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听课的教师就我的这节公开课作了中肯而全面的评价,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朱宁伟:教师对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深刻,对教材的处理把握较好,能针对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看法设计出较好的延伸问题,使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开动脑筋、交流的时间不多,学生的发言机会(指全体)不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在上课时的体现是一种形式和流程,因为学生没有充分思考回答,教师就把答案和盘托出。这或许是上课的内容较多,面面俱到,因时间的限制而导致的。
董卫臣: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了朗读的训练。教师上课较投入,有激情,容易感染学生。 但是教师的激励措施并不到位。对回答好的同学没有进行鼓励,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朱宁伟:板书不规范,授课内容没有在黑板的主板面上体现,板书设计不好,没有体现主次。
董卫臣:对本文的难点──比喻修辞的讲解没有完全突破,在这一部分所花的时间不多。
朱宁伟:本课的内容较多,环节较多,还可以精当一些。
大家的建议、意见都很精当、肯切、有的放矢。当然,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有些看法有失偏颇,但作为教研活动,作为公开课的评课活动,听课教师的任何意见和建议都能给我做正面或反面的参照,于我是大有裨益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