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诊断学(问诊、切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来源:二三娱乐


中医诊断学(问诊、切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 寒战与高热交替,每二日发作一次者多见于病证是( )(2011年第17题)

A.少阳证 B.营分证 C.湿温病 D.疟疾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大纲中问寒热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寒热交替,发作有时,这是疟疾的表现。每二日发作一次为间日疟。故选D。少阳证为寒热往来,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营分证为夜热早凉;湿温病为身热不扬,需要记住这几个特殊热型。

2. 中焦湿热郁蒸所致的异常汗出是( )(2010年第17题) A.手足心汗 B.阴部汗出 C.心胸汗多 D.半身汗出

正确答案:A

解析:考查问汗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湿热郁蒸,迫津上越,应为但头汗出。可见考研偶尔也会出有歧义的题,让人无从下手。《2012年考试大纲》上给出答案为A,但手足心汗因为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热,迫津外泄,脾虚运化失常引起,应为头汗。

3. 绞痛一般不见于( )(2010年第18题) A.头颅部 B.心胸部 C.腰腹部 D.脘腹部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问疼痛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绞痛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瘀血、结石、寒凝皆可导致气机闭阻出现绞痛,绞痛一般发生于空腔脏器,如胃脘、肠腔、肾脏、心脏。头颅一般不见绞痛。故选A。

4. 痰湿困脾所致嗜睡的特点是( )(2009年第19题) A.精神疲惫,似睡非睡

B.饭后嗜睡,神疲倦怠 C.昏睡伴有鼾声、痰呜 D.困倦嗜睡,头脑昏沉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睡眠的内容,属于识记型、理解型考题。嗜睡是指痰湿困脾,清阳不升,则困倦嗜睡,头脑晕沉。A选项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的表现,B选项为中气不足,脾失健运的表现,C选项若患者日夜沉睡,神志模糊不清,不能正确应答,或伴有鼾声、痰鸣者,属于昏睡的范畴。

5. 尿后为余沥不尽多由于( )(2009年第20题) A.肾气不固 B.肾阳虚弱 C.瘀阻膀胱 D.膀胱湿热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小便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尿后余沥不尽是指小便后仍有少许尿液点滴而出的情况,多因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常见于老年或久病体衰者。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人生活史内容的是( )(2008年第17题) A.平素健康状况 B.生活经历 C.精神情志 D.饮食嗜好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的具体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A选项为既往史的内容。

7. 症见寒战,继而高热,反复发作,每一口一次,多见于( )(2008年第18题)

A.少阳病 B.湿温 C.疟疾 D.瘟疫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寒热,属于识记型考题。症见寒战,继而高热,反复发作,每三日一次,多见于属于三日疟。故选C。

8. 自汗与盗汗并见的常见原因足( )(2008年第19题) A.血液亏虚 B.阳气不足

C.阴液亏虚 D.气阴两虚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汗出的原理,属于理解型考题。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故见自汗;阴虚阳亢而生内热,入睡则卫阳由表入里,肌表不固,内热加重,蒸津外泄而汗出,故见盗汗;若气阴两虚则自汗、盗汗并见。故选D。

9. 下列证候中,不出现耳鸣的是( )(2008年第28题) A.肝火炽盛证 B.寒滞肝脉证 C.肾精不足证 D.肝阳上亢证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耳鸣,属于理解型考题。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尤甚,或新起耳暴聋者,多属实证。可因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毒损伤耳窍等所致。渐起耳鸣,声细如蝉,按之可减,或耳渐失聪而所力减退者,多属虚证。可因肾精亏虚,或脾气亏虚,清阳不升,或肝阴、肝血不足,耳窍失养所致。故选B。

10. 泻下黄臭秽稀便,排便不爽者,其病机是( )(2007年第16题) A.暑热内蕴 B.脾气虚弱 C.湿热内阻 D.肝郁脾虚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二便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温热下迫大肠,则泻下黄褐臭秽稀便;湿热蕴结肠道,气机不畅,传导不利,故有排便不爽。故选C。

11. 胸背彻痛剧烈,主要是由于( )(2007年第17题) A.痰浊阻肺 B.痰热蕴肺 C.心血不足 D.心脉闭塞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疼痛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胸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清冷者,多因心脉急骤闭塞所致。

12. 风湿头痛的特点是( )(2007年第24题) A.头痛如裹 B.头痛如刺 C.头脑空痛 D.头痛如劈

正确答案:A

解析:考查头痛的分型及鉴别,属于应用型考题。B选项为瘀血头痛,C选项为虚性头痛,D选项为外感头痛。故选A。

1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闭经常见原因的是( )(2007年第159题) A.痰湿阴滞胞宫 B.气滞血瘀 C.寒凝血瘀 D.肝郁血热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问经带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D选项肝郁血热,热迫血行,导致月经先期或过多的病变,而不是闭经。故选D。

14. 发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属于( )(2006年第19题) A.骨蒸劳热 B.湿温潮热 C.阴虚内热

D.阳明潮热E.气虚发热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寒热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湿温潮热的特点是身热不扬,午后和夜间低热。多属阴虚火旺或者瘀血久积。

15. 湿邪困遏作痛的特点是( )(2006年第20题) A.重痛 B.胀痛 C.冷痛

D.隐痛E.刺痛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疼痛,属于识记型考题。湿邪困阻气机所致疼痛为重痛,即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由于湿性重浊黏滞,故湿邪阻滞经脉,气机不畅,使人:使沉重而痛的感觉。

16. 阳明潮热的时间是( )(2005年第19题) A.11~13时 B.13~15时

C.15~17时

D.17年第19时E.19~21时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寒热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阳明潮热又称为日晡潮热,下午三到五时发热。故选C。

17. 大便先干后溏属于( )(2005年第20题) A.脾气虚弱 B.肝郁脾虚 C.肝胃不和

D.脾肾阳虚E.大肠湿热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二便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吸收输布失常,则可见大便先干后溏;肝郁脾虚的症状为大便时干时稀;脾肾阳虚,则久泄久痢,或五更泄泻;大肠湿热为大便黏滞不爽。故选A。

18. 睡时汗出,醒时汗止,称为( )(2004年第16题) A.盗汗 B.绝汗 C.自汗

D.大汗E.战汗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问汗,属于识记型考题。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称为盗汗。绝汗指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常是亡阴或亡阳的表现。自汗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的症状。战汗指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

19. 妇女月经先期而来,色深而质稠,此证属于( )(2004年第19题) A.气不摄血 B.肝气郁滞 C.血热内迫

D.寒凝血瘀E.气滞血瘀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经带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月经先期有气虚、血热、脾虚、肾虚等原因,经色深而质稠,则为血热出血,故选C。

20. 大便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酸腐臭秽者,多因( )(2003年第19题) A.大肠湿热 B.寒湿内盛 C.伤食积滞

D.脾胃虚弱E.肝胃不和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问诊中问二便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伤食积滞,故脾胃运化失职,食谷难消,且酸腐臭秽。故选C。

21. 病人口淡乏味,常提示( )(2002年第17题) A.肝脾不调 B.脾胃湿热 C.脾胃气虚

D.肝胃不和E.食滞胃脘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问口味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病人味觉渐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

22. 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 )(2002年第20题) A.自汗 B.盗汗 C.蒸汗

D.冷汗E.战汗

正确答案:E

解析:此题考查问汗出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战汗为正邪交争而汗出,战汗后是正胜邪退还是邪盛正虚,提示了一个发展的转折点。故选E。

23. 妇女月经先期而来,繁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 ( )(1999年第18题)

A.气虚不能摄血 B.肝气郁滞 C.血热内迫

D.寒凝血滞E.瘀血积滞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经带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经色深红、量多、质稠为血热的特点。故选C。

24. 病人有无遗传性疾病,属以下哪项内容( )(1999年第19题) A.既往史 B.家族史 C.个人史

D.婚姻史E.生育史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

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等。选项婚姻史和生育史属于个人史的内容。A选项既往史包括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患病情况。B选项家族史是询问病人的家庭成员的健康和患病情况。主要是遗传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C选项个人史主要包括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等。

25. 风湿头疼的主要特点是( )(1997年第22题) A.头痛如裹 B.头痛晕沉 C.头脑空痛

D.头痛连项E.头痛绵绵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疼痛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

26. 病人饥不欲食可见于( )(1997年第26题) A.胃火亢盛 B.胃强脾弱 C.脾胃气虚

D.湿邪困脾E.胃阴不足

正确答案:E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饮食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

27. 以下何证无胁痛( )(1994年第20题) A.少阳证 B.悬饮

C.肝胆湿热

D.肝阴虚E.血虚

正确答案:E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疼痛的内容,属于综合型考题。胁痛指胁的一侧或两侧疼痛的症状。两胁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肝胆又位于右胁下,故胁痛多与肝胆病变有关。肝郁气滞(走窜痛)、肝胆湿热(灼痛)、肝胆火盛、肝阴亏虚及饮停胸胁,阻滞气机、经脉不利,均可导致胁痛。少阴病为《伤寒论》六经辨证中足少阴胆经病,也有胁痛的表现。

28. 身热不扬的表现,多由于( )(1992年第19题) A.脾气虚损 B.阴经郁热 C.外感风热

D.湿遏热伏E.阳明腑实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的问寒:热的内容,属于综合型考题。身热不扬见于

湿热瘀滞,湿邪属阴,其性黏滞,湿热相合,故发热的热势不高,故选D。阴经郁热的发热为手足心发热,阳明腑实的发热为日脯潮热。

29. 多食易饥,大便溏泄是( )(1991年第14题) A.食积不化 B.脾胃虚弱 C.肝脾不和

D.胃火亢盛E.胃强脾弱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饮食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消谷善饥,兼大便溏泻者,属胃强脾弱。胃强则胃腐熟功能亢奋,故消谷善饥或多食易饥;脾弱则脾运化无力,故大便溏薄。

A.肝胃郁热 B.脾胃湿热

C.脾胃气虚

D.肾虚水停(2010年第89,90题)

30. 口黏腻而甜的病机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B

31. 口淡无味的病机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问口味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脾主甘,口黏腻而甜为脾胃湿热。口淡无味因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

A.消谷善饥 B.偏嗜食物 C.厌食

D.饥不欲食(2008年第89,90题)

32. 胃阴虚可见( ) A. B. C. D.

正确答案:D

33. 胃火炽盛可见( )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问诊中问饮食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胃阴虚虚火灼胃,故常感饥饿,阴虚腐熟水谷功能降低,故不欲食。胃火炽盛则胃的收纳腐熟功能增强,故消谷善饥。

A.中风 B.痿证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1999年第105,106题)

34. 半身汗出,见于( ) A. B. C.

D.

正确答案:C

35. 但头汁出,见于( )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汗出的原因,属于应用型考题。半身汗出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络,营卫不能周流,气血失和所致,常见于痿病、中风或截瘫病人。而但头汗出常见于上焦热盛,迫津外泄;中焦湿热,湿郁热蒸,迫津上越;元气将脱,虚阳上越,津随阳泄。

A.身热不扬 B.高热不退 C.午后低热

D.日晡潮热 E.发热重。恶寒轻(1996年第81,82题)

36. 阴虚潮热,可出现( )

正确答案:C

37. 阳明潮热,可出现( )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寒热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阴液亏虚,不能制阳,机体阳气偏亢,午后卫阳渐入于里,夜间卫阳行于里,使体内偏亢的阳气更加亢盛而生内热,故午后和夜间有低热。阳明潮热又叫日晡潮热,指下午3~5时(申时)热势较高。

A.口淡乏味 B.口甜而黏腻 C.口苦

D.口中泛酸 E.口中酸馊(1992年第79,80题)

38. 肝胃蕴热可见( )

正确答案:D

39. 脾胃湿热可见( )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饮食口味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A选项为脾虚证,B选项为脾胃湿热,C选项为心火或肝胆火旺盛,D选项为肝胃郁热或伤食。E选项为伤食。

40. 腰痛的病因病机是( )(2011年第134题) A.肾精亏虚失养 B.寒湿侵袭经络 C.瘀血阻滞经络 D.湿热蕴结下焦

正确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疼痛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腰为肾府,肾精亏虚失养会导致腰痛隐隐。寒湿、结石、瘀血邪气阻滞经络皆可以导致腰痛。湿热蕴结下焦,可影响到泌尿、生殖系统,男性出现少腹、会阴、睾丸等处胀痫不适。女子出现带下量多、色黄等表现,不会出现腰痛。故选ABC。

41. 下列证候中,可出现厌食的有( )(2010年第134题) A.食积胃脘证 B.血瘀胃脘证 C.肝胆湿热证 D.胃火炽盛证

正确答案:A,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饮食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食积胃脘,腐熟不及导致厌食;肝胆湿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可导致厌食口苦。胃火炽盛导致多食易饥;血瘀胃脘可冈胃脘疼痛而进食减少,但不是厌食。

42. 渴不多饮可见于( )(2009年第134题) A.痰饮内停 B.湿热证

C.热入营分证 D.血瘀证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饮食口味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痰饮内停,津液不能气化上承于口,故口渴,但体内有饮邪,故不多饮。湿热证由于热邪伤津则口渴,体内有湿故不多饮。热入营分证邪热耗伤津液,故口渴,但热邪又能蒸腾营阴上潮干口,故不多饮。血瘀证瘀血内阻,津失输布,故口干,体内津液不亏乏,故不欲多饮。

43. 口占可见于( )(2009年第135题) A.肝郁气滞证 B.脾胃湿热证 C.肝胆湿热证 D.肝火上炎证

正确答案:C,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口味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口苦指口中常觉苦味,多见于肝胆火旺、湿热内蕴致胆气上逆所致。故选CD。

44. 可发生绞痛的病证有( )(2008年第134题) A.心脉瘀阻 B.结石阻塞 C.寒凝肝脉 D.寒滞胃肠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疼痛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A选项可见于心绞痛;B选项可见于肾绞痛、胆管绞痛等;C选项可见于疝气的绞痛;D选项可见于胃肠绞痛。故选ABCD。

45. 瘀阻胞络可导致( )(2007年第116题) A.痛经 B.闭经

C.月经后期

D.月经先后不定期

正确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经带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瘀血阻滞胞官可以导致痛经、闭经、月经后期。故选ABC。月经先后不定期的病因有脾虚和肝郁。

46. 小便次数和尿量均明显减少的原因有( )(2006年第116题) A.热邪亢盛 B.吐泻过度

C.肾气不固,排尿失摄 D.津液不化,水湿内停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二便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小便次数和尿量明显减少见于体内津液亏虚和津液停聚。热邪伤津,吐泻伤津都会导致体内津亏,而D选项津液内停,水液代谢受阻,故尿量少。

47. 但头汗出可见于( )(2005年第114题) A.上焦邪热 B.中焦湿热 C.外感风热 D.虚阳上越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汗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病理性但头汗出可见于中焦湿热,湿郁热蒸,迫津上越;上焦邪热,迫津外泄;元气将脱,虚阳上越,津随阳泄。外感风热多为全身汗出。

48. 嗜睡的病机是( )(2005年第115题) A.痰火扰神 B.痰湿困脾 C.心肾阳虚 D.心肾不交

正确答案:B,C

解析:此题考查问睡眠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嗜睡多因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阳虚阴盛或痰湿内盛所致。困倦嗜睡,头目昏沉,胸闷脘痞,肢体困重者,多是痰湿困脾,清阳不升所致。精神极度疲惫,神识蒙咙,困倦易睡,肢冷脉微者,多因心肾阳虚,神失温养所致。故选BC。

49. 闭经的原因是( )(2004年第120题) A.肝郁 B.血瘀 C.虚劳 D.妊娠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月经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闭经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未受孕、不在哺乳期,而又停经达3个月以上的症状。闭经是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燥,血海空虚;或因痨虫侵及胞宫,或气滞血瘀、阳虚寒凝、痰湿阻滞胞脉,冲任不通所致。

50. 周身浮肿,小便不利可见于( )(2004年第124题) A.肾阳虚 B.寒湿困脾

C.肾气不固 D.脾阳虚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小便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肾阳虚或脾阳虚致水液代谢失常,水湿犯溢肌肤故见周身水肿,阳虚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则出现小便不利;寒湿困脾,中阳被困,不能温化水湿,出现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则小便不利,故选ABD。C选项引起小便频数,

51. 湿热痢疾的特点是( )(2003年第119题) A.里急后重 B.肛门灼热 C.下利脓血 D.滑泻失禁

正确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大便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湿热壅滞肠道,肠道传导失司,脉络受损,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则下利脓血;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里急后重,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故选ABC。D选项见于脾肾虚损,肛门失约。

52. 带下量多,色白、清稀、无臭,其病机是( )(2003年第120题) A.肠胃有寒 B.脾虚不运 C.膀胱湿热 D.寒湿下注

正确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经带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带下多体现了脾虚不运;带下色白清晰的寒象,为寒湿下注的特点。故选BD。

53. 四肢厥冷可见于( )(2003年第121题) A.真热假寒 B.阳虚 C.阴虚 D.亡阳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问寒热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真热假寒为阳盛于内,格阴于外的证侯,故可见四肢厥逆的假象;阳虚不能温煦四肢,也可以见四肢厥逆;亡阳阳气欲脱会出现肢厥;C选项阴虚发热,不会出现四肢厥冷的表现。故选ABD。

54. 但头汗出的原因有( )(1998年第133题)

A.中焦湿热 B.上焦邪热 C.外感风热 D.虚阳上越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汗出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

出现失眠的常见原因有( )(1997年第134题) A.心肾不交 B.痰湿困脾 C.心脾两虚 D.脾气虚弱

正确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睡眠的病因,属于综合型考题。失眠病机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心肾不交为心肾既济失调所致的病证。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心肾不交即心阳不能入于肾阴,可致失眠。心主血,脾主运化,心脾两虚,气血化源不足,心神失常,可致失眠。故选AC。

55. 多食易饥可见于( )(1995年第134题) A.脾胃湿热 B.胃火亢盛 C.胃强脾弱 D.胃阴不足

正确答案:B,C

解析:此题考查问诊中问饮食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