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最后一天,我去了邹城,去孟庙游览了一番。离得那么近,这还是我第一次去孟庙,虽然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么一个亚圣。
相比较于孔府孔庙,这里实在是有点寒酸,占地规模远没有后者大,而且有的地方已经显得很破旧了。不过呢,这里虽然少了几分气派与威严,但是却多了几分亲情味,人情味,着了几分众生相。
孟庙里,祭祀的不仅仅是孟子,在这里,还有一位伟大的母性,在承受着世人的香火与膜拜,那就是孟子的母亲。孟庙,那些依稀可辨读的残碑中,大多数也都提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造就了一位圣人的儿子,虽然他被誉为“孔子后一人”,可是圣人的光辉无论如何耀眼,都难以掩盖这位母亲的伟大。这在中国,是极为罕见的。虽然在中国,孝道一直为人们所提倡,可是那些历史上的名人中,有几个是女性呢?她们当中又有几个是以母亲的身份跻身神坛的呢?而那些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的母亲,又有几个人为人记住呢?从这点来说,孟母可谓“千古一人”。
在孟庙里,仅有康熙和乾隆的两座御碑亭,其余的所有以官方名义镌刻的石碑,都被收拢在了一个角落里,谓之“碑林”。除此之处,还有镶嵌在墙面的大量的碑记。这些碑记,大多是参观孟庙的游人游览至此,有感而作。由于作者是游人的身份,于是乎,即使是,也少了几分做作,多了几分自然,写的是感慨,抒发的是胸臆,比照的是人生。青砖道上,古树之下,鹭鸶的鸣叫声里,手抚断碑残片,于斑驳淋漓中,别是一种体味。
在孟庙的碑刻中,有两方石碑很是特别。一方是因修整扩建孟庙,需从周围居民购买一部分土地,立此碑以为契;一方是告诫的“勤廉铭”碑。这两方石碑,能够出现在孟庙,凭空使这本该庄严肃穆之处,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味道,使之不再是高高凌驾于众生的神之所在。
出了孟庙的大门,就是通往孟府的那条小道。很难相信,夹杂在在周围的民居当中的,竟然是亚圣后裔的府邸。或许这里之前不是这样的,或者也有过曾经的辉煌与气派,然而,现在当你走进这片住宅区,你已经丝毫没有了历史的局促感。这里纯粹的供游人参观的房屋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利用起来了,或作为纪念品出售的场所,或作为工作人员用房。从那些青砖古屋中,不时传出的人声,再一次昭示了,这里是尘世,圣人已经远离。
孟府很小,小到你一不小心就能走到外面的街上去。当你走出孟府,徜徉于那青石小道上的时候,看着孟府孟庙的红墙,以及红墙里那些青灰的屋檐,苍翠的松柏,再看着周围的那些作为民居的平房,躲闪着从你身边不时走过的骑自行车电动车,听着远处菜市场上的叫卖声,你真的很难置信,这里竟是一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思想的源头之所在。神圣与平凡,辉煌与平庸,圣人与凡人,文化的圣坛与世间的烟火,在这里结合的竟是如此的融洽,如此的无间。而这也应该正是孟庙孟府最大的魅力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