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风力发电机功率调节技术综述

来源:二三娱乐
实用科技 风力发电机功率调节技术综述 阎继生 封文岗 牛伟(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北方工业大学) 摘要:本文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的两类功率调节方式,并进行了分析比 距的风力发电机的优越性显得更加突出和必要,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 较。 看,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中将会普遍采用变桨距技术。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功率调节变桨距控制 2变桨距控制原理及其控制过程 O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利用和 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 储量,由于上世纪下半叶的大量开采而日益减少:另一方面,是大量使 用石化燃料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这两方面的问题 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并在积极寻求能源的可 持续发展。风能作为一种蕴藏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其使用便捷,可再 生、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和 迅速发展,发展潜力巨大。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竞 争,新能源发电尤其是风力发电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 视。 1风力发电机的功率调节 变桨距控制(Active Pitch Contro1)技术简单来讲,就是通过调 节桨叶的节距角,改变气流对桨叶的攻角,进而控制风轮捕获的气 动转矩和气动功率。从目前的国内外风电控制技术发展来看,变桨 距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案,即统一变桨距控制(Collective Pitch Contro1)和独立变桨距控制(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o 2.1统一变桨距控制统一变桨距是指风力机所有叶片的节距 功率调节是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投入运行的机组主 角13均同时改变相同的角度。统一变桨距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变桨 要有两类功率调节方式:一类是定桨距失速控制:另一类是变桨距控 距方法,目前应用也最为成熟。统一变桨控制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分 为速度控制和功率控制,其控制框图如图一所示。 制。 1.1定桨距失速控制叶片固定安装在风轮上,角度不能改变, 2_2独立变桨距控制独立变桨距是指风力机的每支叶片根据 风力机的功率调节完全依叶片的气动特性,称为定桨距风力发电机 自己的控制规律独立地变化节距角B。独立变桨距控制是近几年在 组。这种机组的输出功率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从Cp的关系看,难 统一变桨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变桨距控制理论和方法。由于 塔影效应等不可避免的干 以保证在额定风速之前C。最大,特别是在低风速段。这种机组通常 水平轴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存在风切效应、设计有两个不同功率,不同极对数的异步发动机。大功率高转速的 发动机工作于高风速区,小功率低转速的发动机工作于低风速区, 由此来调整入,追求最佳Cp。当风速超过额定风速时,通过叶片的 失速或偏航控制降低Cp,从而维持功率恒定。实际上难以做到功率 恒定,通常有些下降。 1-2变桨距控制为了尽可能提高风力机风能转换效率和保证风 力机输出功率平稳,风力机可进行桨距调整。叶片不是固定在风轮轮 毅上,在定桨距基础上加装桨距调节环节,使桨叶可绕自身轴转动,称 为变桨距风力机组。比较来看,定桨距失速控制风力机机构简单,部件 少,造价低,并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利于市场竞争。但失速型叶片本 身结构复杂,成型工艺难度也较大,随着功率增加,叶片加长,所承受 的气动推力增大,叶片的失速动态特性不易控制,使制造更大机组受 到限制。变桨距型风力机在各种工况下《起动、正常运转、停 可按最 佳参数运行,使输出功率曲线得到优化,可使桨叶和整机的受力状况 扰因素,使得作用在风轮叶片和塔架等部件上的载荷存在时间上和 空间上的不均匀性。风力发电机组容量越大,风轮直径越大,载荷的 不均匀性越严重。 3变桨距系统驱动方案 目前,国内外已投入使用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距系统主要有 两种驱动方案,一是液压驱动,另一是电机驱动。液压驱动变桨距系 统具有响应快、扭矩大、运行平稳、可与偏航、制动等系统共用油源 便于集成化布置等优点,多用于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统一变桨距结 构,其主要缺点是油液的泄漏问题。电机驱动变桨距系统具有结构 简单、无泄漏等优点,便于实现独立变桨距控制,其主要缺点是随着 机组容量的增大,电机惯量也增大,使动态响应特性变坏,而且频繁 的调节桨叶,容易使电机因过热损坏。 参考文献: [1】马洪飞,徐殿国.几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案的对比分析【J】. 2000,10:1—4 大为改善,还可以使发动机在额定风速以下的工作区段有较高的发电 电工技术杂志.【2】叶杭冶.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量,而在额定风速以上高风速区段不超载,不需要过载能力大的发动 f3】张洋,李强,张晓东.“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综述”.水利电力机械. 机,当然它的缺点是需要有一套比较复杂的变距调节机构。随着风力 2007年7月第29卷第7期 发电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风力发电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变桨 (上接第225页) +25.47+24.84+24.79+24.85+24.62+24.76+24.65+24.43 计算),效果显著。 5结束语 +2472+2446十249+24#2+2432+247+24.57+24.7)/24=1426KW 送热风机P=I 732×UXI×cosO , 日耗功率P=1.732×0.85×380×(31.22+31 2+31.16+31.28 +31.34+35.71+35.69+35.71+34.71+30.87+26.65+27.1 7+28.63 +27.65+29.89+29.85+29.83+27.99+27.47+27.41+27 1 7+26.05 这次变频技术改造获得很大的成功,因此,我们决定对全厂风机 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控制精度,节能降耗,使砖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 利位置。 参考文献: +30.33+ )/24=1 6.96KW 四台风机每日共耗电=(14.26X24×2)十(16.96X24×2) =1498.88度 变频改造后风机日耗电量平均节省1381.12.度,。每年(按工 作9个月计算)可节省电费侣6451.2元(按平均每度电费0.5元 f1l白铭声,陈祖苏.流体机械.煤炭工业出版社.1983年12月 【2增 淑华.电机学.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年3月 【3】程隆贵.低压电器.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5月 【4] ̄lj美俊.变频应用与维护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1月 【5】方承远.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 O月 2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