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4 (题后含答
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方某于2014年12月5日因强奸罪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由于是强奸犯而被同监其他人瞧不起,长期遭受欺凌,在2015年10月28日再次遭同监陈某凌辱时将陈某打成轻伤。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某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方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如不属于情节恶劣,则不应执行死刑
C.方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应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D.方某情有可原,可于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正确答案:C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生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且在2015年10月31日以前故意犯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从旧兼从轻原则,新法有利于被告人,所以具有溯及力)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知识模块:刑法学
2. 甲乙斗殴,甲感觉打不过乙,转身就跑。乙在后面紧追,快追上时,抡起棍子照着甲的脑袋就打下去。甲回过身,情急之下挥起手中的棍子劈头盖脸地打向乙,致乙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
A.防卫过当 B.故意伤害 C.正当防卫 D.假想防卫
正确答案:C
解析:甲放弃斗殴,试图逃跑,乙再追赶并试图攻击甲时,乙的行为变成了不法侵害行为,甲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可以进行正当防卫,C项正确,B项错误。乙的不法侵害是真实存在的,甲不是假想防卫,D项错误。乙用棍子打甲的脑袋,可能造成甲重伤甚至死亡,甲用棍子将乙打伤,防卫没有过度,不是防卫过当,A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学
3. 下列关于未成年刑事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也不适用无期徒刑 B.对未成年人犯不得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C.对未成年犯判处罚金刑时,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D.对未成年犯判处罚金时,最低数额不得少于500元人民币
正确答案:D
解析: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不适用死刑,但没有规定不得适用无期徒刑,罪行极其严重的,可以适用无期徒刑。未成年人可以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但应当依法从轻判处。对未成年犯判处罚金时,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罚金的最低数额不得少于500元。ABC项错误,D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
4. 根据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犯罪未遂可以分为( )
A.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B.实行阶段的未遂和结果阶段的未遂 C.预备阶段的未遂和实行阶段的未遂 D.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对犯罪未遂进行区分,可以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知识模块:刑法学
5.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 ) A.结果犯 B.危险犯 C.状态犯 D.行为犯
正确答案:D
解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行为犯,只要具有故意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就构成本罪的既遂。D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
6. 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武装掩护走私的( ) A.以相应的走私罪名从重处罚 B.以相应的走私罪名加重处罚
C.以相应的走私罪名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D.以相应的走私罪名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A 解析:《刑法》第157条第1款规定:武装掩护走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因此A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
7. 关于结果加重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奸罪和强制猥亵、侮辱罪的犯罪客体相同,强奸和强制猥亵、侮辱行为致妇女重伤的,均成立结果加重犯
B.故意杀人包含了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实际上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
C.甲抢劫乙后,为了灭口杀死乙。甲在抢劫过程中杀害他人,甲成立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D.甲将乙拘禁在宾馆,声称只要乙还债就放人。乙无力还债,跳楼身亡。甲的行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
正确答案:D
解析:成立结果加重犯要求刑法分则对该加重结果专门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强奸行为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刑法规定为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并设置了更高的法定刑。强制猥亵、侮辱罪并未规定结果加重犯,因此,强制猥亵、侮辱行为,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如果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则与强制猥亵、侮辱罪属于想象竞合犯的关系,择一重罪处罚。A选项错误。成立结果加重犯必须是实施基本的犯罪构成行为造成了基本犯罪构成以外的结果。结果加重犯不是独立的罪名,仍然要认定为基本犯罪的罪名,只是要适用更重的法定刑。故意伤害罪的基本犯罪构成行为是故意伤害行为,故意杀人罪的基本犯罪构成行为是故意杀人行为,二者的基本犯罪构成行为不同,因此故意杀人罪不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B选项错误。抢劫行为而导致他人重伤兀亡的是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造成重伤、死亡的结果必须是基于一个抢劫的概括的故意,即为了取财而排除反抗的行为造成的重伤、死亡的结果。而抢劫既遂后,为了灭口实施杀人行为与抢劫罪之间完全基于不同的犯罪故意,属于一个新的行为,应当单独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之前的抢劫罪数罪并罚。C选项错误。成立结果加重犯要求行为人对加重的结果具有罪过(故意或过失)。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的是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只有重伤、死亡结果与非法拘禁行为有因果关系,行为人才可能有罪过。被害人乙跳楼自杀的行为与甲的非法拘禁行为不具有因果关系,甲对死亡结果没有罪过,因此甲不构成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D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
8. 甲因故意杀人罪被逮捕。一日,趁监管人员换班的间隙,甲趁机逃跑。后被发现,为了逃脱成功,甲使用暴力将追捕的监管人员打至重伤。甲的行为( )
A.成立脱逃罪
B.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 C.成立故意伤害罪
D.成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正确答案:C
解析:行为人在脱逃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死亡的,是牵连犯,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本题中,甲在脱逃过程中使用暴力将监管人员打至重伤,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C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
9. 下列关于量刑情节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量刑情节与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无关系 B.量刑情节对处刑轻重或者是否免除处罚具有直接的影响 C.量刑情节是选择法定刑和决定宣告刑的依据
D.量刑情节能够表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及其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正确答案:C 解析:尽管定罪是适当量刑的前提,但量刑情节本身与定罪即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无关系。可见,A项表述正确。量刑情节对刑罚裁量的结果即处刑轻重或者是否免除处罚具有直接的影响。可见,B项表述正确。一般而言,量刑情节是选择法定刑和决定宣告刑的依据,但如果刑法对犯罪只规定了一个法定刑的情况下,量刑情节就无法成为选择法定刑的依据。可见,C项表述错误。量刑情节能够表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及其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具体而言,罪行的大小主要表现为行为的客观危害程度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的深浅,而刑事责任的大小不仅表现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而且还表现为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可见,D项表述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
10.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但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应当为( )。
A.10年 B.12年 C.13年 D.15年
正确答案:C
解析:修正《刑法》第81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据此,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
11. 某法院在判决书中以侵占罪判处行为人3年有期徒刑,根据抢劫罪判处行为人10年有期徒刑,最终决定12年有期徒刑。这12年有期徒刑属于( )。
A.宣告刑 B.法定刑 C.执行刑
D.宣告刑和执行刑
正确答案:A
解析:实践中,法院宣判的是宣告刑,故选A项。法定刑属于刑法规范规定的范畴。执行刑是犯罪嫌疑人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无减刑等事实。一般而言,如果没有减刑等发生,宣告刑和执行刑刑期是相等的,但是我国的刑罚惩罚和教育
并重,一般罪犯都有减刑的机会,就获得减刑的罪犯而言,宣告刑一般长于执行刑。可见,不选B、C、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
12. 下列情形中,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是( )。
A.甲抢劫某妇女现金5 000元和1张信用卡,并强迫该妇女给其丈夫打电话,让其丈夫在信用卡中打人1万元现金。该妇女便给其丈夫打电话,谎称发生车祸,让丈夫打入1万元。甲将1万元现金取走后放了该妇女。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和绑架罪,应当数罪并罚
B.乙违章驾车将路人王某撞成重伤,因害怕被目击者发现而将王某拖入水沟中,然后驾车逃跑。王某因得不到救治而死亡。乙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数罪并罚
C.司法工作人员丙由于收受巨额贿赂而徇私枉法,构成受贿罪和徇私枉法罪,应当数罪并罚
D.走私犯丁以暴力方法抗拒缉私,应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表述中,甲抢劫某妇女现金5 000元和1张信用卡,构成抢劫罪。此外,甲又逼迫被害人欺骗其丈夫让他往信用卡中打钱,该行为并不构成绑架罪,因为绑架罪中行为人以被绑架人为人质相要挟,向其家属勒索财物。由于不存在甲以妇女为人质相要挟,以勒索财物作为赎金的问题,其本质只不过是抢劫行为的延续而已。故只能定抢劫罪。可见,不选A项。B项表述中,乙违章驾车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论处。故B项表述是一罪,而不是数罪,不选B项。根据《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因受贿而徇私枉法的,以受贿罪和徇私枉法罪,择一重罪处罚。故不选C项。根据《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可见,选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
13. 甲制作、复制大量的淫秽光盘,除出卖外,还多次将淫秽光盘借给许多人观看,对于甲的行为应当以( )
A.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罚 B.以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从重处罚
C.以制作、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 D.以传播淫秽物品罪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C
解析:甲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大量淫秽光盘,该行为符合制作、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同时,甲多次将淫秽光盘借给许多人观看,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属于数行为触犯数罪,而且不具有连续、吸收、牵连关系,应当数罪并罚。 知识模块:刑法学
14. 关于走私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达到数额较大,
则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B.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同时走私特定物品的,以实际走私的货物、物品定罪处罚
C.武装掩护走私的,仍以走私罪一罪处罚
D.在走私毒品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情节严重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 解析: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即使达不到数额较大,也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A选项表述错误。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同时走私特定物品的,以实际走私的货物、物品定罪处罚,构成数罪的,实行数罪并罚,B选项表述错误。武装掩护走私的,依照《刑法》第151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处罚,即仍以走私罪一罪处罚,C选项表述正确。在走私毒品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的,以走私毒品罪论,不数罪并罚,D选项表述错误。注意: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知识模块:刑法学
15.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生效时间为( ) A.合同签订时
B.自然人之间达成口头协议时 C.自然人之间有借款意向时 D.贷款人提供贷款时
正确答案:D 解析:《合同法》第210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民法学
16. 甲创作的国画《山河壮丽》被乙购买,乙拥有该项作品的( ) A.修改权 B.复制权
C.原件展览权 D.改编权
正确答案:C 解析:《著作权法》第18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乙购买了甲创作的国画的原件,但是该幅国画的著作权并没有转移,乙只享有原件的展览权,其他著作权属于作者甲,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民法学
17. 甲乙结婚后,甲的父母出资60万元为甲购买房屋,产权登记在甲名下,乙的父母未出资。该房屋( )
A.所有权属于甲 B.所有权属于乙 C.甲乙共同共有
D.甲乙按份共有
正确答案:A 解析:《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第1款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18条第3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民法学
18. 甲公司委托乙公司代其从市场上购买100台笔记本电脑,约定每台电脑的价格为8000元。根据上述情况,下列有关乙公司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公司以每台7000元从市场上购得电脑,所得利益归自己所有
B.由于市场价格升高,乙公司以每台9000元从市场上购得电脑,要求甲公司支付差额
C.乙公司自己手中正好有此类产品,将这些产品卖给甲公司,并要求甲公司支付报酬
D.乙公司以每台7000元价格从市场上购得电脑,由于合同没有约定增加报酬,乙公司无权要求甲公司支付报酬
正确答案:C
解析: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的合同是行纪合同。根据《合同法》第418条和第419条的规定,选C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
19. (2011年真题)检察员甲在承办一起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时,接受一名本应被提起公诉的犯罪嫌疑人的家属5万元贿赂后弄虚作假,致使检察机关对该犯罪嫌疑人作出了不起诉决定。甲的行为( )。
A.只构成受贿罪
B.构成徇私枉法罪与受贿罪,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C.构成滥用职权罪与受贿罪,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D.构成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B
解析:司法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94条的规定,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利用司法职务上的便利,违背事实和法律,在追诉或者刑事审判活动中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构成徇私枉法罪。本题中甲的行为属于“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的情形,构成徇私枉法罪。同时,甲接受犯罪嫌疑人的家属5万元贿赂,构成受贿罪。司法工作人员因受贿而枉法追诉、裁判的,应择一重罪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B选项表述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
20. 下列情形中,权利人可以主张不当得利的是( )。 A.合同被宣告无效而要求返还财产的 B.超过诉讼时效而主张债权的
C.因赌博而欠下巨额债务的
D.因保管他人财物而要求支付保管费的
正确答案:A 解析:对于无扶养义务的亲属误以为有扶养义务而予以扶养、他人结婚生子而给予贺礼、基于扶养、抚养、赡养、赠与反悔、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慰问金、对无因管理人给予报酬、明知不欠债而清偿、行贿受贿、用金钱收买杀手、赌博之债等都不能适用不当得利要求返还。故排除B、C项。不当得利请求权只在受益人取得利益且受损人无其他请求权可以行使时,才能行使。例如,在有合同上的请求权或者有侵权损害赔偿之债请求权的情形下,当事人不得主张不当得利。故排除D项。合同被宣布为无效或被依法撤销,当事人之间因而没有合法合同关系,对于此情形而取得的他人财产,权利人可以依据不当得利主张返还。故选A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
21. 王某是某公司的销售代表,公司在王某离职时没有收回其手上盖有公司公章的格式合同。后来王某以该合同与公司的老客户签订买卖协议。该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 )
A.属于无效合同 B.属于可撤销合同 C.属于有效合同
D.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正确答案:C 解析:表见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的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在客观上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行为。表见代理在代理制度中起协调本人利益和相对人利益的作用,通过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而达到维护交易秩序的目的。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构成表见代理的,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即由被代理人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构成表见代理须具备以下条件:代理人无代理权;该无权代理人有被授予代理权的外表或假象;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该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相对人基于信任而与该无权代理人成立法律行为。王某的行为符合表见代理的构成。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知识模块:民法学
22. 下列物中,属于孳息的是( )。 A.椰子树上长着的椰子
B.采石场主从山上开采下来的石料 C.宰羊获得的羊肉
D.因持有股票获得的股息
正确答案:D
解析:备选项中,只有D项表述的股息属于孳息中的法定孳息,故选D项。原物和孳息都必须是独立的物,A项表述的长在树上的椰子不能认定为孳息,但如果将椰子摘下,则属于孳息,故不选A项。B项表述的开采的石料属于劳动
成果,而非孳息,因为天然孳息必须是依照原物的自然属性获得的收益,石料并非基于原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且不是收益,因而不是孳息,故不选B项。C项表述的情形和B项相似,因而也不是孳息。关于不能认定为孳息的常见实例如:农田、水源不能认定为大地的孳息;电力、热力不能认定为管道的孳息;象牙不能认定为大象的孳息(但鹿茸可以认定为孳息——编者注)。 知识模块:民法学
23. 陈某生前立有多份遗嘱,按时间先后顺序为自书、公证、代书、录音遗嘱,则陈某死后,应按( )遗嘱执行。
A.自书 B.代书 C.录音 D.公证
正确答案:D
解析:公证遗嘱具有最高证明力。 知识模块:民法学
24. 甲酒后驾车缓慢行驶,此时乙高速逆向行驶,甲及时刹车仍未能防止事故发生,乙当场死亡,甲受轻伤,经查事故发生时甲血液酒精含量为50mg/100ml。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交通肇事罪 C.构成危险驾驶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正确答案:A
解析:甲虽然酒后驾车,但行驶缓慢,紧急情况下又及时采取刹车措施,说明甲的意识是清醒的,即甲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与乙死亡后果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甲无需对乙死亡的后果负责,所以甲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此外甲的酒精浓度未达到危险驾驶罪的成立标准,因此甲不构成危险驾驶罪。综上,甲不构成犯罪。A选项正确。依前述,甲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与乙死亡后果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甲无需对乙死亡的后果负责,所以甲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不能免除甲在行政法上的责任。B选项错误。危险驾驶罪中的醉酒驾车,要求血液中酒精含量在80毫克/100毫升以上,甲血液中酒精含量未达到醉驾的标准,因此不成立危险驾驶罪。C选项错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兜底罪名,只有不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的任何一种犯罪,且行为与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具有相当性时才可能构成该罪。另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故意犯罪,甲明显不具有造成乙死亡的故意心态,D选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学
25. 某国有保险公司理赔人员李某指使他人故意虚报保险事故,由自己进行保险理赔,骗取保险金20万元,归自己所有。李某的行为构成( )
A.保险诈骗罪 B.虚假理赔罪
C.贪污罪 D.侵占罪
正确答案:C
解析:李某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家财产,构成贪污罪。 知识模块:刑法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