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使学生能够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进行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乐意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实验。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省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磁珠
小组准备:三块长短不一的木板、三个木块、测力计、小车、记号笔、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个搬运工把重物搬到高的地方。从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几种搬运方式? 2、出示两张图片。
师:假如是你,你会选择哪种搬运方式?为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斜面。(板书课题:18.斜面)
3、齐读斜面的定义 二、了解斜面的结构特征。
1、下面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斜面的结构特征。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坡高、坡长、坡度 2、出示三角板,深入认识坡高、坡长、坡度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斜面的作用。 1、猜想:斜面的作用
教师板书:省力?
2、认识教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实验材料。
3、你想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把你的想法与小组成员交流下? 4、谁来说一下,你们小组如何进行验证?其他小组有什么建议? 5、教师补充实验方案:模拟搬运油桶
师:没有油桶怎么办?
5、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让我们来看一组温馨小提示。 6、小组开始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汇报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师:哪个小组先将你们的实验数据与大家分享一下?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斜面能谁能省力,从而验证了刚才的推测是正确的。(教师擦去:?)
(二)深入探究影响斜面省力的因素。
1、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沿斜面拉力是不同的,到底哪些因素决定了斜面的省力呢? 2、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些猜想,正确与否,还得让实验说话。(课件出示:实验方案)
(1)由于时间的关系,每一组选择感兴趣的一方面来研究。 (2)小组商议,你们想研究哪一方面? 3、出示温馨提示。
师:为了顺利完成实验,让我们来看温馨小提示。 心动不如行动,小组之间开始分工实验吧! 4、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5、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发现。 教师板书:坡度越小,越省力 坡长越长,越省力 四、学以致用。
如有两块一样结实的木板,一长一短(都能从地面搭到汽车车厢),你选用哪块木板,为什么?
五、找找斜面,说说运用。
1、正因为斜面的这种作用,所以在生活中应用斜面比较普遍,那么在生活中你在哪里用过或见过斜面?
2、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斜面的例子和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 六、课后提升。
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
18.斜面——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探究,学生已经知道如何进行学习探究。而生活中的斜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接触,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并且明确了观察探究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观察探究的兴趣比较高。本节探究的是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见过斜面的应用,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研究过。本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认识斜面如何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坡长越长越省力。知道生活中许多工具,方法都使用了斜面的原理。
18.斜面——效果分析
一、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实际水平有效处理教材
在《斜面》一课设计上,我就针对学生对“斜面”原有的认识对教材作了变动:在“发现斜面能省力”一环节加入“比较垂直提升小车与斜坡提升小车”体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数据发现“斜面能省力”。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课的特点—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科学是要讲证据的,科学是可以重复检验的,这就是“实证意识”。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证据成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探究影响斜面省力的因素时,我让小组内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再最短的时间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拿出最科学的结论,培养让证据说话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什么是证据,科学事实、科学数据就是证据。科学探究要重证据,应通过定量观察、测量、记录搜集科学事实和可靠证据。本课中学生要非常严谨地做好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三、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认真记录下自己小组的研究数据,根据数据,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然后大家汇报交流,最后依据数据得出“坡度越小越省力,坡长越长越省力。”的结论。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尊重数据(证据),让证据说话的科学态度。
从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小组之间都乐于合作与交流,非常的团结,通过小组的力量探究出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因素,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最后,学生发散思维,去寻找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超出了2分钟。今后我要努力改进,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18.斜面——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斜面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看见过推车、搬粮食、运货物,而且学生也有过在“斜坡”上向上推车很省力的生活体验。生活中对于“斜坡”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亲历“探究斜面省力大小的因素”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简单机械作用的活动,体会和认识到机械的有关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18.斜面——评测练习
本课在学生探究完斜面省力的因素之后,我采取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
有两个很重的油桶,我想把它搬运到大卡车上去,如有两块一样结实的木板,一长一短(都能从地面搭到汽车车厢),你选用哪块木板,为什么?
(让学生说出原因,更加深入认识了影响斜面省力的因素。)
18.斜面——课后反思
《斜面》这一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第18课,通过这一课让学生认识斜面,了解斜面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长越长越省力。。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斜面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斜面是否省力,这一个实验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找到疑问:“同学们的数据比较都能证明使用斜面省力,为什么省力的大小不一样呢?这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学生纷纷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找到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斜面的坡度大小是否影响斜面省力的大小;坡长的长短是否影响斜面省力的大小。
此外,在时间分配上我还应该注意,在探究斜面作用时,用的时间较长,造成后面的探究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因素时,时间很紧张。我觉得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很重要,可以说是越充分、周到越好。只有做到课前备课的充分、周到,才能使课堂的生成处理的更高效。
当然,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觉得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应该时时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抹亮色,让学生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生命的旋律,课堂也会萌发个性化的气息。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时时精彩的。
18.斜面——课标分析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使学生能够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进行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乐意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实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