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来源:二三娱乐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教学中关注人(关注情感、态

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都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其基本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作为学校教育的优先目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爱、快乐、审美情感等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它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科中的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的简洁美;让学生感受数学化繁为简的概括美;化方为圆、化曲为直的转化美;层层演译的严谨美和逻辑美;富于变化的神奇美;数形结合的和谐美……让学生从心底上喜欢数学,喜欢学数学。

另外,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在教学上,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是苦恼、厌烦,势必会影响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并且要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积累愉快的体验,不

断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时间》这课时,教师先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几时上学?几时回家?什么时候睡觉?”全班同学都很感兴趣,愉快地说出自己的作息时间。接着,教师因势引导说:“假如我要画一个钟表,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师生合作画钟表的过程中,学生取得钟表结构的共识,学生在想与说的过程中,欣赏自己,欣赏伙伴,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历了“感到学习数学有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萌发学习数学的志趣”,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健康发展。

二、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具体目标。

数学科的特点是:知识内容前后连贯、系统严密、逻辑性强,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教育具有严谨性、确定性,教学中,在原有的概念的基础上推出新的概念,如:由加法8+8+8推出3个8相加,可以用简便的数学符号“×”来表示,8×3或3×8,由8+8+8=24,推出8×3=24或3×8=24的结论是正确的。再如把 转为 ,分析转化后 与 的联系,进而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确定无疑。教师根据学习数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推理、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要认真细致;计算要细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可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推理、验证使学生懂得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这一系统活动中,还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信心,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同时,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题材,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对自然与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了解一些数学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事例,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习惯用数学的眼光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注重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为调动学生情感意识提供民主环境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有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 威,将学生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尊重、民主、自由的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和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重建。与学生完全平等交流,学生既与你交流信息,也与你交流心事,从而让学生完全信任教师。在课堂上,学生认同教师,才会跟着老师学习。在教学中,师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并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相互启发的关系。我们应该提出师生间相互学习、交流,要让学生“如沐春风”。 应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坚持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努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使他们进行坦诚、和谐的情感交流与价值观交流,这样,课堂中进行的价值观教育才可能更有成效。

三、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良好的解题习惯应该是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如信心、毅力等)的参与中形成的,而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遇到难题时往往表现出缺乏耐心与信心,没有对目前解题策略与方法是否有效进行必要的调整,产生放弃或等待老师解决的心理;他们在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之后往往表现出欣喜与完成任务的心理,并没有自觉地对成功解出难题进行解题过程的必要反思与总结,真正体验到经过自己一番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快乐。这问题的实质

是学生对学习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