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概况:
《传感器技术》是数控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试系统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与分析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传感器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等四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测试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课程教材:
本课程的教材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文字教材是主要的教学媒体,根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成人业余学习的教学实际,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力求丰富、翔实、实用,在叙述方法上力求简洁易懂,便于自学和理解。根据该课程的一体化方案,本教材为合一型。教材中既包括了对教学内容的系统讲授、完整叙述,也包括了对教学内容的辅导,即对各章节教学内容的总结、归纳和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同时,还附有各章习题及课程实验的内容。
三、其它媒体: 1.IP课(录像教材)
本课程提供10讲IP课,每讲50分钟,重点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它与文字教材相互补充,密切配合,
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学习和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各讲具体教学内容详见下表:
建议学习讲 次 教 学 内 容 进度 第1绪论、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讲 第2光电传感器技术 讲 第3数字传感器技术 讲 第4热电传感器技术 讲 第5RLC传感器技术 讲 第6压电、磁敏传感器技术 讲 第7声、气、湿敏传感器技术 讲 第8生物传感器技术 第15周前 第13周前 第11周前 第9周前 第7周前 第6周前 第4周前 第2周前 讲 第9超导、智能传感器技术 讲 第10总复习 讲 2.网上教学指导与服务
在天津电大的“电大在线”平台的本课程网页上还包括网上教学指导与服务的内容。主要有:教学信息、课程进度、重难点辅导、答疑、作业安排与要求等。网上内容依据实际需求及时更新。 四、教学进度与建议: 1、教学进度:
周 次 第1周 绪论 第2周 光敏、色敏传感器 第3周 红外、光纤传感器;激光传感器 第4周 光栅、磁栅传感器 第5周 接触式、光电式、脉冲盘式编码器 第6周 感应同步器;旋转变压器 第7周 热电阻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 教 学 内 容 建议学时 4 4 4 4 4 4 4 第19周前 第16周前 第8周 温度传感器 第9周 电阻、电感、电容式传感器, 第10周 压电式传感器 第11周 磁敏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 第12周 超声波传感器 第13周 气敏、湿敏传感器 第14周 电涡流传感器 第15周 生物传感器 第16周 超导、智能传感器 第17周 传感器的特性评价和信号处理 第18周 复习 2、教学建议 (1)面授辅导:
4 4 4 4 4 4 4 4 4 4 4 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密切配合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IP课教材,依据教学大纲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向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各教学单位应组织一定课时的集中面授辅导,但原则不超过总学时的二分之一。
(2)学生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和能力。无论是IP课,还是面授辅导课,都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3)IP课:
本课程录制了IP课(录像教材)共10讲,每讲50分钟,存放在天津电大的“电大在线”的本课程网页上。IP课作为本课程重要的辅助媒体,它与文字教材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以帮助同学们学习和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各教学单位必须具备上网条件,以便能够及时组织或安排学生收看IP课,充分了解课程重点、难点,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建议学生经常上网浏览本课程网页,及时掌握有关的教学信息,并且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向课程组反馈学习中的需求,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形成性考核:
本课程总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学习内容(平时作业、课程实验)和学习情况两部分成绩组成。
平时作业共布置4次记分作业,通过“电大在线”平台本课程的网页上布置。每次作业满分分,共10分。
辅导教师对学生作业应全批全改,并要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供学生正确理解课程和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对于作业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可集中进行讲解。在完成记分作业的前提下,辅导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再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作为对记分作业的补充,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本课程安排有6学时的实验,要求从5个实验中选做3个实验, 每个实验1分,共3分。未完成实验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学习情况考核内容包括辅导课到课情况、观看IP课的记录情况、学习笔记等,共7分。
按照开放教育试点有关规定,作业完成少于2次或实验未做,则形成性考核成绩无效,并且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法。 五、教学反馈:
欢迎同学们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与我们联系,以便及时传递、沟通信息,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王金城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