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人角度谈诸葛亮的悲剧成因
作者:胡亮 游盼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4年第06期
当初,诸葛亮选择了实力与能力远逊于曹操的刘备,希望帮助刘备建立不朽的功业。姑且不论诸葛亮的选择是否正确,现只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用人,来探究诸葛亮失败的根源。
诸葛亮自出山以后,先是全心辅佐刘备打江山,后是一心帮助后主刘禅保江山,建立的功业也不可谓不大。而且,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很快就在刘氏集团中掌握了调兵谴将的权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他在用人上的一再失误,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的悲剧。
关羽可谓是《三国演义》中继吕布之后的第二号英雄,威震华夏三十年,罕逢敌手。勇则勇矣,其人义气特重,“千里走单骑”就可窥见一斑。但是,他还有点刚愎自用,目中无人。 关羽作为刘备义弟,是刘备帐下第一勇士,当然就总是用在最紧要的地方。这一点,作为刘备军师的诸葛亮当然明白,但他却忽视了关羽的义气与刚愎自用,用错了关羽。 华容道派关羽伏击曹操,是诸葛亮在使用关羽上的第一大错误。
当年曹操统兵五十万,南下统一全国,可谓尽其老本。赤壁一战,曹氏老本尽失,及至华容道,只有三百余骑,且“无衣甲袍铠整齐者”。而且,这一干人中,集中了曹氏集团赖以打天下的老本。一般的人都应该明白斩草须除根,如若不然,猛虎归山,后患无穷。华容道一役,是刘备消灭曹操的唯一机会。曹操一死,北方就会重新陷入军阀混战之中,而且在数年之内也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军事集团,即便形成,也不会像曹氏集团那样强大。只要北方一陷入战乱,诸葛亮就可以说动老友庞统出山,帮助刘备乘机统一巴蜀,而自己则与关、张、赵等一起镇守荆州,以防东吴。到那时,凭借刘备的政治影响力,卧龙、风雏的才干,关、张、赵的英勇,成为一股新的军事势力,徐图统一全国,也不是很难的事。但如若让曹操生还北方,以他的才干和号召力,短期内就可以再度强大起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短短的七年之内,曹氏军事集团就已经恢复了元气,并再度南下。这样的话,纵使刘备后来也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再去与强大的曹操争夺天下,就困难了许多。而这正是诸葛亮在华容道上用人失误,让刘备统一全国的梦想基本成为了泡影。
留关羽守荆州,是诸葛亮在使用关羽上的另一大错误。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大夫。”同书《吴志·吕荣传》注引《江表传》说:“(关羽)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同书《陆逊传》也说:“羽矜其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志骄意逸。”所谓“骄于士大夫”,“性颇自负,好陵人”,“矜其骄气,凌轹于人”,这是当时人们对关羽的共识,也是关羽最大的弱点。
荆州,原是刘表的地盘,刘表子刘琦死后为刘备所据,但荆州兵士及很多重要官僚都是原来刘表手下,如,荆州治中潘浚等。这就需要荆州的统帅要好好安抚士卒与荆州的官僚,但这些关羽做得到吗?他在出征前夕,还因一些小过错,痛打糜芳、傅士仁,罚二人一守南郡,一守公安,且扬言:“若吾得胜回来之日,稍有差池,二罪具罚。”这二人,一是刘备妻弟,一是刘备同乡,都跟随刘备多年,忠于刘备。但后来东吴攻陷荆州,二人不战而降,这其中与关羽对二人的虐待不无关系。试想,关羽对刘备的老臣都尚且如此,对别的人就更可想而知了。他与这些人同守荆州,荆州势大,这些人自不敢妄动;但荆州一旦有事,这些人会与荆州共存亡吗?糜主、傅士仁、潘浚等的降吴,荆州士兵关键时刻的离去,给了最后的答案,这是关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的直接后果。
另外,荆州作为蜀汉的战略前线,一方面要防备曹操的进攻,另一方面还要防止东吴的突袭。诸葛亮入川之前,送了“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方针给关羽,让其善保荆州。但是时间一长,关羽早忘于脑后。关羽在荆州,不断惹怒东吴。先是对刘备答应给吴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拒不执行,使东吴动了武力夺取荆州的念头;后来东吴主动提亲,将关羽之女许配给东吴世子,希望两家联手,共抗曹军,但被关羽粗暴拒绝,吴王大怒,将武力夺取荆州提上了日程。在这种情形下,面对荆州的诱惑再加上曹军的不断鼓动,使得孙刘之间合作的基础动摇了。东吴也深知,一旦刘备强大了,灭吴是迟早的事,所以他们选择了先下手为强,乘关羽远征,攻占了荆州。
可以这么说,让一个既不懂得搞好内部团结、又不懂得搞好外交关系的关羽来镇守荆州,荆州之失只是迟早的事。
谁也不能否认关羽的能力,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诸葛亮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荆州之失,关羽身亡,就无法避免了。这样一来,刘备集团就失去了进攻中原的关键桥头堡,也使“隆中决策”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成为泡影,为张飞、刘备之死吹响了前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