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B
【知识点】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考查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化学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另外也会产生其他污染气体,
答案选B 【难度】简单 【题分】6分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 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溴乙烷 D.丙烯和丙烷 【答案】B
【知识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 【考查能力】理解能力
【解析】苯和氯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醇、溴乙烷和丙烷分子
中均是饱和键,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选B 【难度】简单 【题分】6分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 【考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1
2-+
【解析】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和C离子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据此解答。A. H与O、S形成化合物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B.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 ,B项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S>O>H,C项正确;D.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答案选A 【难度】中等 【题分】6分
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7种 B.8种 C.9种 D.10种 【答案】C
【知识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考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根据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一共有9种,分别为1,2-二氯丁烷;1,3-二氯丁烷;1,4-二氯丁烷;1,1-二氯丁烷;2,2-二氯丁烷;2,3-二氯丁烷;2-甲基-1,1-二氯丙烷;2-甲基-1,2-二氯丙烷;2-甲基-1,3-二氯丙烷。答案选C 【难度】中等 【题分】6分
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答案】B
【知识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考查能力】理解能力
【解析】由题意,电池总反应式为:Mg+2AgCl=MgCl2+2Ag,正极反应为:2AgCl+2e= 2Cl+ 2Ag,
负极反应为:Mg-2e-=Mg,A项正确,B项错误;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C项正确;由于镁是活泼金属,则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D项正确;答案选B
2
2+
---+
--2+
2-+
【难度】中等 【题分】6分
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 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 、BaCO3 D.Na2CO3、CuSO4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推断和性质 【考查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解析】A. NaHCO3、Al(OH)3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
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B.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C.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项正确;D. Na2CO3、CuSO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C。 【难度】中等 【题分】6分
13. 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考查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解析】A.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A项错误;B.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MgCl2溶液水解产生的HCl易挥发,所以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B项错误;C.铜与稀硝酸反应,应该用稀盐酸,C项错误;D.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
实验目的 制备Fe(OH)3胶体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实验操作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3
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反应剧烈的是水,反应平缓的是乙醇,利用此反应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D项正确;答案选D。 【难度】中等 【题分】6分
第Ⅱ卷
26.联氨(又称联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
答下列问题:
(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①2O2(g)+N2(g)=N2O4(l) △H1 ②N2(g)+2H2(g)=N2H4(l) △H2 ③O2(g)+2H2(g)=2H2O(g) △H3
④2 N2H4(l) + N2O4(l)= 3N2(g)+ 4H2O(g) △H4=-1048.9kJ/mol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_____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N2H4+H+
N2H5+的K=8.7×107;KW=1.0×10-14)。联氨与硫
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 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 。
【答案】(1)
;-2价
(2)NaClO+2NH3=N2H4+NaCl+H2O (3)△H4=2△H3-2△H2-△H1 ;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
(4)8.7×10,N2H6(HSO4)2
(5)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 1 N2H4的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氧化产物为N2,对环境无污染,而Na2SO3的氧化产物为Na2SO4);
4
-7
【知识点】考查电子式,化合价,盖斯定律的应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等知识。
【考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1)联氨是有两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根据
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氮化合价为-2价;
(2)次氯酸钠溶液与氨气反应制备联氨,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得到NaClO+2NH3=N2H4+NaCl+H2O ;
(3)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热之间的关系为△H4=2△H3-2△H2-△H1;联胺有强还原性,N2O4有强氧化性,两者在一起易发生自发地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热和气体,所有联氨和N2O4可以作为火箭推进剂。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则联氨第一步电离的方程式为N2H4+H2O
N2H5++OH-,已知:N2H4+H+
-14
-7
N2H5的K=8.7×10;KW=1.0×10,平衡常数K=8.7×10
+7-147
×1.0×10=8.7×10;联氨为二元弱碱,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则联氨与硫酸形成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2H6(HSO4)2。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AgBr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银,则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可观察到固体变黑,并且有气泡产生;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发生的反应为N2H4+O2=N2+2H2O,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为1kg÷32g/mol×32g/moL=1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氧化产物为N2,对环境无污染,而Na2SO3的氧化产物为Na2SO4,易生成硫酸盐沉淀,影响锅炉的安全使用。 【难度】中等 【题分】14分
27.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
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3H6(g)+NH3(g)+ 3/2O2(g)=C3H3N(g)+3H2O(g) △H=-515kJ/mol C3H6(g)+ O2(g)=C3H4O(g)+H2O(g) △H=-353kJ/mol
5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 ;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C.低于460C时,丙烯腈的产率 (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 ;高于460C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O
O
O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 ,理由是 。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
【答案】(1)两个反应均为放出热量大的反应;降低温度温、降低压强;催化剂;
(2)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AC (3)1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1 【知识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知识。 【考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1)因为生成的产物丙烯晴和丙烯醛均有较稳定的三键和双键,能量低,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热力学趋势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所以低温、低压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合适催化剂的选择是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催化活性较高,若温度过高,活性降低,正确,B平衡常数大小不影响平衡产率,错误,C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醛,副产物增多导致产率下降,正确,D活化能大小不影响平衡,错误;答案为AC;
6
(3)由图b可看出,比值为1时,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化学反应C3H6(g)+NH3(g)+ 3/2O2(g)=C3H3N(g)+3H2O(g),氨气、氧气、丙烯按2:3:2的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态,而空气中氧气约占20%,所以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2:15:2。 【难度】中等 【题分】14分
28.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液中需加
入少量铁属,其目的是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
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
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
液于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 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 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 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
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答案】(1)防止Fe被氧化 (2)2Fe+Cl2=2Fe+2Cl
(3)隔绝空气,
(4)Fe;Fe;可逆反应;
(5)H2O2+2Fe+2H=2Fe+2H2O,Fe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3+
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使Fe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2+
+
3+
3+
2+
3+2+
2+
3+
-
【知识点】考查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盐类的水解等知识。 【考查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7
【解析】(1)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配制的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属的目的是防止Fe被空气氧化。
(2)Cl2可将Fe氧化成铁离子,自身得电子生成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Cl2=2Fe+2Cl。
(3)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Fe氧化,产生干扰,所以煤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4)根据Fe的检验方法,向溶液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则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碘易溶于CCl4,在CCl4中呈紫色,Fe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实验①和说明,在碘离子过量情况下,溶液中仍然含有Fe,由此可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5)双氧水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黄色,发生反应为
H2O2+2Fe+2H=2Fe+2H2O,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Fe催化H2O2分解产生O2,并且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使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难度】中等 【题分】15分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生产双氧水常采用蒽醌法,其反应原理和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2+
+
3+
3+
3+
2+
3+
2+
2+
2+
3+
-2+
2+
A.氢化釜B.过滤器C.氧化塔D.萃取塔E.净化塔F.工作液再生装置G.工作液配制装置
8
生产过程中,把乙基蒽醌溶于有机溶剂配制成工作液,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化,再经氧化、萃取、净化等工艺得到双氧水。回答下列问题:
(1)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理论上消耗的原料是_______,循环使用的|原料是______,配
制工作液时采用有机溶剂而不采用水的原因是______。
(2)氢化釜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进入氧化塔C的反应混合液中的主要溶质为_______。
(3)萃取塔D中的萃取剂是____,选择其作萃取剂的原因是______。 (4)工作液再生装置F中要除净残留的H2O2,原因是______。
(5)双氧水浓度可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溶液测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27.5%,(密度为1.10g·cm3),其浓度为______mol/L。
【答案】(1)氢气和氧气 ;乙基蒽醌 ;乙基蒽醌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2) ;乙基氢蒽醌
(3)水;H2O2易溶于水,被水萃取,乙基蒽醌不溶于水; (4)H2O2分解放出氧气,与氢气混合,易发生爆炸; (5)6H+5H2O2+2MnO4=2Mn+5O2↑+8H2O ;8.9
【知识点】化学与技术中考查工业制双氧水的工艺流程分析等知识 【考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1)根据反应原理可知,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理论上消耗的原料是氧气和氢气,由工艺流程图可知,循环使用的|原料是乙基蒽醌,乙基蒽醌属于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基蒽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配制工作液采用有机溶剂;
+
-2+
(2)由反应原理可知:主要溶质为乙基氢蒽醌;
;氧化塔C中的反应混合液中的
(3)萃取塔D中需要分离双氧水和乙基蒽醌,而双氧水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所以选取的萃取剂是水;
(4)H2O2分解放出氧气,与氢气混合,易发生爆炸;
9
(5)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可以知道:6H+5H2O2+2MnO4=2Mn+5O2↑+8H2O;根据公式c=1000p×a÷M=1000×1.10×27.5%÷34=8.9mol/L。 【难度】难 【题分】15分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种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文明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3d能级上的未成对的电子数为______。 (2)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蓝色溶液。
①[Ni(NH3)6]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
②在[Ni(NH3)6]2+中Ni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 ,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_____。
③氨的沸点(“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______;氨是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
(3)单质铜及镍都是由______键形成的晶体:元素同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Cu=1959kJ/mol,INi=1753kJ/mol,ICu >INi的原因是______。
+
-2+
(4)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g/cm3,晶胞参数a=________nm
【答案】(1)1s2s2p3s3p3d4s 2
2
2
6
2
6
8
2
(2)①正四面体形 ②配位键 N; ③高于 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sp (3)金属; 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电子,镍失去的是4s稳定电子;
10
1
3
(4)①3:1 ②
【知识点】物质结构和性质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类型,晶胞的计算等知识。
10
【考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1)镍是28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p3s3p3d4s,3d能级有5个轨道,先占满5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再分别占据三个轨道,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所以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
(2)①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SO4的σ键电子对数等于4,孤电子对数(6+2-2×4)÷2=0,则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形。
②根据配位键的特点,在[Ni(NH3)6]中Ni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N。
③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氨的沸点高于膦(PH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氨气中心原子N的σ键电子对数等于3,孤电子对数(5-3)÷2=1,则氨气是sp杂化,分子成三角锥形,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氨气是极性分子。 (3)铜和镍属于金属,则单质铜及镍都是由金属键形成的晶体;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
3d电子,镍失去的是4s稳定电子;,所以ICu >INi。
(4)①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铜原子个数为6×1/2=3,镍原子的个数为8×1/8=1,
10
1
3
2+
2+
2-2
2
6
2
6
8
2
则铜和镍的数量比为3:1;由密度公式可以知【难度】中等 【题分】15分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
氰基丙烯酸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快速聚合为丙烯酸酯(G)的合成路线如下:
,从而具有胶黏性,某种氰基
已知:
② A的相对分子量为58,氧元素质量分数为0.276,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单峰
11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______组峰,峰面积比为______。 (3)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G中的官能团有___、 ____ 、_____。(填官能团名称)
(6)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 【答案】(1)丙酮
(2) (3)取代反应
2 6:1
(4)
(5)碳碳双键、酯基、氰基 (6)8
【知识点】有机化学基础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知识。
【考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1)A的相对分子量为58,氧元素质量分数为0.276,则氧原子个数为58×0.276÷16=1,根据商余法,42÷12=3…6,A分子的分子式为C3H6O,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单峰,则A为丙酮;
(2)A为丙酮,根据已知②题给的信息,B为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2组峰,峰面积比为1:6;
,B分子中有2种氢原子,则其
(3)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
12
(4)根据题意:
(5)根据题给结构式,氰基丙烯酸酯为:CH2=C(CN)COOR,根据流程图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CH2=C(CN)COOCH3,则G中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酯基、氰基
(6)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为甲酸酯,再考虑氨基连接,共有8种。 【难度】中等 【题分】15分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