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来源:二三娱乐
·272·

价值工程

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TheConstructionoftheSubjectCompetitionPlatformtoImprovethePracticalandInnovativeAbility

李素云LISu-yun;张红燕ZHANGHong-yan

(贺州学院,贺州542899)

Hezhou542899,China)(HezhouUniversity,

摘要:学科竞赛是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本文根据贺州学院近年来

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赛事经验,针对机械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理念

的创新,赛事创新平台的构建以及参赛过程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实践证明,赛事成绩明显提高,也促进了我院实践教学改革的。

Abstract:Subjectcompetitionisoneofimportantplatformstostimulateundergraduates'interestandpotentialandtotraintheirinnovativespiritandpracticalability.AccordingtotheexperiencenationalundergraduateelectronicdesigncontestandmechanicalinnovationdesigncompetitionofHezhouUniversityinrecentyears,wediscusstheconcretemeasurestoraiseundergraduates'practicalabilityandtotraintheirinnovativementalityfromdifferentaspects,suchasthecreativeteachingidea,theconstructionplatform,managementmechanismsandmotivationalmechanisminviewofimprovementofelectronicandmechanicalstudents'practicalandinnovativeability.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创新能力;平台Keywords:subjectcompetition;practicalandinnovativeability;platform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72-02

0引言

作为我国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要平台之一———学科竞赛,不仅是综合知识的平台,而且还是锻炼

培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优秀平台。学学生动手能力、

科竞赛是考察学生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主要培养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之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在内化的科学精神的指引之下,

探索新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对大学生的解决新问题、

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创新观念和知识、

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之一,对学生的就业也有直接影响[1-4]。

近年来,学科竞赛作为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典型载体,被我国高校广泛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和培养出既有创造性思维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生方法之一。

为了加速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改革进程,激发在校学生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我们提出了以“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课题。

1学科竞赛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已成为当今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多数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主要形式。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第二期工程》建设内容第一方面工作“大力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中———————————————————————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十一五”教改项目(项目号2009C086);贺

的第10条,标题就是“推进大学生竞赛活动”。教育部“高

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中也要统计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在品牌专业评估指标中的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学科竞赛成绩。可见,学科竞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以下结合笔者所在的贺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为例,浅议构建科技竞赛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构建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州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号hzxyjg1006)。

作者简介:李素云(1974-),女,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有限元分析。

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

新能力的措施很多,根据笔者近年来在组织学生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我们认为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有效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理念的创新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引导他们开阔视野,还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从变化中找规律,从不变中找创新。因此,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要善于不断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了解专业最新发展状况,要有广阔的思维、独特的见解,能不断调整知识结构,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8]。为此,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工具”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其创新心理素质;二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ValueEngineering

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创新者。

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都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比如设计一台新机器或机构,需要实现一种特定的功能,肯定有多种设计方法,有时换一种思路,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站在一个更高层面来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勇于不断地实践。

2.2实践创新平台的建立创新之基在于实践,创新作品的实现必须有适宜于工程训练的实验实践基地[9-10]。·273·

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2011年和2012年举

办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每年一度的学院“红五月”科技节,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快速提高,竞赛中屡创佳绩。近六年来的获奖情况,参与学生数达640人次,取得各级奖项420项,指导获奖的优秀指导教师达480人次。

4结论

我院是一所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相比,生源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差距,教师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实验设施和实践基地建设也比较薄弱,但是自从2006近几年,我院依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环境,以电子电气实验室和机械工程自动化实验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大学生电子创新基地、电子协会、机械创新协会,机械创新设计基地,机械创新设计开放平台,该平台主

要由机械创新设计实验中心、

CAD/CAM教学实训中心、PLC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测量技术实验室、现代机械制造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和学生创新活动指导

中心组成。同时,

我院还举办了每年一度的学院“红五月”科技节,每届科技节历时近一个月,主要电子产品制作、机械设计、开展知识讲座、Pro/e3D作品设计、AutoCAD现场操作大赛、多媒体设计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活动,每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参加每年9月份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隔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奠定了基础。

我院机械电子类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基地、机械创

新开放平台和

“红五月”科技节为支撑,开展课外学分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

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础知识,充分利用我院物电系近几年实验教学环节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尽可能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改造课程实验、创新设计训练以及制造技术实训,通过实践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竞赛管理方法随着各种区内外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我院已经充分认识了科技赛事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成立了相应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科技竞赛小组,制定相应的《贺州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明确学科竞赛由院教务处和相关系部统一管理。

2.4经费保障学科竞赛的经费保证,经费投入是学科竞赛能够开展的物质保证。我院学科竞赛的经费是由学科竞赛的主管部门教务处筹措学科竞赛所需经费,并设立了学科竞赛专项经费。

2.5激励机制除了以管理制度的手段来保证学科竞赛的开展以外,好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应包括学生、指导老师,针对指导教

师,我们学校在

《贺州学院教育教学奖励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中,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的老师的奖励,物质和科研工作量均有明确的规定,参赛并获奖的学生也从物质和创新学分两方面均有一定的奖励。

3获奖成效

自2006年以来我院物电系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

年我院升本以来,我们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改变老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依托实践创新平台,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几年我们的各种实践教学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很多学生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第一次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区中我们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和组织优秀奖的好成绩,在最近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广西区中获得了一个一等奖、

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本科组获得了二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他们在校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表现特别突出,就业状况相当被看好;对于毕业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很快成为工作单位的业务或技术中坚力

量。

其成效获得了全院师生与社会的高度认可,对推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31-34.

[2]蒋西明,

邓明,徐云.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30-132.

[3]陈天虹,文献民,葛龙威等.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8,20(2):136-138.[4]张瑞成,陈至坤,王福斌.学科竞赛内容向大学生实践教学转化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0-132.

[5]蒋柏焰.浅议高校学科竟赛竹理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阮学报,2009,

(3):72-78.[6]王树才,宗望远,丁幼春等.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7,(10):63-65.

[7]冯林,芦新宇.大学生科技竞赛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7,(6):36-37.

[8]吴文通,李和平,赖成瑜.基于赛事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10):143-145.

[9]李永祥,雷辉.构建机械创新设计开放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9,(8):33-35.

[10]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2010,(4):31-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