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教学研究
作者:徐翠玲
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9期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兼顾知识性和工具性的多功能学科。要想扩充自身知识能力、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就要学好语文这一学科。而小说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点内容,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小说教学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教学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教学 一、 引言
小说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小说教学存在较多困惑,呈现出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等现象,成为当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以小说教学内容为依据,对现代小说和古典小说的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为高中小说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论。 二、 目前高中小说教学法现状
一是教学模式单一。当今教育中我们所使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现在仍旧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不在少数,也就是说教学模式上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很多教师按部就班地用划分段落的低级水平为学生讲解小说,简单地划分段落,然后对每个段落进行总结并且共同探讨出小说的主旨。这种单一的方法在课堂中普遍存在,很多学生的兴趣也因此降低,这种方法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会影响小说的教学效果,这种现状亟须打破。
二是教学目标单一。语文是一门包括理论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多样性学科,所以要想学好语文就要把课堂和生活相结合,只有一方面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传统模式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中还没有被摒弃,填鸭式的教学、由老师唱独角戏的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单纯地只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形成教师教学的独特风格。在这种方法下,学生不是主体而变成一个看客,并没有参与进来,慢慢地学生也就失去了对小说的兴趣。 三是学生缺乏兴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让学生随意地发挥想象,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小说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相关信息,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困难。在整个小说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的,逐渐地就会失去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差了。
三、 小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 以文体特征为教学基础
小说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情景都做了详细的描写,而且小说的人物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这些丰富的人物和情节都是对社会现状的种种反映。所以,在进行小说教学的时候学生一定要详细地了解小说的特点,而且还要交流分析小说中出现的各个人物形象。另外,小说编写的意义也是我们需要探讨学习的。语文教学要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正确地运用小说教学法,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和特点。小说主要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中心,通过故事描写和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充分地熟悉故事情节,通过小说设定的线索引导他们进行人物分析,从而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并结合小说写作特点试图理解小说的语言运用和具体环境分析。因此,在阅读小说时,不能急于进入小说主要情节,首先要讲解课文体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特点,然后解决课文的主要问题。 (二) 重视故事情节讲解过程
一般情况下,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三部分,主要是为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事件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是小说的看点。了解了故事情节便可以让读者产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头绪,了解了事件发展的脉络,这样便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便学生对文章更好地理解。情节的本质就是人物性格,所以分析矛盾冲突也是分析人物性格的因素,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从中获得喜悦感。因此,在阅读小说时,首先要考虑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小说,熟悉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四个部分体现了小说中所写的生活事件的发展全过程,是小说的重要部分。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分析故事情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小说的主旨和把握小说的含义。 (三) 注重分析人物
小说既是文学作品又是艺术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强烈的印照。在学习小说的时候,一定要对人物形象和性格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进一步走进人物,进而感悟人物。学生只有仔细地探索了人物形象才可以更好地感悟小说的魅力。不同类型的小说中展现了特点不同的代表性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具有常人的共性,而且极具典型性,被很多的人所熟知。例如,提到《西游记》中的沙僧,我们会联想到一个勤劳质朴、任劳任怨的人物形象;而提到《水浒传》中的宋江,心中就会浮现出一个足智多谋、见义勇为的好汉形象;提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会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出现在脑海之中。以上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极其典型的,各自的特点不尽相同,但是在读到有关这些人的语言描写的时候,我们总会随着语言的深入而投入其中,获取精神享受。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小说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全面地分析典型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心理活动、肖像、动作等方面进行烘托,并且要详细地刻画人物所处的客观环境,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人物形成深刻的印象,并引导学生自主地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概括,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概括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力。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小说学习中,不仅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而且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乐趣。
(四)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死板的教学方法早应该被我们摒弃,原来按部就班的教学并不能像以前那样激发学习兴趣,现在甚至成为教学上的拦路虎。要想做好小说教学,风趣的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可以放映影视录像,可以表演情景剧,还可以自己编写小说。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增强了。这些活动式教学,能让学生在情景剧的过程中把握人物和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写作意图。这样的小说教学不仅提高了小说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让学生变为主体,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出来。例如在《祝福》中,作者主要是通过概括的手法,来刻画人物,运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祥林嫂的故事,采用倒叙写作手法,在序幕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尾。同时,作者还运用讽刺的语言和双重框架式结构,来描写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边城》作为“诗化”小说,对情节的描述较为淡化,语言细腻优美,文章整体上充满了诗情画意,能够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 四、 结语
教师要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力求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要职责,在自身对高中小说有了独到的见解之后要将其传授给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与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健.高中小说教学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宋石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27). 作者简介:
徐翠玲,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实验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