言和不良舆论,这对于净化虚拟空间具 引起的,此时应当积极补救或纠正,而不应因急于惩 有重要意义。 处舆论制造者而忽视了问题的解决。作为政府,最明 三是加强主流网站建设。这是提高舆论引导水 智的做法就是正视引发舆论的问题,找出其症结所 平的保障。主流网站是指由党和政府领导,反映社会 在,积极加以解决,使舆论朝着好的方面发展。此外,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站。做强做大主流网站,必须坚 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转型期群体心理学的研究, 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尊重网民、公开透明的原则, 掌握社会心理规律和舆论传播规律,提高应对社会 做到把握时点、反应快捷,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超前 突发事件的能力,使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树 策划、主动引导,围绕突发事件治理和社会建设,占领 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舆论制高点,掌控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性质。 上述方法只是为了积极解决舆论危机,防止不 四是强化新兴媒体的行业自律。这是提高舆论 良舆论带来破坏性后果。而要防止不良舆论产生,最 引导水平的必要补充。2002年3月26日,《中国互联 根本的做法就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人为本,建立 网行业自律公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生效。《公 全新的服务型政府,不断开辟和完善信息发布渠道, 约》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者不制作、发布危害国家 重视和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逐步提升政府的公 安全、社会稳定、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害信息;不 信力。 链接含有有害信息的网站,确保网络信息内容的合 (责任编辑:原淑玲) 法、健康等。《公约》虽然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性,但 在执行过程中其约束力却是有限的,政府还应进一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