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编号: 026 年级:七年级 第17周第4\\5课时 上课时间:5月30日 教导处签字:
课题:猫 郑振铎
晨读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划出不懂的句段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5、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知识链接
郑振铎 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学者、翻译家、考古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区乘凉桥),曾在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就读。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 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导学案》。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3、要充分预习,品味重要语句,
4、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把握文章主旨。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 ,运用好双色笔。
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1、对子互学 相互检查自学情况,并给对方评级2分钟 2、互助学习 共同探讨疑难 3分钟
3共同学习 共同解决疑难,准备精彩展示 3分钟
展示、质疑提升环节 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 板块一 查预习 (课前组长检查) 1、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 ) 郁( )闷 一缕( ) 娱( )乐 污涩( ) 怂恿( )婢女( ) 蜷( )伏 惩戒( ) 怅然( ) 2、积累词语:(在摘抄本抄下你积累的词语并解释) 板块二 读猫 说故事 咱们首先进行的是第一个活动:读猫。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各有所爱。那就学学孙悟空变身一只猫,讲讲猫的故事吧。 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板块三 读人,悟真情 【学习提示】俗话说:言为心声。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速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圈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养猫,有欢乐有悲伤。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 板块四 读生活,说感悟 1、说感悟 【学习提示】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读过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作者仅仅是在说猫吗?我们分明有种错觉: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 请你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感悟的话。 “(对于) ,我想对你说 ”请选取一个对象,畅所欲言。 可怜的第三只猫,我想对你说: 对文中的“我”,我想对你说: 对文中的“我”妄下断语打可怜猫的事件,我想对你说: 对生活中的人们,我想说: 2、问题研究 【学习提示】探索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讽喻的是什么社会现象,在哲理层面上是什么意思。默读课文,画出抒情议论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周家的丫头代表了怎样一种人?“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代表了怎样一种人? 2、 为什么周家丫头这种人也应该责怪? 3、 按作者的想法,怎样做才是好人? 4、“我”为什么会“妄下断语”?教训是什么? 5、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感到如此痛心? 6、应该怎样对待错误,特别是伤害他人的那种错误? 7、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归纳主旨: 板块五 再读文,品妙点 下面我们来说文,说什么呢?说它的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这篇文章的语言有很多个妙点,咱们说语言之妙只说作者描绘三只猫的相关文字传神之处,妙处。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分析结构有哪些妙处。 板块六 拓展延伸——妙招 1发散思维: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猫时家中也买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 2发散思维:假如第三只猫在死亡前会说话,它肯定会对主人、人们有话说的。它会说些什么? 3对第三只猫的评价:忧郁懒惰可怜猫,少时被弃大无好。受冤客死别家瓦,只因凝望芙蓉鸟。 4芙蓉鸟被害案[森林5·13刑事案] 案发现场情况: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2、案发后的表现: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教师课后语: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