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11 (题后含答
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根据我国现在刑法学界的通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条规定分号以前的内容,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 B.本条规定分号以后的内容,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 C.整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D.整条规定都没有体现罪刑法定原则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刑法理论界的通说认为,我国《刑法》第3条的后半句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前半句并不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根据以上分析,选项B的表述正确当选;其他ACD选项表述不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刑法学
2.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免除处罚 C.对于中止犯,应当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既遂犯,应当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A 解析:《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A项表述正确。《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据此,B项表述错误。《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据此,C项表述错误。对于既遂犯,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可见,D项表述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学
3. 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其成分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货值金额达15万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杨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构成犯罪
B.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C.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定罪处罚
D.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D
解析: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要求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达到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生产、销售《刑法》第三章第一节第141条至第148条所列产品,构成有关犯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知识模块:刑法学
4. 以债的标的有无选择性为标准,债可以分为( ) A.意定之债和法定之债 B.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 C.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 D.可分之债和不可分之债
正确答案:C
解析:以债的发生根据为标准,债可以分为意定之债和法定之债。以债的主体双方的人数为标准,债可以分为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以债的给付能否分割为标准,多数人之债可以分为可分之债和不可分之债。以债的标的有无选择性为标准,债可以分为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民法学
5. (2013年真题)甲明知男友乙实施了抢劫商店的行为,但为了掩盖乙的犯罪事实,在法庭审理时,作证说案发时乙在家中。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窝藏罪 B.包庇罪 C.伪证罪
D.徇私枉法罪
正确答案:C
解析: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伪证罪与窝藏罪在客观方面容易区分;伪证罪与包庇罪最为相似,二者均具有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都具有作虚假证明的行为,其主要区分是伪证罪是特殊主体而包庇罪是一般主体。本题中甲是证人而不是一般主体,故其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构成伪证罪。C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裁判。本题中甲不构成此罪,D选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学
6. 商标权的有效期是( ) A.五年 B.十年 C.二十年 D.三十年
正确答案:B 解析:《商标法》第39条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民法学
7. 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己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使用假币罪 B.敲诈勒索罪 C.抢劫罪
D.强迫交易罪
正确答案:C
解析:张某仅使用100元假币,尚不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张某强迫钱某对100元假币以真币找零,既不是强买强卖商品,也非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强迫他人接受服务,因而不构成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1)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一般不具有人身侵害的暴力性内容,主要是损害名誉、宣扬隐私等内容,抢劫罪中的威胁直接针对人身安全,具有暴力性;(2)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从威胁开始到付诸实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抢劫罪是准备当场实施而且能够当场实施的;(3)敲诈勒索罪取得财物的时间都是威胁、发出要挟后的一定期间内,抢劫罪仅限于当场取得财物。显然张某使用假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90元真钱,他以立即打死钱某相威胁并当场取得财物,构成抢劫罪。 知识模块:刑法学
8. 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民法上的物的是( )。 A.太阳 B.空气 C.土地
D.人的毛发
正确答案:C 解析:物理学意义上的物和民法上的物意义不同。民法上的物必须能为人所控制,太阳、月亮、星星等根本不能为人所控制,不能认定为民法上的物。故排除A项。民法上的物必须具有稀缺性,阳光、空气能满足人类无限需要,不具有稀缺性,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故排除B项。土地具有稀缺性,且属于不动产。故选C项。人的毛发在未与人体分离之前,不属于民法上的物,这体现了民法上的物的非人格性,当然,与人体分离的毛发可以成为物,例如将剪下的头发出卖。由于本题题干表述为“应当认定为……”,故排除D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
9. 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无过错方不得主张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是
( )。
A.甲的丈夫趁经常出差与某女子同居
B.乙的妻子经常在家打骂、凌辱弱不禁风的乙
C.丙有吸毒恶习且屡教不改,导致家庭债务负担沉重 D.已婚的丁在外地与某女子办理结婚登记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1)重婚的;(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3)实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C项表述的情形不包括在该法条规定的情形内。故正确答案是C项。注意:C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婚姻法》第32条有关离婚的判定标准。考生应当注意区分《婚姻法》第32条和第46条规定的适用情形。 知识模块:民法学
10. 某水族馆举办“美人鱼”表演会,许多游客前来观看。游客们正在观看时,游客甲出于搞恶作剧的目的,突然喊道:“着火了!”吓得表演会的组织者和游客们四散奔逃,因游客众多,发生踩踏,游客乙被人群踩伤。乙的损害( )。
A.甲和水族馆承担连带责任 B.甲单独承担责任
C.水族馆承担责任,甲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D.甲承担责任,水族馆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正确答案:D
解析:对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据此,甲是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水族馆的组织人员在甲谎称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也跟着游客们逃散,说明水族馆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可见,选D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
11. 根据占有人的占有是否具有本权为标准,占有分为( ) A.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 B.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 C.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 D.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
正确答案:A
解析:依占有人的占有是否有本权,占有可以分为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有权占有是指基于本权的占有,无权占有是指欠缺本权的占有。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民法学
12. 甲、乙签订货运合同,但甲并没有按照约定告知对方有两件货物破损的事实,则甲的行为违反了( )。
A.意思自治原则 B.公平原则
C.公序良俗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正确答案:D 解析:甲没有按照约定告知对方有两件货物破损的事实,这属于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违反了合同当事人负有的如实告知义务,因此属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故选D项。A项表述的意思自治原则又称为自愿原则。 知识模块:民法学
13. 根据代理人在进行代理活动时是否明示被代理人名义,代理可分为( )
A.本代理和再代理 B.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 C.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 D.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14.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普通诉讼时效的期间为( ) A.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 B.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2年内 C.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年内 D.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4年内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188条的规定,我国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本题的答案为C。关于A选项,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民法通则》的规定被《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取代);(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关于C选项,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2条的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关于D选项,根据《合同法》第129条的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间为4年。 知识模块:民法学
15. (2013年真题)不满10周岁的小学生所为的下列行为中,无效的是( )。
A.在自动售货机上买零食
B.接受学校对三好生的物质奖励 C.将自己的200元压岁钱送给同学 D.写了一篇文章并发表在校报上
正确答案:C
解析: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一般应当认定为无效,但下列两种情形应当认定为有效:(1)对于小额交易行为,本人能够认知其行为性质的,如因购买文具、零食、篮球等达成的小额买卖合同,因乘坐公交车达成的运输合同等,应当认定为有效。(2)对于接受奖励、报酬等纯获利益的行为,如接受电脑的赠与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可见,A、B项表述应当认定为有效,故不选A、B项,但C项表述的情形无效,故选C项。由于事实行为与行为人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无关,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如果是合法的事实行为,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无因管理、创作作品、实施发明创造等行为,应当认定为有效。D项表述属于事实行为,因而应当认定为有效,故不选D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
16. 下列情形构成无权代理的是( )。 A.甲将同事的稿酬据为己有
B.乙将朋友交其保管的古字画以自己的名义卖给他人 C.丙替常年在外经商的邻居补缴燃气费
D.丁辞职后仍然持原所在的A公司的授权委托书与B公司签订买卖合同
正确答案:D
解析:无权代理是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民事行为。A项表述中,甲并没有以其同事的名义进行“代理”,因而甲的行为是无权占有,而非无权代理,故不选A项。B项表述中,乙并没有以其朋友的名义,而是以自己的名义出售的古字画,因而乙的行为是无权处分,而非无权代理,故不选B项。C项表述中,丙替邻居补缴燃气费的行为不是无权代理行为,因为狭义的无权代理行为是效力待定民事行为,须经追认,而丙的行为根本无须追认即可发生法律效力,丙的行为应属于无因管理行为,故不选C项。D项表述的情形构成表见代理,而表见代理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行为,故选D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
17. 下列不属于专利权的强制许可的是( ) A.交叉强制许可 B.普通强制许可 C.特殊强制许可
D.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强制许可
正确答案:C 解析:《专利法》第48条(普通强制许可)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一)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三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四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二)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的行为被依法认定为垄断行为,为消除或者减少该行为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的。第49条(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强制许可)规定: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第50条规定:为
了公共健康目的,对取得专利权的药品,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制造并将其出口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家或者地区的强制许可。第51条(交叉强制许可)规定: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实施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后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强制许可。综上,本题的答案为C。 知识模块:民法学
18. (2012年真题)下列权利中,可以转让的是( )。 A.劳动报酬请求权 B.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 C.支付租金请求权
D.近亲属间的扶养请求权
正确答案:C 解析:《合同法》第79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上述规定中,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情形包括四种:①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不得转让,如因雇用合同、委托合同、劳务合同等产生的雇用费、委托费、劳务费等债权不能转让。②专为特定债权人利益而存在的债权不能转让。例如,专门为特定人讲授外语的合同,专门为特定人绘肖像画的合同等。③不作为债权,不得成为转让债权。④属于从权利的债权,一般不得单独转让。此外,除了上述合同债权不得转让外,下列债权也不得转让:①因侵权(如侵犯人身权、知识产权)所生损害赔偿之债。②近亲属间的请求权,如近亲属间的扶养请求权等。综上分析,备选项中只有C项表述的债权可以转让,故选C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
19. 甲和乙各自分别往丙的食物中投放了半份毒药,毒药刚好达到致死量,致丙死亡。甲和乙的行为属于( )
A.共同侵权行为 B.共同危险行为
C.承担连带责任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 D.承担按份责任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
正确答案:D 解析:《侵权责任法》第11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12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据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民法学
20. (2014年真题)甲、乙、丙分别购买了某住宅楼(共3层)的一层、二层、三层,各自办理了房产证。现丙欲出售其住宅,对丙出售的住宅( )。
A.仅甲享有优先购买权
B.仅乙享有优先购买权 C.甲、乙均享有优先购买权 D.甲、乙均不享有优先购买权
正确答案:D 解析:我国民法规定的享有优先购买权的情形主要包括承租人对租赁房屋的优先购买权、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物的优先购买权、合伙人对转让出资份额的优先购买权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转让股权的优先购买权等,而相邻人、建筑物区分所有人在内的其他人都不享有优先购买权。本题表述中,甲、乙都不属于上述民法规定享有优先购买权的适用情形,因此不享有优先购买权,故选D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
21. 关于正当化事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只要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均属防卫过当
B.由于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而非危害人身安全犯罪,所以,对于武装叛乱、暴乱犯罪不可能实行特殊正当防卫
C.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D.消防队员在救火时,为了避免本人危险,而侵害他人健康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C 解析: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虽然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但如果并未超过必要限度的,即不属于防卫过当。A选项错误。《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并不限于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罪,对于武装叛乱、暴乱等其他犯罪,只要严重危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即可以实施特殊正当防卫。B选项错误。不管财物所有人是他人还是自己,只要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属于放火罪,因此C选项正确。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D选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学
22. 关于禁止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犯信用卡诈骗罪被宣告缓刑,法院可以同时宣告禁止其使用信用卡 B.乙被判处管制,同时被禁止接触被害人,禁止令的期限从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
C.丙因放火罪被判5年有期徒刑,在执行3年后被假释,法院裁定假释时,可以对甲宣告禁止令
D.丁在公共厕所猥亵儿童被判处缓刑,法院可以同时宣告禁止其进入公共厕所
正确答案:A
解析:实施证券犯罪、贷款犯罪、票据犯罪、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可以禁止从事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票据或者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A选项正确。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执行之日起计算,B选项错误。对判处
管制、宣告缓刑的罪犯,才能适用禁止令,禁止令的目的是促进犯罪分子改造,防止再犯罪,但不能影响罪犯的正常生活,CD选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学
23. 甲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后,在公安机关调查期间,主动供述自己曾抢夺他人财产。甲供述抢夺的行为属于( )
A.立功 B.重大立功 C.坦白
D.特别自首
正确答案:D
解析: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本题中,司法机关掌握的甲的犯罪罪行是盗窃,甲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抢夺罪行,与司法机关掌握的盗窃罪行是不同种罪名,因此成立特别自首,D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
24.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 )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
C.故意和过失均可以 D.只能是直接故意
正确答案:A 解析: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均可以。 知识模块:刑法学
25. 甲于2018年5月10日同乙签订保管合同。5月12日甲将货物交于乙保管。5月14日,该货物被盗。5月25日,甲提货时得知货物被盗。甲请求乙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届满日期为( )
A.2021年5月10日 B.2021年5月12日 C.2021年5月14日 D.2021年5月25日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诉讼时效的起算。《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所以,尽管货物是5月14号被盗的,但甲在5月25号才得知货物被盗,所以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从5月25号起算,D为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民法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