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课题:解决问题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各种运算律的特点,掌握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 1.复习运算律。
(1)提问: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①可以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验算。 2.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以下问题: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二、查漏补缺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0~12题。
1.第10题。
这道题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深学生对各种运算律的认识。
2.第11题。
这道题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其中,“329-186-14”这道题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相减,也就是运用减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计算。而“630÷45”可以转化成“630÷9÷5”来进行简便计算。
3.第12题。
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94×21”和“102×37”都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综合运用提升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8题。 1.第14题。
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与“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2.第15、17题。
这两道题都是复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组织交流和评价。 在掌握示意图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3.第16、18题。
这两题是复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思考。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课题:空间与图形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探究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通过复习,巩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的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哪些知识呢? 2.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确定位置。
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归纳:“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前后的顺序不能颠倒;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2.图形的运动。 (1)复习平移。
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 (2)复习旋转。
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
图形的旋转:图形绕中心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 图形的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3)复习轴对称。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
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问题,将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 三角形 特征 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内角和等于180。 两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平行四边形 梯形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111页第19~26题。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选择学生容易出错的、掌握不够好的几道题进行课堂练习,其余题目作为课后练习。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