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古文,即中国古代的语言,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白话文才逐渐取代文言文。古文在表达意思的时候就没有现代文这么浅显易懂,它偏向于用一个字来表达出一个词的意思或者一句话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文越来越平民化、浅显化,在诗歌上的表现就是从诗经、唐诗,发展到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这都算是古文的文化载体。
而我们在这些文化载体中,就很明显
可以感受到,作者都是将一个故事、一段情感浓缩到诗歌中。所以,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学习古文,就需要一定的语文功底,鉴赏古文诗歌的美也需要一定的鉴赏技巧。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文,大多数都是一些唐诗和宋词,以唐诗居多。所谓“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形式较其他诗歌比较单一,读起来比较押韵,比较适合小学生去了解和学习古诗。例如:三年级学习的李商隐的《嫦娥》,其中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不仅读起来感觉很押韵,而且诗的字面意思也可以大概体会出来,更重要的是,这个也是初中甚至高中常考的名句。
在小学阶段,对于古诗的掌握要求,还仅仅停留在背诵的阶段,但是要想记忆的牢固一些,也是需要理解这些古诗的意思,懂得一些诗歌鉴赏技巧,才能知道自己背诵的是什么,
也为以后
其中
升入初中甚至高中,更深层次的学习如何鉴赏诗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需要好好掌握的就是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能大概从字面意思去分析诗句就可以了,赏方法。
一、通过诗句中的物象来鉴赏古诗
所谓“物象”,指的就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是具体可
下面就是一些具体的鉴
感的,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在古诗中放入物象,作者的目的就是为了言志、言情或者言心声。
(一)抓古诗中物象的特点
例如:李商隐的《嫦娥》中“云母屏风烛影深”一句,其中的“烛影深”这一物象,从它的特点出发,很形象的就显示出当时房间的烛影暗淡,表明烛已残,夜也将尽。在这里不仅可以用烛影的深来体现出夜色的深,
还可以从这里分析出,文中的主人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
公一夜未眠,烘托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出,抓住古诗中物象的特点,就可以大概分析出文中的情感,学生在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背”。
(二)抓物象与“志”的内在联系很多作者都喜欢在诗中表达自己的志向,
但一般不会明确的
也可以去理解记忆,而不是“死记硬
去表述,而是借助某一种物象来烘托自己的志向。所以,我们在分析古诗的时候,就要把握住物象与“志”的内在联系。例如:郑板桥的《竹石》,这一首七言绝句表面上都是在赞颂竹的刚毅,
表现出劲竹顽强的生命力,但实则是在借物喻人,用站立在破岩
中的劲竹表达出了作者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品德。
(三)抓物象的特殊含义
在古代,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特殊的含义和情感,例如:用“长亭折柳”来表达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用“月的阴晴圆缺”来表达人们的悲欢离合;以“田园山水、松风山月”来表达诗人的归隐山林之感;
用“故乡明月”来表达主人公
的思乡之情等等。这一些物象都被诗人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情感,学生把握住了这些物象的特殊含义,
就可以大概分析出整首诗的
感情基调,便于我们更好的去鉴赏古诗。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等句,就是借“月”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通过诗句中的意象来鉴赏古诗
所谓“意象”,指的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经过作者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使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被形象化,也让读者可以更加轻松的去感知诗中的情感。
(一)感知作者“以景抒情”的手法
在鉴赏古诗的时候,我们常说:“诗言歌咏,见景生情。”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
诗人在做诗的时候,往往是看到某一
或者在抒情的时候借助某一些
处景物便抒发出内心的一些感触,
景物来衬托。所以,在鉴赏古诗的时候就可以由诗中的景物来分析诗人的情感。这个和上面的“以物象传情”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还是有一些区别。这里强调的是诗人用景物来抒情,讲的是从某一个物象可以分析出一些诗中的情感。
而上面
例如:王观的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等诗句,就是用山水的特点来形容人的眼和眉,
后面的“欲问行
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就表达了诗人对鲍浩然的美好祝福。
(二)分析诗中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的诗歌中,诗人喜欢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予在所描写的景物中,以求达到融情于景的目的。这个和上面的“借景抒情”差不多,但是这里更强调的是,整首诗都在描写景物,需要我们在这些意境中去把握诗人的情感。而不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比较直白一些。比如:曹植的《七步诗》,整首诗表面都在描写豆秸燃烧豆子的情景,并且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实则上是在描写曹植自己与曹丕的状态与豆秸燃烧豆子的场景一样,融情于景,让读者很快就感知到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未明说却隐藏有深情,也就是通过诗的表面意思来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
三、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来分析古诗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就包括诗中的主人公和诗人自己,诗也可以通过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来实现。
(一)通过诗中的主人公来鉴赏古诗
在古诗中,通过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就可以表达出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从而更深层次的来
鉴赏古
鉴赏古诗。例如:怨妇诗,这一类题材的诗都是通过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来表达怨妇的情感。
(二)通过诗人来鉴赏古诗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诗人的人生经历、背景,在鉴赏古诗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比如:李白,一生仕途虽不如意,但其人豪爽大方,所以他的诗就具有“豪放飘逸”的特点。
上面讲述鉴赏古诗的方法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太多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还未涉及到
但是,这些也足够小学生去掌握和
学习的。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诗鉴赏方法,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