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方式

来源:二三娱乐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方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创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评价却往往被忽视了。数学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和应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因此作业成了课后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作业评价就起到了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新课程指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意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察,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生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新评价观念,“用不同的尺子去量不同的学生”,顺应儿童的得到心理,让作业批改的书面形式成为架起孩子与教师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作业评价改革中,我的做法是: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不仅给学生一个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还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养成和交流的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像语文老师批改作文一样,在学生的作业旁写下一句或几句评语,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一、“等级+等级”,诱发学生反思意识

“等级+等级”式作业评价,即对学生每次作业思维过程与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前一个“等级”是对学生作业的思考过程和解题策略的评价,后一等级是对学生作业态度的评价。小学数学中较常见的作业态度有:字迹潦草,作业不规范;贪玩,作业拖拉;偷懒,应付了事,少写作业步骤;等等。因此,在作业评价时,还要从书写情况、所用时间以及专心程度等方面衡量学生的作业态度认真与否。这种评价方式简洁,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促进他们自觉地形成反思意识。例如,在一次作业批改中,我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的女学生,这次作业却做得零乱和潦草,而且错误不少。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轻易否定这次作业,而且是在作业旁写上“优+良”。看到批改后的作业本,该生告诉我,当时她爸爸妈妈吵架,她很难受,作业也就不认真了。知道原因后,我表扬了她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其改正后的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优”字加上代表基础牢固的“△”,“良”字加上代表勇于改正错误的“☆”。这样的作业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了学习信心,促进了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自觉地调整了学习心态,有利于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等级+简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好的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喜欢

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我这样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优+字迹工整=优+;优+格式规范=优+。”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老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价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改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及时改正=特优。”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我的评价是:“良+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良+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例如,有一位学生计算37×199+37时,过程为:37×199+37=7363+37=7400,我给她评了“优+相信你有更好的方法,请再想一想!”学生补了一种算法:37×199+37=(37×200-37)+37=7400,我为她提高了评价“优+相信你还能创造惊奇。”并在题目中37下边画了红线,以作暗示。果然,学生又补了一种算法:37×199+37=37×(199+1)=37×200=7400。我又为她提高了评价“优+好样的”,并奖给她一颗创造之星。这样的评价,大大地拉近了师生距离,促进了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

三、“等级+评语”,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每次的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引导,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一个成绩优秀向来作业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时作业却做得不好。我思考:是特殊情况造成的,还是退步了?于是采用督促式评语:“这是你的作业吗?你的作业水平不会是这样的,你一定会正视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质!对吗?”对于表现进步的作业,我则采用夸奖式评语:“你的书写真工整,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本次作业优秀。”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作业,我采用诱导式评语:“别气馁,再仔细地看看书,解这种题对你来说,没问题!”有些学生解题过程很特别很简略,但结果是正确的,我则采用当面了解、协商批改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因此,及时有度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例如,一位学生思维活跃,但学习很浮躁,成绩也上不去。一次,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你很聪明,什么事都做得很棒,能不能把作业也做得棒一点?”这一激励,他的作业果然有了进步。我又不失时机地写上“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希望继续努力。”这时,他的劲头更足了,并把得“优”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是,在连续几次未得“优”后,他开始泄气了。“怎么,就泄气了?再加一把劲。‘优’在向你招手呢!”当他再次努力时,我及时给他一个“优”,并写上“祝贺

你获得优秀。但要记住,胜利是属于不懈努力的人”。从此,这位同学渐渐改掉了浮躁的毛病,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总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老师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