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跟踪,乳制品产业深度梳理
今天,我们对乳业龙头——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两家龙头,以及行业近期情况做一些跟踪。
2021年4月29日,伊利股份公布2020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968.86亿元,同比增长7.38%;归母净利润70.78亿元,同比增长2.08%
2021年4月26日,蒙牛乳业公布2020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760.35亿元,同比下降3.79%;归母净利润35.25亿元,同比下降14.14%。
从Wind机构一致预期收入来看:伊利股份——2021-2023年,机构一致预期收入规模大致为:1091.14亿元、1210.26亿元、1319.67亿元,预期同比增速分别为:12.62%、10.91%、9.04%
蒙牛乳业——2021-2023年,机构一致预期收入规模大致为:871.63亿元、985.57亿元、1105.96亿元,预期同比增速分别为:14.6%、13.07%、
12.22%。
看到这里,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乳品行业,这条产业链近期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背后何种的经营逻辑?
2)从关键经营数据来看,怎样的业务布局,才能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壹)
首先,我们先从收入体量和业务结构,对这两家公司有一个大致了解。以2020年收入为例对比体量,伊利股份(968.86亿元)>蒙牛乳业(760.35亿元)。从收入构成来看:伊利股份——液态奶(79.84%)、奶粉及奶制品(13.51%)、冷饮(6.46%)。其中,液态奶可分为:常温奶、低温奶、乳饮料、酸奶、专用奶等。
蒙牛乳业——液态奶(89.15%)、奶粉(6.02%)、冷饮(3.47%)、其他奶制品(1.42%)。
图:伊利收入结构(单位:亿元)来源:塔坚研究图:蒙牛收入结构(单位:亿元)
来源:塔坚研究
对比之下,两家的收入结构接近,均以液态奶为主,伊利的奶粉收入占比更高。
(贰)
接下来,我们将近10个季度的收入和利润增速情况放在一起,感知增长趋势:
1)收入增长
图:营业收入增速(单位:%)
来源:塔坚研究
从近10个季度收入增速对比来看,2018到2019年,两者增速高度趋同,2020年卫生事件后,伊利增长恢复明显好于蒙牛。
拆开来看:伊利股份——2018年Q1达到营业收入增速的高点,之后呈整体呈现下滑态势,主要是因为行业整体增长趋缓。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6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乳制品行业平均复合增速5%。伊利股份营业收入高于行业增速,主要来自于:首先,常温奶产品结构调整,高端品牌金典、安慕希等占比提升。其次,渠道下沉,截止2020年底全国城市渗透率84.7%,2017年底时渗透率为80.1%,三年提升4.6pct。目前,这两大驱动中,渠道渗透率接近到顶,结构升级仍有空间。2020年Q1增速较差,是因受到卫生事件影响,节日期间高端常温奶送礼需求下滑,库存增加,因此伊利加大了买赠促销力度,量价双双疲弱下,液态奶收入下滑19%。
蒙牛乳业——2020营业收入恢复慢于伊利股份,主要是因为2019年下半年,其出售定位中低端奶粉市场的君乐宝,购入澳洲的中高端奶粉品牌贝拉米。如果剔除这两个公司的影响,蒙牛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略高于伊利。
2)归母净利润增速
图:归母净利润增速(单位:%)来源:塔坚研究
从归母净利润增速来看,蒙牛乳业>伊利股份,但蒙牛的波动幅度较大。伊利股份——2018年至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小于营业收入增速。
主要因为行业内存量博弈,价格战和促销活动成为常态。
其中,2018年Q2和Q3,两家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有差距,主要是营销活动导致,当时,除了常规买赠活动外,还有因冬奥会提前加大了广告投入,2018上半年,伊利的广告营销费同比增加1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提升2.2pct。
蒙牛乳业——2018至2019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伊利股份,是因为收购导致。其前期收购的现代牧业和雅士利亏损幅度收窄,2017年至2019年,联营公司带来的收益为:-5.32亿元、-3亿元、1.84亿元,同期,其总体净利润为30亿元、41亿元、35亿元。(叁)
对增长态势有一定感知后,我们接着再将两家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情况拆开,看近期财报数据。图:财务数据(单位:亿元,%)
来源:塔坚研究
图:财务数据(单位:亿元)来源:塔坚研究从2020年收入规模来看,伊利股份(968.86亿元)>蒙牛乳业(760.35亿元)。收入增速上,伊利股份(7.24%)>蒙牛乳业(-3.79%)。具体来看:
1)伊利股份——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68.86亿元,同比增长7.38%;归母净利润70.78亿元,同比增长2.08%。
毛利率为35.97%,同比下降1.38pct;净利率7.35%,同比下降0.36pct。从单季度业绩表现来看,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30.18亿元,同比增长7.1%;归母净利润10.55亿元,同比下滑1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
主要是因为原奶成本上升,导致的毛利率进下滑。
图:伊利股份季度收入(左图)、半年度利润对比(右图)来源:塔坚研究2)蒙牛乳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60.35亿元,同比下降3.79%;归母净利润35.25亿元,同比下降14.14%。毛利率为37.65%,同比上升0.1pct,剔除君乐宝和贝拉米影响,同降
0.1Pct;净利率5.44%,同比下降0.83pct。
单看2020H2,营业收入385.02亿元,同比下滑1.7%;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下降15.23%,影响来自于君乐宝和贝拉米。图:蒙牛乳业半年度收入(左图)、半年度利润对比(右图)来源:塔坚研究综合来看,目前乳制品行业增速处于历史上较慢的时刻,历史上,两大龙头的增长主要来依靠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渠道下沉。当前,渠道渗透率已经较高,2020年伊利渠道渗透率提升0.3pct(19年渗透率提升1.9pct),后续提升的难度也会逐步增加,因此,后续的增长,主要看两者的结构升级。(肆)对比完增长情况,我们再来看净利率、费用率的变动情况:净利率的排序为:伊利股份(7.35%)>蒙牛乳业(4.61%),伊利的净利润水平始终好于蒙牛4个百分点左右,并且,从2021年一季度来看,
恢复趋势较好,那么,二者的差异从何而来?
图:净利率(单位:%)来源:塔坚研究先看毛利率。毛利率方面,蒙牛乳业(37.65%)>伊利股份(35.97%),两者差异不大,蒙牛还略高于伊利。图:毛利率(单位:%)来源:塔坚研究2020年前两者的毛利率相近,2020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产品结构。伊利股份——2020年,液态奶、奶粉、冷饮收入同比+3.20%、28.15%、9.35%。收入占比高的液态奶(79.84%)中,高端产品“金典”“安慕希”“畅轻”“金领冠”“巧乐兹”等销售收入同比+9.6%。当前伊利几大业务中,增长较快的为奶粉。蒙牛乳业——2020年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和其他(奶酪)的收入同比增长10.9%、2.8%、30.3%(不包括君乐宝影响)、49.4%。收入占比较高的液态奶(89.15%)中,高端产品“特仑苏”同比增长19%,“每日鲜语”同比增长150%。注意,从结构升级的维度来看,蒙牛在高端白奶和低温奶上的增长均较快。奶粉业务上,增速与伊利相近。
“每日鲜语”增速较快是主要来自于低温奶渗透率提升。根据调研纪要,2020年蒙牛在低温鲜奶行业市占率提升7.1pct至11.2%,市占率行业第二,单品牌“每日鲜语”为龙头。2020年卫生事件后,消费者更关注营养成分含量,而低温鲜奶由于采用巴士杀菌处理,相比常温白奶保留了蛋白质和维生素。(对营养成分方面,市场上有争议,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常温奶和低温奶营养成分差异不大)除此之外,近年来两家的战略方向不同。蒙牛在进行主品牌升级的同时,将更多重心放在低温奶(每日鲜语毛利率40%)、奶酪(毛利率80%)、及高端奶粉(毛利率60%)方向,而伊利则仍然聚焦于常温液态奶和饮品。
未来,蒙牛的毛利率大概率还能进一步提升。
再看销售费用率。
图:销售费用率(单位:%)来源:塔坚研究销售费用率,蒙牛乳业(28.33%)>伊利股份(22.31%)。注意,这6个点左右的差异,正是净利率的差异。注意,此处的销售费用率,并不是广告投放之间的差异,而是渠道费用。纯看广告费用占收入的比重,伊利股份(11%)>蒙牛乳业(9%)。
近几年,蒙牛销售费用率投入较多,主要来自于往下沉市场的渠道建设投入。2016年底,蒙牛更换CEO后,开始渠道变革,确定事业部制度。同时,学习伊利股份的线下渠道建设,往下沉市场发展,降低经销层级,往扁平化发展。渠道下沉,会带来销售费用率的提升,伊利在2006年至2009年,下沉渠道建设期期间同样存在销售费用率大幅增长的情况。
图:伊利历史销售费用率(单位:%)来源:塔坚研究渠道下沉期间费用高,主要是因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2006年当年,伊利销售人员5231人,同比增加221.3%。而在渠道建设稳定后,由于人均成本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因此销售费用率下降。
蒙牛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表示,2021年营销费用投放将持平或下降。伊利也同样在2020业绩大会表示,2021年后营销费用会呈现稳中有降
的趋势。
综合来看,伊利的费用管控较好,渠道投放也趋于稳定。蒙牛目前渠道投放较难下降。
(伍)
对利润率变动情况有感知后,我们再将两家公司开拆,分别看利润率和费用率的变动情况:
1)伊利股份
图:伊利盈利情况与三费支出(单位:%,亿元)
来源:塔坚研究
从趋势上看,伊利股份的净利率较为稳定,与毛利率趋势基本一致。
毛利率——2019Q1毛利率达到高点,主要来自于产品结构提升,其中高端明星产品金典预计增速
20%左右,安慕希30%左右。除此之外,春
节期间减少了买赠力度,ASP有所提升。
2020年Q3和Q4毛利率下滑较快,主要受到下半年原奶价格上行,2020年底原奶价格同比增长10%。其中,原奶占纯牛奶成本的70%,奶粉成本的60%,冰激凌成本的65%,酸奶成本的40%。但整体来看,成本上涨对伊利的影响不大,其本身对奶源掌控力较强,且可通过结构升级,提升高端化占比的方式来化解成本压力。地方乳企压力更大,以燕塘乳业为例,其毛利高点有35%左右,而2020年,毛利率仅有28%。2021年Q1,原奶价格于2月见顶回落,伊利的伊利毛利率不降反升37.71%,同比提升0.2pct。因此,预计在原奶回落的过程中,其毛利率会有所提升。图:国内原奶价格来源:塔坚研究销售费用率——呈现整体下滑趋势,高点出现在2018Q2(当时受到冬奥推广影响)。主要是打折促销活动的力度逐渐减少,伊利在2020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销售费用将维持稳中有降。管理费用——呈现上升趋势,受到2019年开始股权激励费用影响,五年共摊销22亿元。2)蒙牛乳业
图:蒙牛盈利情况与三费支出(单位:%,亿元)来源:塔坚研究
从趋势上看,蒙牛乳业的净利率处于下降趋势,与毛利率整体趋势相近。毛利率——相比伊利来说更加平稳,主要是产品结构的提升,除高端白奶外,往毛利率更高的低温奶、奶粉、奶酪等发展。销售费用率——整体维持平稳,2020H1为高点,主要为加大费用投入以清理渠道库存。(陆)
乳制品可进一步细分为:UHT奶(即常温白奶)、巴氏奶(即低温鲜奶)、酸奶、奶粉、干酪等细分品类。从细分品类来看,酸奶占比较高达35.6%,常温白奶第二达22.4%。
要对未来方向有感知,需要对每个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做一些拆解,接下来,我们挨个看:
………………………………………
以上,仅为本报告部分内容,仅供试读。
如需获取本报告全文及其他更多内容,请订阅产业链报告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厚积薄发的硬核分析,才能在关键时刻洞见未来。
·订阅方法·
长按下方二维码,一键订阅
1)版权:版权所有,违者必究,未经许可不得翻版、摘编、拷贝、复制、传播。2)尊重原创:如有引用未标注
来源,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删除、更正相关内容。3)内容:我们只做产业研究,以服务于实体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为宗旨,本文基于各产业内公众公司属性,据其法定义务内向公众公开披露之财报、审计、公告等信息整理,不采纳非公开信息,不为未来变化背书,不支持任何形式决策依据,不提供任何形式投资建议。我们力求信息准确,但不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亦不为任何个人决策和市场变化负责。内容仅服务于产业研究需求、学术讨论需求,不提供证券期货市场之信息,不服务于虚拟经济相关人士、证券期货市场相关人士,以及无信息甄别力之人士。如为相关人士,请务必取消对本号的关注,也请勿阅读本页任何内容。4)格式:我们仅在微信呈现部分内容,标题内容格式均自主决定,如有异议,请取消对本号的关注。5)主题:鉴于工作量巨大,仅覆盖部分产业,不保证您需要的行业都覆盖,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私人咨询问答,请谅解。6)平台:内容以微信平台为唯一出口,不为任何其他平台负责,对仿冒、侵权平台,我们保留法律追诉权力。7)完整性:以上声明和本页内容构成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未详细阅读并认可本声明所有条款的前提下,请勿对本页面做任何形式的浏览、点击、转发、评论。
部分数据,由以下机构提供支持,特此鸣谢——国内市场:Wind数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智慧芽、理杏仁、企查查;海外市场:CapitalIQ、Bloomberg、路透,排名不分先后。想做海内外研究,以上几家必不可少。如果大家有购买以上机构数据终端的需求,可和我们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