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3期 doi:lO.39690.issn.1672—9943.2012.03.023 能源技术与管理 57 返修巷道全断面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代军 ,刘凯 ,梁彦军 (1.河南煤化集团焦煤公司赵固二矿,河南辉县453633;2.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3.河南煤化工集团公司鹤煤十矿,河南鹤壁458008) [摘要] 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后,“三高”即高地应力、高温以及高渗流对巷道的影响尤为明 显,表现出巷道围岩塑性变形区增加,有效承载能力降低以及单一锚网索支护抗变 形能力差等特点。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了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技术提高塑性破 坏区岩体承载强度及浅部围岩的稳定性。通过对试验巷道进行工程试验,结果表 明:顶底板移近量为86 r ̄Lm、两帮偏移量为142 ram.,分别减少了81.9%、94.3%,底鼓 和巷道两帮大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关键词] 软岩巷道;底鼓;大变形;注浆加固;深浅部注浆 [中图分类号]TD3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_9943(2012)03 057一O3 O引 言 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后,“三高”即高地应力、高 温以及高渗流对巷道的影响尤为明显,巷道两帮 螺纹钢锚杆,间排距700 mm X 700 mm;拱顶锚索 每排布置3根,间排距为1 800 mm x 1 400 mm; 锚杆间使用横向梯子梁连接,锚索间使用纵向梯 子梁连接;表面喷射120 mm厚的混凝土,如图1 所示。 及底板都出现较大变形。其中,巷帮是在竖直应力 作用下,岩体发生侧向变形,变形程度与围岩物理 力学性质、巷道断面形状及采动因素有关,而底鼓 与巷道宽度、水平构造应力及底板的含水量有关。 经巷道表面收敛观测,巷道顶板下沉量为 150~175 mm,两帮收缩量为340—480 mm,底板变 形严重,底鼓量为1.5~2.5 m。 由于底鼓和两帮变形严重,常规支护方式难以取 得有效控制,巷道返修频率逐年增加,给生产及维 护带来很大困难 ]。所以,深部巷道对底鼓和两 帮的控制已成为巷道支护的关键。 针对返修巷道围岩破碎岩体塑性变形量大、 顶板承载应力不均匀及底板岩体遇水膨胀破坏严 重等特点 ],提出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方法对巷 道进行支护,即在巷道两帮、底板加强锚索支护, 提高塑性区的骨架承载能力[63,为全断面注浆提 供条件;围岩进行深浅部注浆提高了破裂岩体的 支承性能,增加了巷道断面的稳定性。经过两个多 图1 轨道上山原支护设计示意图 月对围岩位移、应力进行监测,取得了具有借鉴意 义的成果。 2注浆加固机理 巷道在地应力及开采扰动作用下,围岩裂隙 1 原巷道支护设计 赵固二矿轨道上山位于矿井南部,埋深 721.9 m,巷道坡度19。。巷道所在层位岩性为粉砂 岩,灰黑色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含泥质、钙质结核, 性软。轨道上山原设计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 净断面4 500 mm x 3 550 mm,巷道顶和两帮采用 比较发育,这为注浆加固围岩体提供了贯通通道, 使得浆液充填裂隙区,增加破裂岩体的粘聚力,提 高围岩体的支承稳定性。注浆加固作用一般包括 如下几点:①骨架网络作用(提高煤岩体的整体强 度)。对破碎煤岩体注浆,浆液在泵压的作用下挤 压或渗透到破碎煤岩体的裂隙中,浆液固结后,以 固体的形式充填在裂隙中并与岩体固结,这些充 锚梁网喷注联合支护。支护参数: 22 X 2400mm 58 代军,等返修巷道全断面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2012年第3期 填的材料在岩体内形成新的网络状的骨架结构。 ②转变破坏机理作用。当岩体中存在较大的裂隙, 且裂隙附近的岩石单元处于二向应力状态,当裂 隙内充满加固材料后应力发生变化,这些单元将 转变成三向受力状态,使得注浆后的破碎岩体较 注浆前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有较大提高。③与 支护结构形成共同承载作用。破碎松散岩体中实 施注浆加固,使巷道破碎煤岩体重新胶结成整体, 形成承载结构,充分发挥围岩自稳能力,并与巷道 原有支护体系共同作用,从而减轻原有支护体系 承受的载荷,改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减少巷道顶 板下沉量。④封闭保护作用。巷道围岩破碎岩体注 浆后,凝固后的浆液固结体将封闭围岩的裂隙,阻 止地下水和有害气体渗漏、侵入,防止巷道围岩裂 隙引起的漏风、漏水现象,杜绝瓦斯和水害事故的 发生,对防治瓦斯和水患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3锚网索支护及全断面注浆加固方案 3.1锚网索支护 (1)帮顶锚网索。巷道断面重新清理后,顶板 和两帮按原支护设计进行加固。针对巷帮变形较 大,采用长4.2m的锚索进行加固,间排距为1.0mX 1.4 m;托盘为 300 mm的球形托盘;锚索预紧力 不小于20 MPa。 (2)底板锚索束。锚索束由3根 17.8 X 8 500 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组成;间排距为 1.5 m X 3.0 m,两侧锚索距帮0.75 m,各外摆15。, 呈扇形分布,如图2所示。 图2新支护设计方案 3.2围岩注浆方案 (1)注浆材料。水泥标号425 ;水玻璃及复合 添加剂XTM一1I型。 (2)注浆设备。采用ZBQ一15/5型气动双液水 泥注浆泵。 (3)注浆动力系统。通过高压管路向注浆加 固地点供风,接头规格为 19 mm高压管。从水 管上接出 10 mm供水管,并接好阀门。供风风 量不低于3 m3/min,供风压力不低于0.5 MPa。 (4)注浆参数设计。顶帮采用深、浅部注浆孔 错排布置,每排分别布置6和7个钻孔,孔径为 42 mm,间排距为1.5 m X 3.0 m。浅部注浆孔深 2.5 m,深部为7.0 m,注浆管长度分别为2 m、6 m; 底板注浆孔孔径100 mm,孔深8.0 m,注浆管由四 分管制成,长4.0 m,和锚索束一起放入钻孔内,灌 浆深度3.5 m。注浆孔布置如图3所示。 图3深浅注浆孔布置断面示意图 (5)钻孔注浆量。实际施工时应通过调整浆 液的渗透陛和注浆终压,保证实际有效扩散半径 不小于孔间距的0.65—0.75倍,保证注浆孔的渗透 范围有一定的交叉。一般情况下,顶板、两帮浆液 预注量为3~5袋,底板为10~21袋,每袋50 kg。 (6)注浆压力。针对巷道岩性及支护状况,确 定注浆压力。根据巷道围岩的承受能力,设计浅孑L注 浆终压2~3 MPa,深部预应力注浆终压8~10 MPa。 4支护效果监测分析 为了验证巷道设计支护方案的可行性及效 果,在井下布置矿压监测站,采用新支护方案支护 后,2个月内巷道两帮移近量、顶底板移近量的观 测结果如图4、5所示。从设计方案支护后的监测 数据和原始数据对比可见,采用新设计支护方案 后巷道变形量明显减小。根据现场监测,40 d后巷 道变形大幅度减小,两帮移近量为86 mm,而底板 经过锚索束注浆加固后,底鼓量仅为142 mm,相 比原支护方案分别减少了81.9%、94.3%,说明通 2012年第3期 能源技术与管理 59 过锚索主动预紧巷道围岩,提高了围岩的支承能 一个完整的注浆加固圈,提高了围岩抗水平构造 力,为注浆支护创造了条件;而深、浅部注浆加固 应力及开采扰动的影响,解决了原半圆拱支护方 方法增大了破裂岩体的粘聚力,减小了围岩的剪 式中对底板支护不足的缺点。根据试验巷道所得 切变形,提高了巷道的稳定性与服务年限。 观测数据,说明在深井软岩巷道中,全断面注浆加 1oo 固方法能大大减少巷道底鼓、顶板下沉和两帮的 面80 变形,满足了巷道支护的需要、降低巷道维修频 蚓 60 率,确保了巷道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生产。 40 程 [参考文献] 螽20 [1]何满朝,谢和平,彭素萍,等.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0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6):2803—2813 o l0 20 30 40 50 [2]靖洪文.深部巷道破裂围岩位移分析及应用f博士学位 观测天数,d 论文1[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1 图4巷道两帮相对移近量示意图 [3]高洁,王文亮,张秋成,等.采动影响下巷道群稳定性 g 150 的现场检测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3):54—56 [4]李学华,姚强岭,张农,等.高水平应力跨采巷道围岩 lOO 稳定性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 (4):420—425 晕50 [5]郁时炼,茅献彪,卢爱红.湿度场对膨胀岩巷道变形影 {蟠 响规律的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4): 垭l 弱o 402-405 O 1O 2O 3O 40 50 60 [6]潘岳,王志强.应变非线性软化的圆形硐室围岩荷载一 观测天数,d 位移关系研究[J].岩土力学,2004,25(10):1515—1521 图5巷道顶底板相对移近量示意图 [作者简介] 5结论 代军(1985一),男,助理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河南理 深部巷道受“三高”因素的影响,巷道变形破 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工作于河南煤化集团焦煤公司赵 固二矿技术科,主要从事深部巷道返修支护工作。 坏严重。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技术可使围岩形成 『收稿日期:2012—01—02] (上接第11页)距不得大于4m,在地质构造变化 测定[J].煤矿安全,2010(2):40—42 带,还应适当减小钻孔间距。考虑到永红煤矿3 [4]俞启香.矿井瓦斯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煤层平均厚度达到5.90 m,为使预抽钻孔全部覆 社.1992 盖整个煤层,建议矿井区域预抽钻孔应至少布置 『5]徐东方,王兆丰.压降法测定钻孔的抽放影响半径试 2排。 验研究[J】.煤矿安全,2009(5):1-3 (3)由于永红煤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 f6]周红星,程远平,谢战良.计算机模拟确定瓦斯抽放有 效半径的方法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4):81— 议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垂深每增加50 m应及时测 82 定瓦斯基础参数,更多的掌握瓦斯赋存规律,为瓦 [7]陈金玉,马丕梁,孔一凡,等.SF6气体示踪法测定钻孔 斯治理提供依据。 瓦斯抽放有效半径[J].煤矿安全,2008(9):23-25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徐三民.确定瓦斯有效抽放半径的方法探讨[J].煤炭 李建兵(1973一),男,山西阳城人,注册安全工程师, 工程师,1996(3):43—45 199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矿井建设专业,长期从事煤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M]. 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现任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术部经理。 [收稿日期:2011-12-26] [3]杜泽生.平宝公司首山一矿已 煤层瓦斯抽放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