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叙事 文似看山不喜平
【知识点击】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叙事自然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打个比方说,文章如果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那么,叙事就是使其挺拔自然、动静有致的筋骨。
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交代清楚,有条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所谓“清楚”,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明白,包括事情的缘起、经过、高潮和结局;所谓“条理”,指叙事要清晰明白,怎样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如何结构叙事的材料等等;所谓“繁简”,指叙事过程中情节铺排和叙述的多少,笔墨运用的疏密;所谓“详略”,指如何使用和剪裁用来叙事的素材,如同上述的“繁简”,围绕文章中心,当繁则“繁”,当密则“密”,反之,则可大胆地“简”和“略”。当然,叙事还有较高的要求,即叙事要讲究波澜,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讲在叙事的过程中尽量安排一定的不顺和波折,有离有合,有断有续等。
文章讲究章法,叙事这一文章的筋骨至关重要。了解其特点和要求,并在写作中努力实践,就能恰当叙事,为表达中心服务,写好记叙文。
【美文欣赏】
最初的晚餐 陈忠实
想到这件难忘的事,忽然联想到“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的名字,不过对我来说,那一次难忘的晚餐不是最后的,而是最初的一次,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陪外国人共进的晚餐。
那时候我三十出头,在公社(即现今的乡政府)学大寨正学得忙活。有一天接到省文艺创作研究室(即省作协)的电话,通知我去参加接待一个日本文化访华团。接到电话的最初一瞬就愣住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穿什么衣服呀?我便毫不犹豫地推辞,说我在乡村学大寨的工作多么多么忙。回答说接待人名单是省革委会定的,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这就意味着不许推辞更不许含糊。
我能进入那个接待的名单,是因为我在《陕西文艺》(即《延河》)上刚刚发表过两个短篇小说,都是注释演绎“阶级斗争”这个“纲”的,而且是被认为演绎注释得不错的。接待的人员组成考虑到方方面面,大学革委会主任、革命演员、革命工程师等,我也算革命的工农兵业余作者。陕西最具影响的几位作家几棵大树都被整垮了,我怎么也清楚我是猴子称王的被列入……
最紧迫的事便是衣服问题。我身上穿的和包袱里包的外衣和衬衣,几乎找不到一件不打补丁的,连袜子也不例外。我那时工资39元,连我在内养活着一个五口之家,添一件新衣服大约两年才能做到。为接待外宾而添一件新衣造成家庭经济的失衡,太划不来了。我很快拿定主意,借。
借衣服的对象第一个便瞄准了李旭升。他和我同龄,个头高低身材粗细也都差不多。他的人样俊气且不论,平时穿戴比较讲究,我几乎没见过他衣帽邋遢的时候。他的衣服质料也总是高一档,应该说他的衣着代表着70年代中期我们那个公社地区的最高水平。“四清”运动时,工作组对他在经济问题上的怀疑首先是由他的穿着诱发的,不贪污公款怎么能穿这么阔气的衣服?我借了一件半新的上装和裤子,虽然有点褪色却很平整,大约是哔叽料吧我已记不清了。衬衣没有借,我的衬衣上的补丁是看不见的。
我带着这一套行头回到驻队的村子。我的三个组员(工作组)经过一番认真地审查,还是觉得太旧了点,而且再三说我这不是个人问题,是一个“政治影响”问题,影响国家声誉的问题……其中一位老大姐第二天从家里带来了她丈夫的一套黄呢军装,硬要我穿上试试。结果连她自己也失望地摇头了,因为那套属于将军或校官的黄呢军装整个把我装饰得面目全非了,或者是我的老百姓的涣散气性把这套军装搞得不伦不类了。我最后只选用了她丈夫的一双皮鞋,稍微小了点但可以凑合。
第二天中午搭郊区公共车进西安,先到作家协会等候指令。《陕西文艺》副主编贺抒玉见了,又是从头到脚的一番审视,和我的那三位工作组员英雄所见一致:太旧。我没有好意思说透,就这旧衣服还是借来的。她也提醒我不能马虎穿戴,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国家影响政治影响”的大事。我从那时候直到现在都为这一点感动,大家都首先考虑国家面子。老贺随即从家里取来李若冰的蓝呢上衣,我换上以后倒很合身。老贺说很好,其他几位编辑都说好,说我整个儿都气派了。
接待的事已经淡忘模糊了,外宾是些什么人也早已忘记,只记得有一位女作家,中年人,大约长我十岁。我第一眼瞧见她首先看见的是那红嘴唇。她挨我坐着,我总是由不得看她的红嘴唇,那么红啊!我竟然暗暗替她操心,如果她单个走在街上,会不会被红卫兵逮住像剪烫发砍高跟鞋一样把她的红嘴唇给割了削了?
那顿晚餐散席之后我累极了,比学大寨拉车挑担还累。
现在,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常接待外宾并作陪吃饭,自然不再为一件衣服而慌乱奔走告借了;再说,国家的面子也不需要一个公民靠借来的衣服去撑持了;还有,我也不会为那位日本女作家的红嘴被割削而操心担忧了,因为中国城市女人的红嘴唇已经灿若云霞红如海洋了。 (选自作家出版社《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一书)
【阅读手记】
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件特殊的年代经历的特殊的事,作家的叙述是诙谐幽默的,但其中又夹杂着些许无奈。全文围绕见外宾时穿什么衣服组织材料,由自己穷困没有合适衣服,到向人借,到别人热情地拿来衣服……层层叠叠,似乎絮絮叨叨,读来却饶有兴味。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内容似乎与题目不太切合,题目为《最初的晚餐》,文章却没有详写晚餐的情况,只写了一位女作家的红唇。这就是作家行文的艺术,晚餐吃什么饭,见什么人,确实不重要,但一切的准备工作都是围绕“晚餐”展开,女作家的红唇也是那个年代令人关注的。这,就是对材料的取舍。
【佳作示例】
花香溢满爱
株洲市第十九中学1209班 刘佳军
当我再次路过那家花店时,一束束的康乃馨让我心中一暖。妈妈,请收下我对您的爱! 一年前的今天,节日的活跃气氛并未在我家上演,却更显冷清。天空中不断飘起小雨,我沮丧的望着窗外,心想:今天我拿什么来送给母亲?
今天是母亲节同时也是妈妈的生日,我想送点礼物给她。我从零花钱中抽出一张二十元大钞,来到街头,很快就瞄到一家花店,即刻进了店。
“老板,请问今天你们的康乃馨还有卖吗?”老板朝店内一扫,说:“哦,不好意思,今天是母亲节,康乃馨基本在昨天就已经预定完了。”听后,我失落的走出了店铺。
朝四处张望后,瞥见不远处有一个花木市场,心想:这么大的花木市场,应该有很多存货吧。之后撒开腿就跑了进去。
一进门,一阵香味就扑面而来。旁边有一个很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康乃馨十朵五十。虽然我知道我买不起,但还是叫来了服务员。“姐姐,这康乃馨多少钱?” “一束十朵五十。”女人都希望自己如花似玉,于是我继续卖好:“姐姐,我…没有这么多。”“嗯,四十总行吧,不可以再少了哦!”我望了望眼前的康乃馨,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心情无比沉重。
我的妈妈,她是一个宁可自己苦,不愿他人受累的人,为了家人,她成天默默劳累着。在我的记忆里,爸爸从未送她一枝花,我也从未送过她礼物。在今天——妈妈的生日——母亲节,我就不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吗?
随后,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出了花木市场,走到街上,一家一家的问过去,可是,要么是卖完了,要么是很贵我买不起。
天空中依然飘着细雨,我的心也如这雨丝一样凉凉的,我到一个书亭躲雨,准备买一本书回家,这时,一个卖花的女孩恰巧也跑到书刊下躲雨,我看了看她篮子里,正好有康乃馨。我对她说:“小妹妹,你这些花一共多少?多少钱?”“嗯,一,二…一共十朵,最后十朵,就二十块吧。”
雨,停了。似乎在为我开路。我的心像要飞起来一般,怀抱着这满满的爱,飞奔回家…… 在我的成长路上,这一束康乃馨将永远装满我的心间,花香中溢满了浓浓的爱,让我懂得了感恩。
【教师评析】
文章记录了一次给妈妈买礼物的经历,精彩的是文章的叙事很讲究,写买花可是这里那里都难以买到,但作者的决心很大,一定要买到心仪的礼物送给妈妈,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虽平实却显波澜,既真实又有浪漫,体现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教师下水】
梦里紫鹊界 江平
昨夜梦回,恍惚中到了朝思暮想的紫鹊界。我与紫鹊界的缘分,仅在于梦里几度,至今却还无法面晤,遗憾只留在似睡非醒的幻梦中。
二十多年啊,从雨湖的三月如烟细雨,到紫鹊界的五月绚丽阳光,这些梦里的场景久久无法抹去。
谁都会有年少轻狂,带上零星几十元钱,就敢闯天下。二十多年前,一来兴致,就有可能登上远去的列车,哪怕是逃票,也肆无忌惮的踏上火车。
记得有一次,和一帮子同学前往冷水江的波月洞,我们十几号人就只买了六七张票,售票员一节一节车厢的查票,我们就一节一节车厢的躲,后来躲不过了,就在小站下车,过一会儿又上来。走走停停,到目的地时已是凌晨,其实也就三两个小时的车程。但那时的我们,哪里会在乎这点时间?时间对我们来说是最廉价的,总认为自己有大把的光阴可以挥霍,只要能省钱,浪费点时间是不在乎的。凌晨到站,嘻嘻哈哈的在街头吃完夜宵,也不知在哪个
旅店窝了一两个小时,就天亮了,赶到公共汽车站,前往波月洞。刚开始,我们还按部就班的跟着大部人马走,后来就觉得没兴致了,我们找到没有开放的原始洞穴,一步一步的去“探险”。洞穴中阴暗潮湿,钟乳石上滑溜溜的,有好几次,我差点坠入万丈深渊。现在想想,还后怕。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我们从山的另一面爬了出来,重见天日时,发现山头特别荒凉,和我们进入的山口完全两样。大家又累又饿,觉得景色也不尽如人意。原计划先玩波月洞,再到梅山龙宫,再看紫鹊界,可这伙年轻人的兴致“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早一天的计划到这里也就碰了壁,在灰蒙蒙的山路上走了半天,才走到市区,又匆匆的踏上回校的火车,依然只买了几张票。
这是第一次在心里张望紫鹊界。
后来,多次到水车镇,就和紫鹊界近在咫尺,但那时眼里心里都只有一人一景,小小的心早已容不下许多的事物。每次到水车,也就在附近的山中闲逛,在开满野花的山间,在落满松针的小径,在吱吱作响的田埂,在金黄的麦浪里徜徉,足迹遍布门前屋后的每一处角落,却与到闻名遐迩的紫鹊界失之交臂。某个晚上,到朋友家去坐坐,往回走时,夜色已完全笼罩了整个天地。山村的夜晚静谧得有些怕人,山坳里零星的几点灯火,根本无法照亮山间的小路,偶尔的几声狗叫,倒还增加一些人气。我历来不敢走夜路,很小的时候,有时候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看完电影回家,总是紧闭双眼,在他们的最中间,任由他们拖着走回去的。哥哥姐姐们多次讥笑之后,也曾麻着胆子从乱坟岗走过,但最终也就一两次,胆子终究是没有练成。这一路胆战心惊,高一脚低一脚,也就没心思想那山坡上就是五色斑斓的紫鹊界了。紫鹊界就这样,在夜色中悄悄从我的身边溜过。
这也是我第一次与紫鹊界擦肩而过。
时序悠悠,二十多年里,错过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我也无法一一辨记,紫鹊界曾经向我敞开了心扉,而我却最终没能走进它的大门。其实人生中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驻足,而我们却只是一个过客,只能在梦中与它交会。我们寄身于天地之间,不也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吗?
【初试锋芒】
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或目睹了一种物,听了一句话或别人的一件事,忽然会引起对那久已逝去的往事的回忆。那曾经的一切又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请以《____________,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因此,要根据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完成这一步,要注意两点:一是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语,如:书包,红叶,铃声……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如:她的话,眼前的一幕,书中的红叶……二是补写的内容,要与原有的内容有机结合,不能不通顺或无意识中成了病句;最重要的是对材料的安排,题目决定了叙事的顺序必须是倒叙,由眼前回忆到过去,最后再回到现实;过去的事情要与眼前的事物有密切联系,不能相互游离;往事的选择无论大小,都要有意义,有值得回忆的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