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古蔺二小 熊晓燕 郑琳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研究的质量,特制定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主线,以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为核心,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为起点,针对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立足于本班学生的教育实际,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对象及原则
1、研究对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研究对象为一年级一班、四班学生。
2、研究原则:
A、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原则;以学生现有的心理健康状况基础为起点,着眼于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提高。
B、长效性原则。实践着眼于长效性效果,坚持量的积累,同时重视阶段效果,使课题研究与教师的实践需要结合。
C、开放性原则。依靠学校内部力量,同时积极吸取校外先进经验和理论,专家引导,促进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保证研究取得成果。
D、建立长效机制原则。选择适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本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运用文献法、问卷法、个案研究方法开展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的研究。 四、研究的步骤及时间
时间:(2010年9月——2010年12月) 阶段目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探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评价。 五、阶段任务:
①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档案建档、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②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实施阶段的实验计划制定实施。 这个阶段具体工作
1、进行研究前的调查,调查以制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的方式进行。 2、拟定研究的计划,明确阶段任务,组织研究。 3、制定研究所需的制度。
4、进行研究小组成员的会议,进行具体分工。 5、组织进行研究工作。
6、进行研究阶段的总结、研讨和分析、交流活动。
17、进行阶段个人总结、论文撰写。 六、研究措施
1、确定阶段研究工作内容。 2、制定制度、研究时间。
2010年9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