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西游记》第十一回)
(1)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
(2)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
【答案】 (1)泾河龙因触犯天条被判死罪,向太宗求救;太宗答应救它,但不料泾河龙仍被魏征梦中所杀。泾河龙就到地府状告太宗。
(2)玄奘。誓死去西天取回真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文段出自《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掌握。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赐号为“三藏”.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故答案为:(1)泾河龙因触犯天条被判死罪,向太宗求救;太宗答应救它,但不料泾河龙仍被魏征梦中所杀。泾河龙就到地府状告太宗。
(2)玄奘。誓死去西天取回真经。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学习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人物是玄奘,在“水陆大会”后发下誓死去西天取回真经的誓愿。
2.根据阅读名著完成下列题目。
(1)《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①________集(文体) ,作者是现代作家②________。《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话③________(文体),作者是④________。
(2)为了提高同学们对文学的兴趣,语文老师决定在班级举办《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请你编写推荐语,向其他同学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作者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讲述了作者入学前后的一些富有童趣的事。
C.这本书里的《二十四孝图》中提到了“老莱娱亲”“卧冰求鲤”等故事,作者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很有教育意义。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自私自利的衍太太,有沉醉于读书的寿镜吾老师,还有追求革命但备受打击迫害的范爱农……
(3)《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几个名号,如:石猴、孙行者、斗战胜佛、齐天大圣、美猴王等。请结合下列情节,将与之相对应的名号填在横线上。
在花果山他率先进入水帘洞,被众猴拜为“①________”;从龙宫得了金箍棒,到幽冥界的生死簿上除了名,被龙王和冥王告上天庭,玉帝接受太白金星的建议,招安孙悟空上天,封他官职为弼马温,让他管天马;因不满在天庭只做个弼马温,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接受独角鬼王的建议,自封为“②________”;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被唐僧救出,听说他已有“孙悟空”的法名,就给他起个混名,即“③________”。
【答案】 (1)散文集;鲁迅;小说;吴承恩
(2)C
(3)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
【解析】【分析】(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2)《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因此C错误,故选C。
(3)美猴王是孙悟空发现水帘洞后起的名。孙悟空是它拜师学艺时起的名。弼马温是它在天宫的第一个官职。齐天大圣是它与天庭翻脸后的自称。行者是取经时的称号。斗战胜佛是到天竺后的封号。①结合“在花果山他率先进入水帘洞,被众猴拜为”可知,这一情节是在他拜师学艺之前,并且此时已经被其他猴子封为首领,因此应称为“美猴王”。②结合“自封”可知,这是一个孙悟空给自己的称号,只能是“齐天大圣”。③结合“被唐僧救出,听说他已有‘孙悟空’的法名,就给他起个混名”可知,此时应该是孙行者。
故答案为:⑴① 散文集 ;② 鲁迅 ;③ 小说 ;④ 吴承恩
⑵ C
⑶① 美猴王 ;② 齐天大圣 ;③ 孙行者
【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名著作者、作品、作品内容及体裁。
⑵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情节的掌握,作答时需要依据原著内容作答。
⑶本题考查的是名著《西游记》中主要人物之一的孙悟空的名号以及来历,答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故事情节,孙悟空的经历,名号的由来等,细读记准是平时读书非常重要的一点。
3.根据你对于《朝花夕拾》的阅读,回答其后的问题。
(1)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哪些事情?
(2)《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答案】 (1)《阿长与<山海经>》阿长“大”字的睡相;切切察察的毛病;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讲长毛的毛病;寻购赠送作者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等。
(2)C
【解析】【分析】(1)鲁迅在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写到过“长妈妈”。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不识字的长妈妈给“我”买来了绘图《山海经》。除此以外,还写长妈妈“大”字的睡相;“切切察察”的毛病;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等。
(2)C.《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所以说,《故乡》不是选自《朝花夕拾》。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大”字的睡相;切切察察的毛病;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讲长毛的毛病;寻购赠送作者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等。
⑵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梳理能力。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必须多下功夫,对名著情节进行梳理,熟悉相关的人物、地点和事件。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⑵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 《朝花夕拾》 所包含的作品名称。
4.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写出下联。
上联: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下联:________
【答案】 示例:孙行者智调芭蕉扇(猪八戒大战流沙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要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并概述其相关的事件来拟写作答。采用宽对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孙行者智调芭蕉扇(猪八戒大战流沙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要做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5.回答有关名著的问题。
(1)“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这段文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情节是________。
(2)《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会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
(2)无常;五猖会
【解析】【分析】(1)根据语段理解,明确这段文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情节有: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
(2)根据语段理解,明确《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会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故答案为:⑴ 西游记 ; 孙悟空大闹天宫
⑵ 无常 ; 五猖会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及情节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明确出处。根据自己喜欢的名著情节写出一个。
⑵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通读《 朝花夕拾 》,明确包含的作品及重点章节内容。
6.《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山海经》,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的《________》,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________》。
【答案】 鉴略;天演论
【解析】【分析】《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
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故答案为:鉴略;天演论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7.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做人。阅读南朝宋刘庆义编写的小说《________》,懂得少年元方的方正;阅读美国女作家________的《再塑生命的人》,懂得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阅读________的《金色花》,通过儿童的视角感受对母亲的依恋。
【答案】 世说新语;海伦·凯勒;泰戈尔
【解析】【分析】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笔记小说”,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②《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文章叙写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有了新的生命,表达了作者老师的敬爱和感激。③《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名篇,通过儿童的视角感受对母亲的依恋。据此可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 世说新语 、海伦·凯勒 、泰戈尔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基本文学常识,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时注意积累。
8.名著阅读
(1)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以上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的《五猖会》一文,作者是________。
(2)请另外再写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含有“三”字的两个情节名称,例如“三打白骨精”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朝花夕拾;鲁迅
(2)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三气周瑜)
【解析】【分析】(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五猖会》介绍了五猖会的盛况。
(2)写出名著中含有“三”字的故事情节即可。如,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大青州、三借芭蕉扇等。
故答案为:⑴ 朝花夕拾 ; 鲁迅
⑵ 三借芭蕉扇 ; 三打祝家庄(三气周瑜)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结合语段内容的理解,判断作品与出处。
⑵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注意把握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含有“三”字的两个情节名称。
9.名著知识
(1)“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此语段选自当代作家________(作家)的《________》(作品)。表达了他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他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2)《荷叶·母亲》是冰心的赞美母爱的散文诗。冰心,原名________,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表现“童真、母爱、自然”为主题的诗集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再塑生命的人》歌颂了一位慈爱而伟大的老师________。(老师的名字)
【答案】 (1)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谢婉莹;繁星;春水
(3)莎莉文
【解析】【分析】(1)语段选自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2)冰心,原名谢婉莹。《繁星》《春水》所表现的主题是“童真、母爱、自然”。
(3)《再塑生命的人》中老师的名字是莎莉文。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故答案为: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⑵谢婉莹;繁星;春水;
⑶莎莉文。
【点评】⑴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⑵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⑶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①粗读原著,加深记忆。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
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②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
10.同学们在探究《镜花缘》中的唐敖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时,有的认为他们都很机智,有的认为他们都很勇敢。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阐述。
【答案】 示例1:我认为他们都很机智。孙悟空一路上与妖魔鬼怪斗智,如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中,不断与铁扇公主斗智;唐敖在女儿国,揭檄文治水智救林之洋。
示例2:我认为他们都很勇敢。孙悟空大闹天宫,勇敢地与天庭对抗;唐敖在淑士国挺身而出,救出身处险境的徐承志。
【解析】【分析】注意题干要求评价的是“有的认为他们都很机智。有的认为他们都根勇敢”,从二者中选择其结合各小说中的情节内容,分析出两个人物机智或勇敢的具体表现即可。认为他们都很机智。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唐敖在女儿国,揭檄文治水智救林之洋。认为他们都很勇敢。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突出表现了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三十二至三十六回,既对付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部分。这是孙悟空难得的遇到强敌没有寻找外援而是完全靠自己化解危机的案例。《镜花缘》中女儿国国王相中林之洋后准备招他为妃,林之洋想尽办法却脱不了身,受尽折磨,最后在唐敖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
故答案为:示例1:我认为他们都很机智。孙悟空一路上与妖魔鬼怪斗智,如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中,不断与铁扇公主斗智;唐敖在女儿国,揭檄文治水智救林之洋。
示例2:我认为他们都很勇敢。孙悟空大闹天宫,勇敢地与天庭对抗;唐敖在淑士国挺身而出,救出身处险境的徐承志。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完成这类性题目,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
11.名著片段阅读。
五猖会(节选)
鲁迅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有删改)
(1)选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下面三幅插画与此书内容相关,请根据画意,填写对应文章篇名。
A.《无常》 B.《阿长与<山海经>》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补相关情节或“我”的心情。
①________,兴奋激动→被父亲叫去拿书时,②________→被父亲勒令背书,难受恍惚→可以去看五猖会了,③________
(3)选文里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朝花夕拾》里还有不少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找出一位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简要概述与之相关的情节及其性格特点。
(4)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请你认真阅读选文,发现精彩,探究品析,完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卡片吧。
读书卡片
摘抄(好词,佳句):
品析(推荐策略:推敲词义/修辞/句式,标点):
【答案】 (1)B;C;A
(2)看工人做准备工作;忐忑不安;兴致全无
(3)示例: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严厉、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里的保姆阿长为“我”不辞劳苦地买来“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可见阿长是个关心爱护孩了、纯朴善良的人。
(4)示例一:摘抄:谨肃 品析:“谨肃”指谨慎恭肃,体现在当时等级分明的社会背景下,工人这样的下层老百姓对席丰的敬畏。
示例二:摘抄: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品析:此句运用比喻,“伸出许多铁钳”“仿佛深秋的蟋蟀”都将“我”被勒令背书的焦急、挣扎和无余表现得活灵活现。
【解析】【分析】 (1)图片①中所表现的是长妈妈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的场景,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图片②中的画面是童年的“我”捕鸟的情景,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图片③展现的是“无常”,出自《无常》。所以正确的搭配为:①B ②C ③A。
(2)文中写了自己去五猖会的一次经历,开始看着工人搬东西,“我”心情激动,“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父亲就站在我背后”要“我”背书,“我”于是“忐忑着,拿了书来了”;最终“我”“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之后,终于可以去看会了,然而“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
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我”兴致全无。
(3)从文中“去拿你的书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等句子可以看出父亲的严厉,这件事最终让作者难忘的原因不是五猖会的情景而是父亲强迫自己背书的经历,充分体现父亲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此外《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很多,可以从中选取一个,结合具体的事件对人物形象加以分析即可。示例: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指出“我”的解剖图中的错误,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据此理解作答。
(4)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从文中选择一个好的句子,然后任一角度赏析即可。示例: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该句运用了心理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失落和沮丧,表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心理的束缚。
故答案为:⑴B;C;A;
⑵看工人做准备工作;忐忑不安;兴致全无;
⑶示例: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严厉、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里的保姆阿长为“我”不辞劳苦地买来“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可见阿长是个关心爱护孩了、纯朴善良的人;
⑷示例一:摘抄:谨肃 品析:“谨肃”指谨慎恭肃,体现在当时等级分明的社会背景下,工人这样的下层老百姓对席丰的敬畏;示例二:摘抄: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
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品析:此句运用比喻,“伸出许多铁钳”“仿佛深秋的蟋蟀”都将“我”被勒令背书的焦急、挣扎和无余表现得活灵活现。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漫画点评)。作答本题时,需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分清图画一共由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分别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又各有什么意义,再按一定的顺序,用平实准确的语言描写画面内容即可,作答时,一定不能涉及到图画的寓意,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名著考查的主要题型。面对这种题型,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⑷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本题时,从文本当中挑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然后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进行赏析即可。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答案统一。
12.名著阅读。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実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
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眨眨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选段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
【答案】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由文段中“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眨眨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可知,“那妖魔”是会喷火的红孩儿,是“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
故答案为: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对名著的经典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都要理解和掌握,要结合选段准确回答。
1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
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1)《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人。
(2)以上选段内容出自( )
A.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黑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D.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3)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1)吴承恩;明
(2)C
(3)激将法,聪明,有计谋
【解析】【分析】(1)名著和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及谦词和敬辞的
区分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和作者,了解作家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2)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唐僧被抓,为了营救唐僧,猪八戒来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帮忙,孙悟空不肯,猪八戒使用激将法使孙悟空上当,答应和他一起去降妖,孙悟空变成百花羞的模样骗取黄袍怪的内丹,在黄袍怪招架不住的时候天庭来人把黄袍怪收走。故选C。
(3)这段文字写猪八戒借用黄袍怪的话来骂孙悟空,激起孙悟空的怒火,点燃他与黄袍怪一决高下的斗志,可知八戒用的是激将法,表明八戒知道孙悟空的性格所以对症下药,虽然八戒憨厚但懂得用心计,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⑴吴承恩;明;
⑵ C;
⑶激将法,聪明,有计谋。
【点评】⑴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⑵名著阅读中,要注意对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常识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⑶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平时看名著要识记作家、熟知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14.名著阅读。
精读与跳读是我们阅读文学名著时经常使用的读书方法,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读了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的故事,请你说说孙悟空借芭蕉扇遭到拒绝的原因。
【答案】 铁扇公主不借给孙悟空芭蕉扇,一是因为芭蕉扇是她安身立命的宝贝,不会轻易借给别人;二是因为铁扇公主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的儿子红孩儿。
【解析】【分析】根据《一调芭蕉扇》的情节“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到五万四千里外。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公主害怕忙回了洞府,闭门不出。悟空变作一只小虫,飞入洞中,钻在茶沫之下,随茶水被公主喝入肚腹之中,拳打脚踢,来回翻腾,公主腹中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分析,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贝,不会轻易借人。根据《大战红孩儿》情节分析,她和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然后综述两点原因即可。
故答案为: 铁扇公主不借给孙悟空芭蕉扇,一是因为芭蕉扇是她安身立命的宝贝,
不会轻易借给别人;二是因为铁扇公主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的儿子红孩儿。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要求学生结合原著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一调芭蕉扇》和《大战红孩儿》的情节,并写出罗刹女(铁扇公主)和红孩儿的关系即可。
1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这段文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________篇,原名________,后更名为《朝花夕拾》。
【答案】 (1)《西游记》;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2)10;《旧事重提》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根据选段内容分析即可。结合“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分析,出自《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然后写出《西游记》中精彩的、最喜欢的情节即可。如:真假美猴王,大闹五庄观等。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这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共有十篇文章,写了鲁迅
少年时代一直到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第一篇到第六篇主要写童心世界,第七、八篇写青年时代面临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九、十篇怀念师友,回顾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
故答案为:⑴ 《西游记》 ;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⑵ 10 ; 《旧事重提》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及情节的把握,要求学生根据选段内容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牢记《朝花夕拾》的常识及内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