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衽辑屯 EW(;UtlIIICIi 磁tlESEA C}薹 以“趣”探究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万志军 (江苏省宜兴市陶都中学,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围绕新课程理念,以“趣”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生命活力;可g/,通过实验“引”趣,让学生 “动”起来;以讨论“兴”趣,让课堂“活”起来;用激励“固”趣,诱发创新的热情。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实验;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118—02 地以实验导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让学生自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 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 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在学生缺乏兴趣的情况 己动手、动脑思考总结,从而领略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 二、讨论“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讨论是为了养成学生勤于思考、互帮互助的习惯, 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在讨论中培养质疑能力、 下,学生的求知欲、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 成了空中楼阁。怎样以“趣”焕发化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萌发创新意识。为此,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积极引导 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培养 团队精神、合作能力、集体观念。 其教学程序框图如下: 、实验“引”趣。让学生“动”起来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每个概念的 建立、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化 学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生动有趣的实验 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使学生疑惑和好奇 ……为此,在新授每一节课前,笔者一改传统的说教模 【案例1】:高中“钠的性质”教学片段。 师: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反应规律。 生: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 式,而以“化学奥妙无穷,趣味无穷”和学生一起探讨: 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师: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呢?为什么? 生:一定能,因为钠排在铜的前面。前面的金属可 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师:预计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案例2】:以学习氢氧化铝的性质为例,可设计以 下讨论: 生:有红色的固体附着在钠的表面。 1.提出问题:如何证实氢氧化铝具有酸性? (学生 讨论) 2.学生实验: (1)取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1C1 溶液中,观察 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变化。 师:真的吗? (接着演示钠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 验。) 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怀疑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反 应规律,也会怀疑教师实验的操作有“误”,产生了认知 冲突,从而更感兴趣的探索钠的性质。 (2)将AIC1,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中,观察实验现 象,并与第一个实验比较。 ~个个谜团,一个个悬念,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3./J、组讨论: 急切探究其根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尽量多 A、实验①:沉淀产生及消失的原因:——,结 教师研修・ 竺论:————。 ;实验②:观察实验现象:——,结论: 活的活动方案,组织观看TV专题节目,让学生上网查 询资料文献,进行社会调查等,这样的活动,学生探究 更自然、亲切而真实。实践证明,通过社会生活、热点, 强化了基本知识。既培养了实践能力经验.又增添了创 ; B、反应物的加入方式对反应现象有无影响? 4.实验归纳:将实验①②比较分析研究。 (在实验 ②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A1C1。溶液滴入NaOH溶液 瞬间稍纵即逝的白色浑浊,以及最后产生的白色沉淀现 象。)引导学生归纳反应原理: 新热情。 3.优化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堂教学行 为的改进,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关键,现代新型的教学模 式,以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例如, Al 崔告 】(0H),(白色沉淀 OH-A10z一(沉淀消失) 在讲CO:的性质时,教学过程如下: I(OH)3(自色沉淀)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对比分析,不仅使学生掌握了 实验操作方式对反应历程的影响,更培养了学生敏锐的 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如若将“讨论”教学行为 从课堂一直延伸到课外, 则更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三、激励“固”趣,诱发创新的热情 为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要及时的表彰和肯 定给予巩固。特别是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 新性见解和设想要予以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 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不断探索创 新,去争取新的成功。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 1.营造“固趣”的学习氛围。在化学教学中,成就 感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营造和谐、“固趣”的学习 氛围,要让每一个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快乐, “固 趣”的方法之一就是赞扬,善于用鼓励信任的表情加以 肯定与表扬,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对学生表现 出的某一方面的好品格,就在那些方面赞扬他,将他的 优点放大、升华,让他的缺点在优点的发扬中克服,让 他充满自尊地健康成长。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表扬的武器,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并在实践中品尝到创新与成 功的乐趣。 2.注重社会生活、热点,增添创新热情。从学生熟 知的生活和倍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 际,关注社会生活,关心热点问题,正是年青人的朝气 所在,如能抓住这一契机,无疑会给课堂增添一道亮丽 的风景线。 【案例3l:“水资源”的探究。 针对现行化学新课程,充分重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利用,合理精选并设计出科学探究的核心问题链。问题 一:调查学校或住处附近的空气、水源、土壤等污染情 形,试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并对防治污染提出合理 化建议。问题二: “节水与水净化”。问题三:就“水对 生物体的重要作用”等专题作单元探究活动,设计出灵 第一步,让学生自带实验器材自探。上课前要求每 位同学带一瓶自己喜欢喝的可乐饮料.课堂上让他们先 猜想CO:的性质有哪些,然后让他们打开自己的瓶子做 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性质。这样.一瓶可乐不仅解决 了CO:来源问题,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化学就在身边。在 探究C0 能否溶于水的性质时,指导学生将水倒人集满 CO 气体的矿泉水瓶1/3体积,用力振荡,不久矿泉水瓶 被自动压扁(或变形)。学生对于这种“出乎意料”的奇 异的实验现象会感到新奇和兴奋。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原因是什么?这样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地提升 和发展。 第三步,让学生拓展探索。再让学生做一个用火柴 检验CO 盛量实验和简单的擦火柴实验,学生的兴趣会 让学生联想到O 的制法和性质。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 观念.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多动脑筋, 多想办法,以“趣”拔动学生的心弦,将化学实验内容 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对 学术课程的学习与对社会实践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将 对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机 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阮源萍.提升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软实力【J】.实验室 研究与探索,2009,(1). [2]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2. 【4】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5]毕华林.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O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