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岩上有他声声呐喊,那是战斗精神的回音;
**里有他坚定步伐,那是忠于职守的烙印。在军营里,他是尖兵队伍里的好班长;
在创业路上,他是吃苦耐劳的“牛连长”;
在村集体中,他是振兴发展的领路人。他就是**警卫局退役军人、**村党支部**。
**1980年出生于**县**镇**村,2001年应征入伍,在**市警卫局服役5年,2006年退役。先后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次被评为“优秀班长”。2018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
退伍不褪色岗位建新功
“当过兵的人,才能体会到军人的荣誉感。这种荣誉来自关键时刻的众志成城,危机来临时的舍命相救,你会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真的是信仰而不是口号。”**说,他对军人的崇敬之情是从小树立的,这种情结一直驱使着他,直到穿上军装的那一刻。
**曾经几次报名参军,但都因一些小毛病被淘汰。2000年,**在**卫校毕业后,进入**镇卫生院工作。2001年,征兵体检工作在**镇卫生院进行,**毫不犹豫就报名了并且通过了体检。在的大熔炉里,每天15公里越野,500个俯卧撑都是常态,射击、散打、游泳、驾驶是必备技能。**一直都是尖兵,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次被评为“优秀班长”。
2006年,**从退伍。外面的世界看起来很精彩,但处处都是挑战。干什么?怎么
干?是用自己熟练的技能找份安稳的工作,还是找个陌生的领域突破自己?**坚信,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回到地方,**选择了一份极具挑战的印刷公司做营销工作。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三年实现了个人年销售额2000万元成绩,迅速升为公司营销团队的负责人。从一个营销行业的门外汉成为了公司的销售精英,这与他在培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分不开。“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这句口号已经深深融入到**的骨子里。10年里,他在**有了丰富的经验、稳定的工作和丰厚的待遇。
“安逸会消磨人的斗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满足于小富即安就意味着不思进取,我要开辟新的天地,迎接新一轮的挑战。”**说,坚定了创业目标之后,他第一想法就是返乡。
练养“越野牛”乐当“牛连长”
2015年,**放弃了**的工作,毅然返乡创业,成立**道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立足于科学化畜牧养殖和多元化中药材种植项目,建立生态农特产业发展基地。**投资300多万元流转土地和山林350余亩,建立栏舍2800平方米,养殖黄牛200余头,山羊200余只。
养殖的方法有很多种,**创造的养殖法可谓独树一帜。他将训练和管理的经验运用到养牛上。
**把牛场建设在彭家岩的荒山上,对牛群进行军事化训练,让牛群在山地里越野跑。他把牛群当成自己的“兵”,通过锻炼塑造牛群强健的体魄。在这200多头牛中,他俨然成为了“牛连长”。他在山上插上了粉红色的旗子,像打仗布阵一样。
**在给牛训练的同时,还给它们搭配营养餐,用玉米、豆粕、麦麸按比例配出来食料,还添加大蒜素预防疾病。**认为,牛和人一样,坚持锻炼才长得结实。
**独特的养殖方法给他带来了丰硕的收获。2017年,他的第一批牛出栏,60多头牛赚了80多万元。**这个“牛连长”也声名远播,他在大山里继续安营扎寨,准备打下一场漂亮仗。
目前,道润农业的发展步步稳扎,年出栏黄牛达200头以上,是**县规模最大的专业土黄牛养殖企业,也是**镇唯一获得环保许可的养殖企业。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主动对接绿色发展,流转300多亩土地种植虎杖,形成立体种养、集约经营、循环发展的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频共振。
做强产业链回馈家乡民
在**看来,目标和责任一样重,盘活一个产业可以造福一方人。反过来想,当下更需要的是带领一方人来盘活一个产业。和他的名字一样,要成为栋梁就得扛起肩上责任。
**大胆探索拉长虎杖产业链,与合伙人组建了**一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县推广虎杖种植并进行产业化开发,在**经济开发区购买40亩土地建设“虎杖深加工及生物提取产业园”,公司自主开发虎杖高产种植技术,打造虎杖种植扶贫车间,直接带动360个贫困户就业。实行“订单药业”,与合作社签订回收合同,累计发放虎杖种苗1000吨,垫资240万元,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1万亩,间接带动了1万人就业,3500户贫困户增收。为了提高全县虎杖种植管理技术,保证药材质量,加快基地建设进度,鼓励农户通过虎杖种植增加收入,公司以乡镇、村为单位,邀请专家,讲理论,分析市场前景,田间地头作示范,组织参观,开展了1000余人次的培训。
2018年底,**作为返乡能人获得县委县和群众的认可,当选为**镇**村党支部。**感叹:“站在人生的又一新起点上,的信任、群众的期盼、肩上的责任,让我感受到了个人的价值追求。一日当过兵,一辈子是军人。我必须秉承军人的作风品质,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奋力作为。”
担任村支书以来,**夙兴夜寐,分析村里的情况和发展优劣势。2018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7.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520元。目前,全村1853人,其中外出务工607人。村里有46人,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退役军人。
**一方面利用优势建立团结一致的村民队伍,一方面制定村级发展目标和计划。他将退役军人组织起来,成立民兵突击队。在防汛抗旱和其他应急救援的时候,他们是一支战斗有力的突击队,在产业发展和实践中,他们又是一支先试先行的先锋队。
“好男儿闯就闯出个名堂,好男儿干就干出个模样……”如一首歌里唱的一样,好男儿就得为国成栋梁。**,时刻准备着……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也没有感召世人的壮语,有的只是那一份份完美的工作“答卷”,有的只是那荣辱不惊、平淡如水的乡村故事,犹如一首悠悠岁月老歌,清唱出了一名跨越几个时代退役老兵的新风采。
他叫**,是**县**镇**村四组组长。1972年11月,他光荣参军,在中国人民第二炮兵某团服役,1973年受派遣,和战友们奔赴老挝,执行抗美援朝修路护路对空作战任务。服役期间,他担任过副班长、班长等职务,受营级嘉奖1次、连级嘉奖3次。1977年3月,**复员回乡。
戎装褪去,没了和战友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日子,没了冒着硝烟炮火修路护路的舍生忘死,但这个血气方刚的硬汉,一转身便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役”中,竭力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力量。
“**担任保管员期间,账物相符,账目清楚,是村里的好管家。”时任**村党支部胡治安介绍说,他这个人秉性耿直、憨厚老实,干工作讲原则、有魄力,在村里先后担任过小组会计、村代销店负责人、村集体财产保管员。
“现在不是等价交换的年代,更何况你这样做也不符合规矩。”有一次,有个小组的干部提出用村里的稻谷换点苹果和桔子,解下大伙的馋。对此,**坚决不同意。“没人情味”“不会变通”“犟驴子”……让**没想到的是,一次讲原则的决定竟然换来村民的不理解,但他内心坚信,只要挺直腰杆做人做事,终究会赢得村民的信任和理解。
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摆在笔者面前的一个泛黄的账本,印证了当年**的那份执着与坚守。“1981年7月8日,村民夏德友上交公粮50斤;
1981年9月20日,村民胡明华借稻谷12斤……”翻开账本,上面清晰地记录了那个年代**村集体财物的收支情况,而这个账本也被**当做“宝贝”珍藏着。“我曾经是军人,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像在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要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道出了他一直保存账本的原因。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村里,乡亲们都这样形容**。2016年7月,**县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家4亩稻田也危在旦夕,但他义无反顾坚守在**镇考田河防汛一线。7月17日凌晨3时,**镇一险段由于长时间高水位浸泡,突发溃口。灾情发生后,**加入到转移群众的队伍当中,和抢险的官兵一道,对**镇西湖圩圩内养殖户和圩
堤外农户4000人进行紧急转移。军民团结一心,最终堵住了**镇西湖段的溃口。险情排除了,没来得急歇口气、缓过神,听说张湖农场圩堤出现险情,**又毫不犹豫赶赴张湖农场圩堤参加防汛抢险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虽说脱掉军装多年了,但我不能忘了军人的本色。”**说。2017年,**遭受严重旱情。一天,**看到75岁的贫困户曹国强顶着烈日人工车水。“这样车水效率低不说,人还容易中暑。”没多想,**回家取来潜水泵,免费为曹国强抽水抗旱。“那天,荣先忙前忙后牵线接水管,免费为村里30余户的农田抽水了。”回忆起来,曹国强竖起大拇指说。
据村里人介绍,**这个人“爱管闲事”,村里哪家有困难了,他总是慷慨解囊带头捐款;
哪家老人没人照顾了,他就隔三差五替老人打理家务;
哪位孤寡老人生病了,他就带着老人去医院看病并付医药费……**这样管的“闲事”,村民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数都数不过来。
“荣先威望高、能力强、办实事,选他当组长大家都信服。”2018年,**村在选任组长时,80多岁的曹爹爹如是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是年近七旬的**,此时被村民委以重任,不曾见他半点徘徊犹豫,而是带领村民一道开展农业生产、抓环境整治、打脱贫攻坚战、干“厕所”……
2019年4月,**村决定对淤塞多年的灌溉渠道进行疏浚清淤。这项工程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渠道常年无人管理,渠水面的水草一人多高且面积广,无法进行机械清淤。见
此情形,**先期动员村民人工割草,而后进行机械清淤。四月的天,气温并不高,但排在割草队伍最前面的**,汗水早已浸透衣背,一连4天清理了6000多平方的水草。“5月底就可全部完成主干渠清淤工作,到时候上下游600亩田地的抗旱排涝就畅通无阻了。”尽管在割水草时被水毒侵袭,手上留下了一道道伤痕,但**仍然无怨无悔。
这就是**,一名新时代老兵的新“长征路”,无私奉献、忠于职守、乐于助人是他的真实写照。离开42年了,他把军人本色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说:“老兵就应该有老兵样子,哪怕是时代变了、岗位变了、年龄大了,不变的永远是肩上扛的责任。毕竟人老心不老嘛,虽说现在快70岁了,但只要生命不息,我就会奋斗不止!”
2018年,**区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厕所”。在这场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难度大的中,一个敦厚踏实的身影是那么“不起眼”,又是那么“惹眼”。“不起眼”的是,这个身影的主人**是个朴实憨厚的老兵,不摆架子不摆谱,根本看不出是指挥部的副主任。“惹眼”的是这位已逾花甲之年的老,总是亲自劳作在一线,轻伤不下火线的苦干劲,谁都对他敬佩有加。这位退休前还要拼一把,誓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的退役老兵,从事商务工作37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忠诚担当,用奋斗为笔,书写着敬业奉献的劳模人生。
二线扶贫战场立新功
2015年,本已从区商务局副的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的**,人退心不退,主动向组织要求到路口镇土库湾村担任驻村第一。在担任第一的三年多时间里,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他的带领下,土库湾这个曾经全区有名的后进薄弱村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发
展村。“作为一名老,在基层能为老百姓做几件实事最有意义,作为支部第一,我更有责任帮助支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支部凝聚力。”这是他日记本上的一段话。
为推进“整镇提升,整村建强”工作,他先后筹集资金近十万,新建一个篮球场,配齐所有室外体育器材,保证了村民有一个免费的活动场所。通过与村“两委”的调研,确立了“党建引领,生态种植”的发展目标;
通过请专家进行种养殖专业技术讲座,解决水稻种植难题,提高水稻产量;
通过主动联系在外能人,在外,拓展销售渠道;
通过流转土地,成立土鸡放养合作社,增加村民收入。几年来的提档升级,村党群服务中心已旧貌换新颜,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提高。
土库湾村三组村民龙某身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子、媳妇都是呆傻残疾人,孙子脑瘫,整个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得知情况,第一时间送来慰问款2000余元,解决了他家的生活困难,并积极联系医院,对龙某及其孙子的病情进行整治。经过治疗,龙某已经恢复了部分的劳动能力,还在**的介绍下,找到了工作,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
如今的土库湾,村组道路不断拓宽,党群中心提档升级,集体经济稳步提高,在如今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工作中,**与村“两委”按照“和谐土库湾,美丽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努力规划着新的蓝图。
到土库湾任第一已近三年,这位已经五十九岁的第一始终奋斗在一线,默默无闻地奉献,干部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战斗在扶贫一线的“二线”。
铁面无私守望初心不改
在商务系统工作,总能遇到各种诱惑,只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才能永葆本色。而领导们正是看中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把他派到“厕所”的前线去。
“要把好事办好,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就必须心底无私、坚持原则。”**说。去年11月,一位单项工程承包人在施工中不按规定操作,蓄意偷工减料,在检测工程质量时,他发现厕所墙体有明显裂痕,带领设计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到现场鉴定,数据表明此工程质量不合格。“这样不行,必须马上整改!”**当场责令施工者追加资金,坚决整改。可是承包者想投机取巧,对**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予以对抗,但**坚决不退让,自始至终紧紧盯住不放,迫使对方不得不对刚修的厕所予以加固,整改到位。
对待工作,**铁面无私显正气;
对待群众,他却热血柔肠付真情。
做好未改制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是个“烫手山芋”,可当局党组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时,他一如既往地二话没说,不讲价钱,就像当年当兵时,连队吹响了冲锋号,哪怕有再大的阻力也要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信访维稳难度大,调解处理强,**充分发挥军人本色迎难而上勇担当。面对企业职工的无理诉求,他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
面对涉军人员的个人期盼,他反复核对材料,寻找支持,最大限度维护其合法权益;
面对年事已高的退休老人,他多次来回跑动,让老人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铁面无私,冰心有爱,霜情与晚节弥茂。正是因为心怀“有爱”,才能做到铁面无私。正是心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坚守和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精彩。
尽撒余晖老兵站好最后一班岗
“厕所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政治工程,组织选择我,是对我的信任,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同志,我服从组织安排,组织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回想走马上任**区“厕所”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一职,**感慨颇多。
从**区“厕所”决定打响第一起,筛选出这个指挥部办公室的牵头人选,便成了领导们心头的重要任务。要能吃苦耐劳,有工作经验,还要责任心强,有统筹能力,思来想去,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区商务局副**同志。可是老肖已年近59岁,即将退休,他是否同意接受这么一个繁重的政治任务呢?本着试一试的想法,区委领导找到了**征求意见。领导说明了意图,**二话没讲,一口应诺。
指挥部办公室共12位同志,**年龄最大,但他总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从不推脱,从不叫难。在**的身上,时间的变换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舞台的转变却把他的军人本色打磨得更加鲜明。一投身“厕所”,**便迅速带领指挥部办公室一班人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常常加班到深夜。节假日基本都在工地上度过,就连安家宁波的女儿生产,**竟连去带回才三天时间。有人说:老肖,你这大年龄,
怎么还是这么拼命工作?老肖总是笑着说:就是因为年龄大了,才更要抓紧时间为党和人民工作,不然再没有为民服务的机会咯。
林花谢了春红,老骥志在千里。在**的带领下,经过指挥部办公室一班人的共同努力,短短一年,**区已全面完成农村污水管网和公厕户厕建设,建成城乡公厕47座、村组公厕388座、交通旅游公厕13座、农户户厕28123座,创造了高质量引导全民参与,高质量谋划工作方案,高质量推进工程质量,高质量建立管护机制的“**经验”。
2019年5月,**当选为**区第五届劳动模范。所有人都说,这份荣誉,老肖实至名归!
雄心犹在夕阳正红,壮志再筹岁月还长。早已怀揣“退休证”的**,丝毫没有退出战场的迹象,一身正气,一心为民,初心依旧,一路向前,就是这位老同志的情怀,这位退役军人的本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